今天週日,推薦幾部電影消遣:
01 最後一週
一句話描述:如果生命隨時可能結束,你會做點什麼?
泰勒突然被告知身患癌症,即使接受治療,成功率也不過10%,病情隨時有可能惡化,然後靜靜等待死亡。
這事如果發生在多數人身上,第一反應馬上是接受治療,但泰勒斷然拒絕了,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拒絕,僅僅知道不應該這樣做,感到困惑。
泰勒暫緩了和未婚妻的婚禮,瞞著父母,獨自一人騎摩托踏上加拿大的西行之路,去到西部最遠的地方,似乎只有緩慢的旅行,才能給泰勒帶來答案。
在現實的羈絆下,泰勒根本難以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但在被告知生命無多後,這一輩子壓抑著的猶豫和迷茫剎那間就全部釋放出來,彷彿在嘲諷過往的一切,在這時候顯得多麼無價值。
在我們的感覺裡,來日總是方長的,要學會等待,學會忍耐,等到時機合適再做某某事,等掙到錢了,等結婚了,等退休了,在整個人的生命中,最喜歡的是莫過於“等”了。
因為等可以讓自己更舒服,更安定,更避免不確定性,慢慢地就對人生缺少了熱情,對願望缺少了動力,對生活多了一分麻木。
作為一個普通人,只有在生命無多的時候,泰勒才意識到:不能再等了,在剩下的日子裡,必須找回最原始的生命動力,找回遺失在過往時間裡的激情,找回多年前放棄的夢想。
這部是旅行電影,沒有什麼波瀾壯闊的景觀,但卻非常寫實,把一個普通人突然決定去旅行的過程拍的很真實,前面覺得平平淡淡,越往後越喜歡它的真實,以及帶來的人生啟迪。
02 我在伊朗長大
這部動漫電影改自一部同名漫畫,用一個伊朗女孩的成長史反映了當時伊朗的社會變遷,講的是生活,愛和自由的故事,卻涉及到整個革命大背景,也就是政治,歷史,宗教,可以一窺古老的波斯帝國的革命影響。
小女孩瑪嘉童年生活在伊斯蘭革命正轟轟烈烈的年代,大人們整日惴惴不安,但瑪嘉卻很幸福,家裡充滿民主,自由,和父母的愛,非常寵溺瑪嘉,瑪嘉自然也養成了叛逆,大膽的個性,同時熱衷於西方文化,喜歡李小龍,搖滾音樂,和周圍的女孩截然不同。
父母擔心瑪嘉無法融入革命後的生活,安排她到魂牽夢縈的西方讀書,沒想到在維也納作為伊朗人受盡歧視和排擠,也不斷地和宿友產生爭執,一次又一次地搬家,直到最後和一個神經質的阿姨住在一起,人也逐漸變得抑鬱起來。
談戀愛後的瑪嘉曾經再次燃起來生活的熱情,兩段失敗的戀情讓瑪嘉再次心灰意冷,再次抑鬱,決定離開維也納,回到家鄉。
革命後宗教徹底抬頭,掌控國家大權,日漸保守,對女性的要求越來越嚴苛,不能喝酒,出門穿黑袍戴頭巾,不能和異性牽手,對西方文化也極度排斥,瑪嘉回到這裡突然顯得格格不入,自己彷彿在哪都是外國人。
瑪嘉繼續渾渾噩噩地過著日子,並經歷了一場失敗的短暫婚姻,在奶奶的鼓勵下,明白了自己的路,決定再次離開家,前往新的世界——法國。
很多人對中東,對伊朗的瞭解接近零,僅僅是知道盛產石油,有戰亂,伊斯蘭,女性要帶頭巾而已,這部片是個不錯的開始,從伊斯蘭革命開始瞭解伊朗是最佳的,而瑪嘉的成長史就是伊朗的變化史,認真看看這部電影,再去讀伊朗歷史,中東歷史就有趣得多。
03 人猿星球
一句話描述:如果人猿統治了地球,這世界會是怎麼樣的?
這部片很老了,但卻絲毫不影響它的想象力,至今仍覺得回味無窮。
泰勒船長在宇宙以光速飛行了一年多,但實際上已經過去了2000年,飛到了一個陌生星球,並且驚訝地發現這個星球已經有大量啞巴人類,聲帶已經退化到無法發出聲音。
更進一步發現人猿已經統治了這塊地區,而人類成為了人猿的獵物,用來解剖,做實驗,做槍靶子,研究人腦結構和人猿進化史等等。
哪怕泰勒被人猿抓住了,進行了集會的辯論,同樣受盡壓迫,頑固的人猿委員會根本不相信人類具備語言功能,不相信人猿族的“進化論”,不相信科學,古板地念著人猿族的聖經,現場彷彿回到了那時候的達爾文年代,在辯論宗教,科學和民主。
這部片實質上是部嘲諷片,在二戰過去三十年,恰逢冷戰的時期,嘲諷人類兇殘,破壞環境,內鬥,使用核武器,最後落得文明崩壞,人猿族反客為主的下場。
人猿族雖然把人類滅絕的“根本原因”記錄在人猿聖經上,但同樣逃不開保守的禁錮,以為蒙上眼睛不去禁區就能實現民主和自由,最後同樣逃不開軍國主義盛行的下場,不過是在重蹈人類的覆轍。
這部片放在60年代非常應景,哪怕放在現代也非常有想象力,達爾文看到恐怕會“淚流滿面”。
=============
更多的優質內容,全平臺同名,搜:思想假
全網已輸出百萬字硬核乾貨,長期更新讀書、寫作、思維、自我提升等乾貨,可以自己去多翻翻舊文,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喲!
一起讀書學習吧!( ^_^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