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都大結局了,我還在某寶上找“蘑菇種植”,精神村(cong)民一時半會沒能剎住車。
追劇等更新的時候就在想,如果《山海情》有同名遊戲,可以選擇角色的故事線,經歷求電、求水、種菇、買菇等難關,關關難關關燃、一定很有意思;
只要復原程度足夠、品相不拉胯,一定能讓人很有代入感和沉浸感。
回頭一想,《山海情》可能是一部無心帶貨但插柳成蔭的高階“帶貨劇”。
大結局之後依舊意猶未盡,果斷將從未考慮過的寧夏、列入旅遊目的地列表。
聽聞播放方言的寧夏衛視,也因為這部《山海情》迎來了“臺生巔峰”。
劇作當然不是全然無短板,但在國劇型別中實屬優秀,大家似乎都更願意聚焦質樸又動人的優點,也都篤信這部劇會斬獲諸多提名和獎項。
大結局整體的感受是圓滿,當然也有意難平。
一,完美收束:苦難和幸福的首位呼應。1. 揚水站建成:親歷般的縱深感。閩寧鎮的揚水站終於建成,流水滔滔奔湧向前,人群中的得福,神情滄桑有故事。
他帶著吊莊村民們一同去討說法、求水的艱難往事,歷歷在目。
時間滾滾向前,昔日說著“我記住你了”的領導,如今成了他的岳父;
(馮暉老師這是要當男主岳父專業戶了嗎,手動狗頭)
從求青銅峽的水到娶青峽為妻,人生際遇難以預料。
得福被虛假舉報、險被冤枉,他唯一的要求是“三級揚水站建成那天,我要去看”。
站在那裡看工程竣工、水奔流潤澤萬物的,不僅僅是得福啊,是山溝裡苦於無水的祖祖輩輩、是荒灘上徹夜等候的父老兄弟。
故事有樸素的來處,有切膚的體驗,層層難關種種困境終於迎來真正的新轉機,得福無言的面孔讓人唏噓不已。
2. 百家宴:新舊價值的重疊處。告別湧泉村、集體搬遷之際,老支書和李老爺子建議辦“失傳多年”的百家宴。
村子裡熱熱鬧鬧、喜氣洋洋、洗洗涮涮,籌辦起了這場百家宴。
切菜、包餃子、做飯,四處洋溢著幸福的味道(雖然本強逼症有點糾結馬鈴薯皮沒有削乾淨)。
老一輩人安土重遷的觀念格外根深蒂固,下一代孩子對發展對資源的理解更通透,雙方拉鋸多日終於有了大團圓結局。
你當然知道這樣的扶貧劇一定會“大團圓”喜氣收場,但“不是要斷根,而是要讓這根去更肥沃的地方”依舊是很走心的表達。
事實上,整部劇作裡四處滲透著古老的價值體系和現代新觀念的碰撞。
有意思的是《山海情》和諸多影視劇不同,不著力展示兩種價值體系的“相異處”、不放大矛盾和衝突,反而努力在新舊更替裡找“相同之處”,將樸素的古老的鄉土人情,延續至現代敘事中。
百家宴就是一場儀式化的表達,將古老的樸素的禮儀和嶄新的明媚的祈盼交織在一起。
3. “熊孩子們”回湧泉:代際對比的延續感。當年想要逃出大山的四個“碎慫娃”,如今成了工程、醫療、物流、葡萄酒業等不同領域的傑出人才。
但他們忙於工作疏於陪伴孩子,家中熊孩子們在姑姑得花的鼓動下,悄悄迴歸湧泉村。
大結局裡得寶、水旺們自己當爹當娘之後聽說“娃不見咧”的反應,恰好呼應開篇他們自己當娃跑了之後、父母慌忙去村部報信“娃不見咧”的戲劇反應;
時光荏苒、身份對調,最終兩代人一同迴歸故鄉,看見昔日荒村大漠已成茵茵綠林。
往日回憶和當下兒童的影子交織在一起,“幹沙灘變成金沙灘”的表達非常具象,算是完美的大團圓結局。
二,意難平。1. 從男女私情走向超越性別的情懷。給孩子們上課的老師是水花的女兒曉燕,這說明水花姐一家多年裡始終和得福、得寶、水旺、尕娃們保持著很友善的關係。
但依舊有人意難平,從第一集到最後一集,始終有大把觀眾為水花和得福意難平。
人生漫長、世事艱難,不是所有有情人都能終成眷屬,不是所有青梅竹馬都能白頭偕老,更不是所有傾慕之人都有足夠的運氣和緣分一同攜手。
但不能當愛人,還可以是高山流水的朋友、是清風朗月的戰友。
在得福為搬遷而絞盡腦汁、幾乎放棄之時,水花說“我們留住你們,你們帶我們去更好的明天”,一語點醒頹敗夢中人。
得福在路邊看見水花新開的超市,得寶問“要去看看嗎”,得福的態度很體面“不打擾了”。
這是少年戀人的意難平:江湖路遠、衝散了少年鴛鴦。
這同樣是成年人的釋懷:各自努力經營好幸福的家庭,再相逢如同一個溫暖的老友。
得福和青峽的生活,同樣有柴米油鹽的溫馨幸福,同樣有相知相許的情投意合(青峽幫得福在門口解決群眾投訴就很能說明問題);
人生啊,遺憾本也是幸福的一種形態。
2. 值得敬佩的他們。大結局中真正的最大的意難平,另一塊是張樹成書記之死。
這也是大結局裡最兇狠的一刀。
據悉,角色的原型因為車禍逝世,將一生都貢獻給了扶貧事業。
你可以認為這樣的劇作表達方式是“兇狠一刀”,但回顧故事裡大小起伏的萬端,投身扶貧事業裡的人們,的的確確都在努力不計回報燃燒自己。
讓人痛惜且敬佩。
舒心結語從山的那邊到海的這邊,天涯海角、山海盡頭般遙遠,他們用青春、用汗水、用韌勁填平了自然乾枯的溝壑,架起了幸福的路。
你看,水最甜的地方,有一個點“沙”成金的故事。
每一滴汗水,每一絲善意,山海不會遺忘、人們更不會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