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一部電影能夠看清善惡嗎?可能很難有一個準確的答案,但我們一直在明辨善惡的這條路上行走,內心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不斷重塑,但依舊很難達到“平衡”。

斬獲第34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作品、最佳導演、最佳劇本、和最佳剪輯4項大獎,豆瓣評分高達8.7,這部由日本視覺系導演中島哲也執導的電影《告白》上映後,像一顆石子投進了人們平靜的內心深處。

《告白》於2010年在日本上映,榮獲2010年日本旬報十佳影片。若只看到影片名字,或許會誤以為是部愛情片,然則卻是帶有引號的人物告白。

它以校園為場景,透過一場復仇計劃層層揭露人性的黑暗面,將其坦誠布公地呈現在觀影人面前,善與惡的界限似乎不再清晰可見,人們不禁思考該如何對一個人進行定性,或許無論怎樣結果都是有失偏頗的。

01打破常規的劇情設定

影片主要以女班導、少年A和少年B三位人物展開敘述,一位痛失愛女的女班導以復仇者的憐憫,在結業課堂上為學生進行了生命教育課,整個過程可謂是顛覆了所有觀影人的認知。

不同於一般的推理片,影片一開始便將兩個殺人犯公之於眾,打破觀影人刻板的劇情推定,引起觀眾好奇心,帶來了極大的吸引力,不禁讓人疑惑如此設定的意義何在,其實這正是達到了導演的目的,引出影片的主題,即在青少年犯罪的大前提下思考人性的善與惡。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天使和魔鬼,當魔鬼佔上風時,人便有了惡,我們無法斷言一個人是善或是惡。正所謂“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悲喜自渡,未能切身經歷他人的境遇又怎能明白他人的悲喜,又怎能客觀地評定善與惡。

影片中森口老師的幼女愛美被班級兩位學生殺害,她宣告不會追究責任,並以生命的寶貴為題對他們進行了教育,從這個角度來看被害者本心是善良的。

然而她制定了一個可怕的復仇計劃,透過自己對學生和人性的深刻把握,一步步將兩個少年犯逼入人生絕境,從這個角度來看她內心是邪惡的。

善惡只在一念之間,是非黑白看似絕對對立實則相輔相成,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衡量善惡的尺子,正因為標準不同、思考不同,才會有法律的明令禁止,用法律守住善的最低界限,那麼整個社會便仍是以善為主。

02人之初,是惡是善

聖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是指人與生俱來的人的意識。孟子認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善惡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仁義禮智信是人天生就具有的,所以人的本心是善的。王陽明心學與孟子有異曲同工之處,他亦認為天道、本心是善的,那麼惡從何處來?

正所謂物質決定意識,人的本心的載體是身體,身體是物質的形式,人的身體在汲取外物滋養的過程中,逐漸被物質所驅使,內心慾望的擴大超過限度便形成了惡。

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但由於後天環境的影響,善的本性會被諸多物質所矇蔽,從而變成了惡。正如瑪麗•雪萊在小說中所寫的一句話“一個人走向邪惡並非因為嚮往邪惡,而是錯把邪惡當成了他所追求的幸福美好”。

影片中的少年A,為吸引母親的關注,獲得渴望的母愛,他學習優異無數次獲獎登報,卻因露娜希殺人事件的影響,產生了惡的念頭,鑄成大錯,世界觀也完全顛覆,生命的寶貴在他看來不值一提。

然而在他得知自己製作的土彈將母親炸死後,他崩潰了,或許那時的他才真正認識到了生命的寶貴,真正修正了扭曲已久的世界觀。

03用藝術化手法打造惡的世界

影片全程以低飽和的色調營造一種壓抑的氛圍,天空始終是烏雲蔽日沒有一絲光亮,繁多的慢鏡頭將“時間的特寫”與敘事情節結合在一起,造成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將情緒更飽和的呈現在觀眾面前,引發人們的深思。

幾乎全部的經典場面都是以慢鏡頭的角度來呈現,能夠正面直觀地看到行為人的面部表情和動作,迸發的紅色血液更是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將“惡”展現的淋漓盡致。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為數不多的暖黃色調畫面都是在講述母親與孩子的故事,這些溫馨的畫面與影片整體的陰冷基調形成鮮明的對比,帶動觀眾內心柔軟的同時又狠狠的插上了一刀,從善中展現惡,頗有獨特的風格。

04告白中的真實

影片以五位人物的告白展開敘述,從不同人的角度展現對一件事的看法,角度不同故事便有所差異。

以告白形式敘述故事更能突出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內心世界,比其他人口中的講述也更具真實性,可以說導演事無鉅細地為觀眾呈現出了一個精彩的劇情,觀眾能詳細地瞭解導演對每個人物的獨特塑造,從而更深入理解和思考影片的主題所揭示的社會問題,做到這種程度,可謂是影片的勝利之處。

從青少年犯罪行為引發對於人性善與惡的思考,用不同人的角度去理解生命的意義,背後隱藏的不僅是嚴重的家庭教育問題也是極其嚴峻的社會問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每個人都應引起關注。

8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無依之地》:我在世間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