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2018年,一部叫做《極地惡靈》的恐怖懸念劇在美國上映,引發現象級的收視狂潮,在歐洲一些國家播放時,更是萬人空巷。

這部片子中主角船隊的原型,源於失蹤170年之久的英國皇家海軍戰艦——幽靈號和驚恐號,劇中情節正是取材於它們在北冰洋離奇失蹤這一真實歷史事件。

《極地惡靈》劇照

2014年,加拿大政府宣佈在北極地區的威廉王島北部淺水區找到一艘沉船,考古學家們經過反覆核實,確認這就是一百多年前失蹤的英國北極探險艦幽靈號。

此訊息一出,立刻引起整個英國和英聯邦地區的轟動。

兩年之後,另一艘驚恐號也在距幽靈號不遠處被找到,水下考古隊員們在仔細搜查兩艦殘骸後,一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擺在了所有考古學者的面前:

他們(艦隊船員)全員覆滅前究竟遭遇了什麼?

水下的幽靈號

第一、“死亡之旅”的前奏

自古以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和交流都必須經過中亞諸國的地盤,無論陸上的絲綢之路還是海上貿易都是如此。

東方的絲綢和香料到達西方後,價比黃金,價格如此高昂一方面是路途遙遠運輸不便,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中亞商人把持著和東方國家的貿易權,他們在交易過程中層層加價,二者相加之下自然造成來自東方的貨物價格奇高。

為了不讓中間商賺差價,歐洲諸國從15世紀起就開始竭力尋找新的海上航線,終於在地理大發現時期打通了一系列東西方之間的直接貿易路線,但是新航線路途依然太過遙遠。

麥哲倫環球航行後,以不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地球是個大圓球,這讓當時所有從事海上貿易的國家猶如打了雞血一般興奮,因為他們從這個價值巨大的資訊裡,意識到了一條全新的海上路線——北極航線

西北航道示意圖,紅線為航線

經過測算,這條北極航線從北歐出發到東亞,航程能比傳統航線縮短5000-8000公里,節約超過三分之一的路程和時間,具有無可比擬的政治、經濟甚至軍事意義

這條無論歷史上還是現代都極為著名的航道,有個專門的名稱:西北航道!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開出了2萬英鎊的驚天懸賞,期望探險者能找到這條價值巨大的航線。當時的2萬英鎊可不是今日之紙幣,而是踏踏實實重達2萬鎊的,純度為92.5%的白銀,那時的英國人還是非常實在的。

《極地惡靈》劇照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1845年,參加過特拉法加海戰的英國著名航海家約翰·富蘭克林爵士接下了這一艱鉅任務,英國政府大喜過望,命令海軍給富蘭克林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兩艘戰艦——幽靈號和驚恐號,以支援這一次北極探險活動。

坦白說,這兩艘船的名字一看就不大吉利,而船隊的這趟“死亡之旅”,果然充滿了各種驚悚和詭異。

英國約翰·富蘭克林爵士畫像

第二、幽靈號和驚恐號是怎樣失蹤的?

英國政府為了此次探索,也是下了血本。幽靈號和驚恐號是當時最先進的艦船,船上裝備了大功率蒸汽機,船身採用螺旋槳推進,而且螺旋槳還可以在遇到冰塊時縮排船體內。

除此之外,船艙內有蒸汽供熱管道供船員們取暖,為避免船員們旅途寂寞,每艘船上甚至還設計了一個小型圖書館,內中藏書達到1200餘冊。

船隊所帶的食物也非常充足,其中包括62噸麵粉、15噸肉、1.6噸飲料、1噸酒、4.2噸巧克力、4噸蔬菜以及1噸的茶葉(文獻上記錄的物資甚多,此處只挑選重要品節錄)。

船上堆積如山的物資

1845年5月19日(記住這個日期,後文涉及日期都是關鍵點),在舉行完盛大的出征儀式後,船隊載著富蘭克林和133名精挑細選出的英國精銳海軍官兵,正式從倫敦駛向北極。

應該說旅程的前半部分還比較順利,船隊先是到了蘇格蘭稍作休整,接著繼續航行。

出發2個月後的7月份,兩艘捕鯨船在格陵蘭島西側的巴芬灣遇到了他們,據捕鯨船船長事後證詞,談到遠征船隊當時剛剛進入北極圈,船員們士氣高昂,正一路向西朝目的地白令海峽駛去......

艦隊出發後到達巴芬灣航線,箭頭所指為遇到捕鯨船處

捕鯨船是人類世界最後一次接觸到他們,自此以後,就再也沒人看到過遠征船隊,富蘭克林和他的一百多名船員,還有當時最先進的兩艘艦船,彷彿從沒來過這個世界一般,就這樣在一望無垠的茫茫大海上消失了......

第三、他們究竟遭遇了什麼?

英國政府和海軍部等了足足兩年,也沒有等到任何關於遠征艦隊的訊息,富蘭克林的妻子簡·富蘭克林也一直在向海軍部門申請,請求派出搜尋隊尋找船隊下落。

此時整個英國開始意識到事情不對勁,按時間計算船隊早該回來了,即使中途遇上什麼困難,也該有資訊傳回才是,哪能這樣音信全無呢。

《極地惡靈》劇照

英國政府迅速給出2萬鎊的賞金懸賞,號召各路好漢去北極尋找遠征艦隊下落,另一方面海軍也派出搜尋船隻四處搜尋。

此後的數十年間,參與搜尋的隊伍超過40支,其中有6支隊伍是從加拿大陸上一路向北尋找,雖然沒有因此找到幽靈號和驚恐號,但如此強大的搜尋力量,還是找到了船隊的一些蛛絲馬跡。

遠征艦隊失蹤5年後,搜尋隊在比奇島發現三位船隊水手的墓葬,驗屍結果表明,三位船員死於肺結核,又過了4年,北極探險家約翰·瑞伊在加拿大北部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那發現了一些船員的物品,在對這名因紐特人詢問後,得知十年前有三四十名白人在巴克河口處餓死。

考古學家在考察船員遺骸

此後又過了5年,搜尋隊才在威廉王島一處石堆中找到艦隊副指揮的一份檔案,這份檔案極為重要,上面記錄了船隊最後一段時光的部分歷程,截止日期是1848年4月,按艦隊1845年5月出發時間計算,整個遠征艦隊從啟航到最終全軍覆沒一共經歷了大約3年的時間。

由於檔案上的記敘相對較少,因此搜尋隊當時並未徹底查明發生了什麼事,那些餓死在巴克河口上的船員們為何要棄船而逃?他們到底遭遇了什麼?

被發現檔案的照片

直到幽靈號和驚恐號的殘骸被發現,透過殘骸上顯示出的諸多痕跡,科學家們才一點點還原了可能的真相。

遠征艦隊前半段旅程還算順利,1845年5月出發,7月到達格陵蘭島西側的巴芬灣,當年年底艦隊在比奇島過冬,次年浮冰化開繼續西進。1846年9月,由於氣溫急速下降,船隊在威廉王島北部被冰層凍住,船員們想盡一切辦法也無法讓船隻脫離,眾人被迫在毫無遮擋的北冰洋洋麵上過冬

1847年夏季來臨後,冰層雖然化開了些,但船隻凍得太牢,還是不得存進,眾人不得不被迫進入第二個冬季,當年6月,艦隊總指揮富蘭克林與世長辭,去世前的他依然在祈禱,希望船隊脫離困境,此後艦隊由富蘭克林副手接管,眾人又在冰天雪地裡困了一年。

深陷於冰層中的船隊

1848年4月22日,船上食物已是消耗殆盡,此時船隊尚剩下105人,為避免在荒蕪的冰原上凍餓而死,眾人決定棄船而逃。3天后的4月25日,船員們到達威廉王島,副指揮的檔案在此處被丟下,所有人繼續一路向南逃亡,而這條逃亡路線上,至少死去了60-70人

1848年秋季左右,殘存的三四十人終於到達巴克河口,此時他們離開船隻已行進了大約400公里,僅這段路程就耗時長達5個月左右,眼看就要進入冬季,一旦極夜到來,他們將再也沒有任何生還的希望。

事實上也確是如此,剩餘的幾十人最終也沒有走出冰原,直到後來遺骸被到河口狩獵的因紐特獵人所發現。

紅色實線為船隊航線,虛線為船員棄船後行進的行路

截止到此,學者們已基本上摸清了遠征艦隊的基本經歷,但其中有兩個謎團卻一直很難作出解釋。

北極冰原上可謂寸草不生,他們又沒因紐特人那般從小練就的狩獵手藝,即使能打到一些如海豹類的獵物也不可能滿足團隊一百多人全部的食物需求,由此學者們推斷出了一個驚人的真相,此處我就不贅述了,各位應該能猜到。

發現副指揮檔案的石堆

其次是沉船殘骸上不但發現了船員搏鬥的痕跡,而且發現了大量極深的劃痕

船員搏鬥有學者推測是因為船員們吃了鉛包裝的罐頭導致鉛中毒產生幻覺,以致相互攻擊,那些劃痕正是在搏鬥中產生的,但這其中有些劃痕深入船體木板達十幾公分,而人力很難做到這一點,它們更像是有非常尖銳的硬物劃過產生的。

於是又有學者提出是浮冰的銳角造成的,但這個解釋並不盡如人意,因為這個劃痕並非僅僅是在船身水線處有,船體的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痕跡,因此到目前關於劃痕的問題也沒有形成一致結論,此處各位不妨也推測一下,或許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船員們用罐頭堆成的十字架

幽靈號和驚恐號的北極探索毫無疑問是失敗的,但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成功的。

由於後面參與搜尋的40餘支隊伍大批次深入北極,雖然沒有找到幽靈號和驚恐號,但卻在北極水文、氣候生態、海岸測繪等方面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讓整個人類社會對北極的認識整體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即使在今日這些資料也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加拿大發行的有關此次探索的紀念幣

歷史上人類文明每一次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幾乎都會付出鮮血和生命的慘重代價,但人類的前進步伐,從來不曾停歇!

9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大衣哥寫春聯翻車,字像雞爪錯字多,網友:不配做“農民書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