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吧,主播》離完結已經過去兩週了,即便在現在看來,這部主打明星帶貨的綜藝節目也顯得另類且獨特。
《奮鬥吧,主播》以明星為主導,而對於明星再就業這件事上,節目組更花了大量力氣為她們的轉型造勢。
而就陣容來看,算是集合了老中青三代女明星。年輕跨度之大、風格型別之多樣,一度衝擊著傳統綜藝的互動模式。
電商的沿革說到《奮鬥吧,主播》這款另類綜藝,必須說到當下的電商交易模式。在網際網路未興起之前,線下交易無疑是20世紀消費者最主要和最核心的買賣手段。
隨著21世紀的到來,網際網路的強勢崛起,人們的消費模式更因為網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首先,阿里巴巴和淘寶網的興起,加速了線上模式的普及推廣;其次,支付安全系統的革新,更卸了民眾對於網路交易的防備心理。
同樣,本身網際網路交易的便捷和豐富性,解決了地域和時空的界限,更讓物品得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了消費者。然而比起冰冷的產品和電子商務,消費者的精神需求如何滿足呢?
當然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更改變了原有的消費狀態,尤其在2020年直播帶貨的浪潮大幅度興起之時,我們或已經察覺到直播帶貨對傳統電商所帶來的顛覆性影響。
不僅在購物方式層面,直播帶貨本身便是以個人IP為基礎,且利用粉絲粘性、人設以及觀眾的喜愛度等層面,形成產品的網際網路輸出。
個人人設和商品的緊密關聯,更一度衝擊著傳統的交易方式。其中薇婭和李佳琦等人更是藉助了這波浪潮,成為了當下網際網路的頂流。
除了財富大幅度向帶貨博主靠攏之外,明星光環和廣告代言也隨之而來;相比較曾經憑藉影視劇走紅的明星,帶貨明星更有與明星藝人一較高下的流量。
娛樂圈的轉型就明星本身的屬性來看,無疑與娛樂和娛樂圈密不可分。加上我們的固有觀念中,比起附加的人氣和粉絲趨向,影視劇中的演技和唱跳的能力,才是他們具備的應有素養。
然而網際網路的發展,打破了常規意義上的明星概念。首先,明星扎堆入駐影片平臺,與網紅一起瓜分網際網路紅利,本身的行為已經打破了圈層的瓶頸。
其次,明星利用社交平臺和粉絲互動的流量驅動模式,改變了原有的能力驅動模式。以至於走紅和引起網際網路效應,更成為了許多明星追逐的重要著力點。
在以上因素的引導下,配合上固有的流量加持,明星轉為帶貨主播,就顯得沒那麼奇怪了。而《奮鬥吧,主播》這樣一檔節目的出現,進一步打破了大眾接受度和小眾習慣之間的瓶頸, 破圈也隨之而來。
當然一個外部因素同樣不容忽視,在疫情持續的當下,娛樂場合和公共活動的受限、線下活動萎縮和院線的持續低迷,更給了明星轉型的外在推動力。
這也促成了部分明星選擇直播帶貨的勇氣和決心。所以,帶貨明星多少也反映了當下娛樂圈 性質的轉變,從另一個側面也揭示了明星生存的困境。
明星和主播的雙重困境但是,成為主播之後,她們的人生際遇就會變得更好嗎?其實不然。畢竟隔行如隔山,在看似易操作的背後,背後更是行業的重重壁壘。
就帶貨主播本身這個行業來看,並非一個高大上且光鮮亮麗的行業。在看似財富堆積的背後,更是過勞的強度和強烈的競爭。
首先,因為帶貨主播本身准入門檻較低,這便造成了一大批稍微符合條件網際網路衝浪者選擇了帶貨主播,作為自己職業。
而門檻過低必然導致了IP的同質化、貨品同質化,自我的特性便被強烈競爭所埋沒。
其次,貨品本身和帶貨者之間的落差。比起傳統的電商,貨品經過直播之後,便擁有了雙重屬性,便是貨品本身的客觀屬性和主播宣傳的主觀屬性。
主觀屬性和客觀屬性間永遠存在著差距。而部分主播在宣傳的同時,刻意拉大了二者間原本便存在的距離感;以至於消費者在收貨同時,更促成了理想和現實的背離。
如此也增加了直播帶貨的退貨率,在看似光鮮靚麗的流水背後,更是虛擬交易下信任感的缺失。
最後,就明星本身來說, 他們成為主播之後,普通人會怎麼看呢?
帶貨直接涉及商品交易本身。而明星則是在資本之上包裹華麗的外衣,且帶給普通人美好生活幻境之所在 。而當這一幻境被明星們自我破除之後,消費主義便赤裸裸呈現在我們面前。
曾經眾星捧月的明星便跌落下神壇,而隨之對他們的身份質疑便接踵而來。所以,明星來貨利弊如何,其實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考量。
《奮鬥吧,主播》的意義價值對於這樣一部綜藝,我們更應該從多個維度去看待,有人說它與主流價值相背離。但我覺得本身的出現,便是順應著當下局面,且做出了創新和誠意。
在模式上,明星更以平民化的姿態出現在節目中,而陳法蓉、黃奕和蔡少芬等放下了姿態,更以小賣家的身份,接受大主播的點評,本身就需要勇氣。
在陣容上,除了陣容奇特之外,部分過氣明星的加入,更給了我們解讀娛樂圈的新視角。黃奕的逆風翻盤、葉璇的控場能力都讓人佩服,稱之為“帶貨版浪姐”都不為過。
在真實感上,《奮鬥吧,主播》抓住了當下社會的敏銳點,在多了一層電商維度之後,明星間的比較和好壞基本上以資料說話,這更符合了網際網路的風向調性。
這給了觀眾身臨其境的真切體驗感之外,直播和綜藝的結合、買家和賣家的互動、粉絲和明星的交流,三重真實的疊加,更讓明星主播們毫無保留呈現在我們面前。
但是明星帶貨一定比普通人更強嗎?其實未必,即便節目有金牌導師來全程指導,他們在資料面前依然差強人意,這一點明星的感觸或許比我們更深刻。
畢竟粉絲歸粉絲,涉及到消費層面之時,真心與否更要透過物質來體現的,這也更考驗著粉絲本身的忠誠度。
在第十期的收官之戰時,楊天真道出了明星帶貨的辛酸。之前的粉絲的積累幾乎與當下不重疊,而全新的人氣和支援,更需要明星離開舒適圈,進行流量重建。
光這一點,便道出了行業轉型的辛酸。明星想要走出舒適區,實現在就業,除了《奮鬥吧主播》的助力之外,自我的內在調整才是她們二次成功的核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