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自:三點一彎鉤
鄭爽的開年第一瓜,牽動了所有媽媽的心。
鄭爽前任(夫?)張恆,微博發文自曝現狀,概括成一句話就是:
他當爹了,娃都兩個了。
一則被網友挖出來的出生證明顯示,孩子出生於美國,孩子的親生母親是鄭爽。
對於孩子為何滯留美國,無法回國的原因,有自稱“張恆朋友”的人爆料稱,因為孩子是代孕出生,分手後鄭爽不配合辦理相應的手續。
訊息太勁爆,無數人湧入熱搜,引爆微博,甚至讓豆瓣又癱瘓了。
有人說鄭爽瘋了,有人批評代孕,有人號召封殺……
而我,只心疼孩子。
從出生起就不受家人期待,被母親視為“傷心的事情”,寧願遺棄,也不想親自撫養。
漫長的時光,他們如何長大?
1991年出生的鄭爽,如今已到“三十而立”的熟齡。
30歲,心理逐漸步入成年中期,開始趨於穩定,並且渴望創造生命。
作為熱搜的常客,她的訊息總是讓人很迷惑:
鄭爽向金晨道歉;鄭爽直播崩潰;鄭爽錄節目時發飆;鄭爽釋出會上扇自己巴掌;鄭爽拒絕排練自言自語……
貌似她不是一個情緒穩定的人,時刻處於嬰童一般“放飛自我”狀態。
在綜藝裡當眾發飆
在釋出會上扇自己巴掌
她和張恆的感情線,也是讓人覺得很迷惑。
2017年,鄭爽和張恆被狗仔偷拍,舉止親密,疑似戀愛;
第二年8月,張恆公開承認戀情,接著,鄭爽也曬出親密合影。
公開戀情三個月後,鄭爽就和張恆合資開公司,鄭爽出資,張恆擔任執行董事。
第三年12月18日,兩人分手。
別看在一起只有兩年,戀愛時候,甜得高調,一起參加綜藝《女兒們的戀愛》,大撒狗糧;
分手的時候,也斷得高調。鄭爽給張恆留下”希望好好考慮一下兩人關係”的信件,就離開了。張恆打來無數個電話,她只拜託節目組轉述“我想靜靜”。
看起來,是一個深受情傷的女孩,無力處理情緒,崩潰前的下下策。
實際上呢?
今天下午,鄭爽再次發微博控訴:
與張恆分開,是因為張恆出軌。
對於未來,對於孩子,她不知道怎麼辦,所以才一團亂麻。
去年初,鄭爽因為經濟糾紛起訴張恆。
9月,張恆被限制消費,“老賴”標籤貼在他頭上,一年了都沒撕下來。
有傳聞稱,張恆拿著鄭爽的錢借高利貸,因“已經無資產可執行”,遠走國外躲債。
戀愛上頭,好事做絕;激情過了,明確算賬。
這非常鄭爽。
只是,拋棄親生的孩子不見,她就能和過去一刀兩斷嗎?
鄭爽的孩子是她親生的,卻又不是自己所生的。
2018-2021年,整整三年,鄭爽都活躍在人們的視線中,別說生產,連肚子都是肉眼可見的平坦。
孩子哪來的?
有網友翻到前年的新聞。
2019年1月31日,有人在美國偶遇張恆鄭爽,按照孩子的出生年齡,網友們推測:
他們當時來美國,很可能是為了找代孕。
熱戀期間,鄭爽曾在綜藝裡坦言“喜歡小孩”“想要一對龍鳳胎”。
馬天宇喊話“恆哥努力”,舞臺下的張恆還點了點頭。
可能的答案是:
鄭爽張恆戀愛腦發作,心血來潮代孕了兩個孩子,張恆出軌分手後孩子已經好幾個月,無法打胎,鄭爽想棄養。
有人曝出一則音訊,疑似鄭爽和張恆父母態度不一,圍繞“商量要不要孩子”這個問題,展開激烈爭執。
鄭爽方態度堅決:要麼棄養,要麼給人領養,反正我們不養!
張恆方也很堅決:一條小生命,生都生了,怎麼能說不要就不要?
鄭爽直接飆髒話:
“兩個孩子7個月了,真的打不掉(國外打胎違法),TMD,煩死了。”
聽完音訊,我陷入漫長沉默。
鄭爽父親一句“就棄養了唄”,讓人心底一哆嗦。
鄭爽母親一句“他們還不成熟”,讓我更加不寒而慄。
不成熟,就可以代孕孩子玩玩?
不成熟,孩子出生後便想不認就不認?
人心都是肉長的,為何他們對待人命的態度會如此涼薄?
更何況那是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啊,就算無法父母同時撫養,但也要協商一致解決啊,總不能說扔了就扔了吧!
有網友說:沒有經歷十月懷胎的痛苦,沒有受過哺乳的疼痛,產後恢復的艱辛,母親的心態,並沒有經歷從少女-母親的轉變。
鄭爽仍是少女,可孩子需要母親。
老實說,這事發生在鄭爽身上,雖意料之外,但也情理之中。
她“放飛自我”,雖然自由自在,但從孩子的心理發展來看,過度“放飛自我”的父母是一場災難:
1999年,美國有168萬兒童青少年,被遺棄或失蹤。
其中,71%的孩子,都會染上毒癮,遭受性虐待和身體虐待。
心理醫生範德考克認為,很多遭受創傷的孩子,想起過去會沮喪不安,他們努力想把這些記憶清除出去,顯得一切都沒發生。
傷害自己,也是清除過去記憶的手段:用壞的掩蓋更壞的。
孩子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淡化這些恐怖的記憶,哪怕虐待糟蹋自己,也好過揹負著羞恥感生活下去。
更何況有的父母,不是做得糟糕,而是根本不做。
他們不關心孩子是否能長大,是否健康快樂,是否被很多人愛,甚至不關心孩子是否活著。
去年5月,陝西男子活埋79歲母親70個小時,被判刑12年。母親被救時雖然存活,但不久就撒手人寰。
壓抑多年的情緒,爆發了。
從小不被看到的孩子,是否始終仇恨父母?
性格偏執極端?不願為父母養老?
答案留給大家,我想說的是:
記憶很可怕的,當創傷閃回,卻無力擺脫,只有更強烈的情緒才能抵抗痛苦。
這些情緒,可能是酒癮和賭癮,也可能是敵意和殺意。
情緒屬於孩子,但情緒源於父母。
孩子情緒發作,卻沒有父母的愛,只能透過麻痺神經,藥物治療,心理諮詢,精神診斷來療愈自己。
他們需要花費很大的努力,畢生的投入,才能成為一個能夠自我滿足,擁有愛的能力的人。
而父母成為父母,不需要任何的考試。
這世上甚至還可以只需簽字給錢,拿出兩個細胞,就能為人父母。
有的父母看到的不是孩子,而是“生孩子”這件事,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孩子需要被愛的記憶,就像卡蒂坎農說的:
我們的身體是承載記憶的文字,因此,記憶不必輪迴簡單。
孩子的整個童年,都在期望父母回答自己:
我該怎樣做,才能被你們愛?
現在各式各樣的創傷治療,也在回答這個問題:
你該怎樣做,才能不依賴於父母的愛,內心富足,重拾生命力?
有的父母,無力回答這些問題,這份無力,是孩子內心難以容忍的陰影。
成年之後,有的孩子被陰影捆縛,走上父母的老路;
有的孩子意識到,陰影是自我的一部分,它渴望被關注,而自我的目光,就是最好的接納。
孩子幸福的機會,並非完全依賴母親的成長。
也關乎孩子是否將自己視為“獨立個體”:是撕扯糟糕的原生家庭,還是尋找自我價值?
選擇後者的孩子,慢慢學會放過自己,不要求一定要愛父母,也不要求父母一定要愛你。
即使無法擁有銀河,做一塊星星的碎片,閃耀在夜空,雖然微小,也光芒萬丈。
作為母親,鄭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她搞砸了,但孩子還不記事,她還年輕,只要能儘早意識到身份的轉換,拿起這份擔當,依然有成長的可能。
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無法預判,但每個人都要為自己曾經的決定埋單。
錯誤的感情或許可以消失,但烙印在血脈之中的親情,卻是父母與孩子無法切斷的羈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