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郭德綱先生,是我喜歡的相聲演員,他表演的相聲節目是我手機音訊的主要內容,他風趣幽默的表演給聽眾們帶來無盡的歡笑,是公認的優秀相聲演員。
郭德綱先生自幼愛好曲藝,得到名師開蒙,自身也刻苦努力,打造了高水平的相聲基本功,這方面水平幾乎高於同期所有相聲從業者,再加上長期在劇場面對觀眾演出,積累了豐富的舞臺經驗,這也是其他相聲從業者無法比擬的。這些都是郭德綱先生有今日之成功的必要條件。不過成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是簡單用難字可以形容的。郭先生早年經歷坎坷,至於有多麼坎坷,網上海量文章我就不贅述了,等下文有需要時再酌情回訴。侯耀文先生也曾說過,郭德綱一路走來的經歷,使之必然嫉惡如仇。
這幾天總想發表一些觀點,可能一直有想法,只是沒有獲得動力。昨天我在一個影片下方評論,被懟了幾下,突然想啟動了。事情是這樣的,相聲演員郭德綱在一次演出中評論京劇,他說:京劇挺好,市場挺好,觀眾也挺好,問題是演員的事(大意)。我看了影片,再聯絡郭先生以往的言論風格,就在下方評論裡酸了幾句,我的原話是:相聲圈攪和夠了?開始攪和京劇圈了?我也是有感而發,不曾想馬上招來非議。有人評論問我,發一條多少錢?又說我是主流的?初看我覺得挺可笑,後來越想越可怕。所以有必要,我也說說,要說就多說幾句,哈哈哈,慢慢聊,想到哪聊到哪。
還是從我評論被懟說起吧。我為什麼說郭德綱先生攪和相聲圈,攪和並不一定是貶義詞,擾亂秩序是攪和,讓同行脫離舒適圈也是攪和,海運活魚時為了讓運輸箱中增氧都放一條活躍的能攪和的魚也是保障其他魚能鮮活的一個好辦法。這些都是攪和,可褒可貶,角度不同而已。所謂郭先生攪和相聲圈,首先他擾亂了相聲界的秩序,有相聲從業者說:不能把觀眾餵飽。作為觀眾,初聽這句話感覺是演員對觀眾的矇騙,但這就是相聲界為圍護自身利益,並且能讓相聲行業長存發展的行規秩序。相聲的表演有難度,相聲的創作更是難上加難。一段優秀的作品創造出來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笑料的積累,文案的打磨,素材的蒐集以及大量的創作工作才能呈現到觀眾面前,但觀眾消化這些笑點從第一次聽的爆笑,到最後一次聽得笑點疲勞卻不用太長時間。長時間的創作過程,和短時間的消費過程不成比例,所以相聲從業者為了能從一段作品中汲取更多的利潤來考慮,不能傾其所有的把作品和盤托出,不能頻繁的推出新作品,這也是客觀事實,也符合客觀規律。而且笑作為一種情緒宣洩,也不能過於集中地在人的情緒中呈現,要不人怎麼要喜怒哀樂,各種情緒都要有,要穿插在生活中。一段好的相聲作品只能給觀眾帶來短時間的歡笑,觀眾在演出結束迴歸生活照樣要面對其他情緒的包圍,再經歷一圈怒哀樂的穿插迴圈之後,重新走進劇場或者開啟電視來聽聽相聲獲取歡笑,這也是一個較為正常情緒輪迴。所以歡笑只是人宣洩情緒的一個環節而不是全部,所以相聲從業者也要適時的推出新作品,配合這一客觀的情緒規律,既滿足了觀眾的需求,也維護了業內利益,從而造福社會,富足自身,這也就是我所理解的:不能把觀眾餵飽。
但又有朋友會說,那郭德綱怎麼能不斷推出新作品呢?這就是攪和的關鍵,郭先生不光把自己的“活”說了,把大家的“活”也給說了,短時間釋放相聲的記憶體,使其攫取巨大利益,把本該循序漸進,細水長流的相聲秘籍,行業瑰寶像倒土箱子一樣全給謅出去了,確實滿足了觀眾一段時間的需求,但光有釋放沒有積累,相聲的記憶體越來越不足了。再有郭先生髮跡初期,多為老活新說,受歷史時期的侷限,很多老相聲作品多年沒有給觀眾表演了,現在給年輕觀眾表演出來已經算是新活了,郭先生在大量攫取相聲記憶體的同時並沒有給相聲帶來新的作品積累,所謂“老活新說”就是語境的變化,所謂郭先生的純“新活”不過是把行業內部不該宣傳的負能量包裝後登臺表演,以滿足觀眾獵奇心理,更加“攪和”,本文還沒講到這些,後文再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