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這幾天把《山海情》看了一遍,屬實不錯,真是停不下來,主旋律電視劇能做到這樣真心不容易。看完之後有點感想,就是搞宣傳必須得“講人話”,才能讓人聽進去,才能達到效果。這裡說的學會“講人話”不是罵人,是指要學會跟把自己的想法轉換成受眾的語言,要接地氣,讓受眾能聽的懂、聽的進去,這才能真正達到宣傳的效果。

第一說話要接地氣,聽著入戲,容易產生共鳴。《山海情》的臺詞,雖然很有西北地區的特點,但臺詞符合人物性格和場景,都是鄉村言語,不跳戲。表現的人物和故事很真實,讓人感到親切,不做作。比如村民日常說話沒什麼大道理,一言不合就開罵,還經常出現“碎慫”“憨慫”之類的粗言俗語,特別是第一集馬喊水那句“你是吃屎了吐成這!”爆火,就是因為這些話就是老百姓日常的話,既符合角色的身份又符合當時的語境,自然的讓人感覺親切。

作為一部命題作文,《山海情》沒有出現主角照本宣科念政策的臺詞硬傷,比如馬德福和張主任吃灘羊時的對話,用交心談話的方式,透過舉李大有吃扶貧雞的事例,點出了送物資扶貧存在的問題,也點出了吊莊移民政策的出發點和重要性,他們的對話很自然,觀眾聽著也舒服,也能有共鳴。

還有福建扶貧的吳主任(姚晨)戲份不多但臺詞也不錯,再給閩寧村開會時的講話,沒有套話直接就是講扶貧的計劃,四個方面都是什麼,跟實際結合很緊密,特別是最後一句“我要到銀川去見見閩商協會的企業家,求人家幫幫忙……”。

在帶著麥苗回寧夏宣講的大巴車上對帶隊的人說“一定要讓她們跟當地的年輕人多交流……”很自然,既有領導該有的層次和風範,又體現出一個領導對下屬和工作的關心,不用刻意鋪墊和介紹就很符合身份。

在這方面,《巡迴檢察組》真得好好用心學學,其中有一段派出所所長給張一葦科普派出所的定位的橋段,雖然劇情設計的很合理,演員唸的也很順,但聽起來就感覺不像“人話”。為啥呢?反正就是覺得正常人如果不是在臺上作報告肯定不會那麼說。還有就是劇中演了很多開會講話的橋段,大道理講的很多,也符合領導開會的語言風格和話語體系,但是拍電視劇是要跟觀眾、跟老百姓打交道的,要是想聽這個人家去看《新聞聯播》好不好,用詞更準確、政策更清晰。

第二,人物和劇情的塑造要真實、立體,讓人信服。《山海情》裡除了主角馬德福之外,還有一批村民的配角,都塑造的很有特點,感覺就是身邊的人。比如李大有,是一個有頭腦、能吃苦,想過好日子但是又很保守的農村老漢,刻畫的很真實,遇事愛琢磨,愛佔便宜不吃虧,經常能抓住關鍵點給馬德福出難題,跟我們身邊的人一樣。

第三,要根據不同受眾轉換話語體系和表述方式。在劇裡馬德福兩次動員村裡人搬家,開始都是給大家畫大餅,講政策,講未來,其實效果都不太好。

第一次是馬喊水和老支書一起做的扣,才成功。第二次先開的幾次會都沒啥效果,為啥?講的東西跟村民沒關係,自然就沒人理。後來再得花的啟發下,從後人的發展上,從先人和後人兩條根的角度才把道理講清楚,村民特別是村裡的老人才真正想通。

還有就是馬得福幾次客串陳縣長的翻譯,就是把陳縣長的話翻譯成鄉親們能聽懂的話,也說明要想辦法把自己的話讓受眾聽明白,要學會轉換話語體系和表述方式,要不就是福建人跟寧夏人自說自話,雞同鴨講。宣傳要做好,一定得接地氣,能讓人聽明白。

6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如果要在相聲裡評選十大笑星,你的名單會有誰,郭德綱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