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山海情》大結局,才二十三集,總感覺精彩才開始就戛然而止啦!

一直深陷在《山海情》裡各個人物的際遇而感動。但是最後畫風突然覺得黃軒變了,變得很乾部了,這還是之前的那個在困難還沒結束,下一個困難就來了,面對很多的不理解和質疑聲,憑著強大的內心,憑著一股不放棄的韌勁兒矢志扶貧的馬得福嗎?

這麼好的劇,二十多集就收場,不能多拍幾十集嗎?是想不出故事了,還是經費不夠了?總感覺是突然腰斬了。

三十集就完整得差不多了,二十三就不是個整數,不該這麼快結束的,代入感和沉浸感還一直環繞在身邊。雖說意猶未盡,但就是覺得故事才到高潮。導演這是欲擒故縱吧,吊起我的胃口!

大結局總的來說,是圓滿美好,但又與眾不同。

我們先看看,張樹成殉職,三級揚水站竣工,李水花丈夫終於站起來了。

揚水站終於建成,流水滔滔奔湧向前,潤澤萬物。但那不是水,那是吊莊村民們、父老兄弟們、無數的先祖先輩們於千里荒灘上無數個艱難日夜翹首期盼了不知多久的千年夢想啊!

那些痛苦的滄桑往事,激盪心靈,歷歷在目。今非昔比,苦難與幸福別有一番滋味。

一場搬遷百家宴,將新舊交替中容易出現的新舊價值觀念的激烈碰撞、矛盾衝突化解於古老樸素的禮儀和嶄新的美好祈盼的無痕交織中。

搬遷不是斷根,而是要讓這根去更肥沃的地方,把老一輩的根深蒂固與新一代的靈活通融在新的時代揉成了走心的大團圓喜氣結局。

收尾之中唯一讓我覺得成為敗筆的是張樹成書記之死。

盡心盡力的好人張樹成書記沒有看到真正崛起的閩寧鎮,太遺憾了!也太可惜了!當湧泉村全村搬遷,途中卻無端生出張書記因車禍去世的插曲,有必要嗎?非要營造一種悲壯的氛圍嗎?是讓觀眾欣喜之餘硬生生的搞點缺憾,在完美的心靈上挖開一點傷口,讓觀眾感動之餘增加不捨。抑或是為了給黃軒升遷鋪墊掃除障礙呢?非要結尾了還要擠出觀眾的眼淚嗎?其實也可以安排張書記升遷、調職,或者退休呀!哪怕改一下,受重傷落下殘疾也行呀,只要不是因公殉職就好。

我覺得這是唯一的敗筆。

看見馬得福走到樓下,人群裡擺滿白色花圈,上樓進屋,向遺像三鞠躬的那瞬間,反覆激動的心受了最兇狠的一刀,咯噔一下,鼻子一酸,讓人痛惜但心生敬意。

對於大結局的情節,一開始以為肯定是沿用電視劇的老套路——大團圓結局。然而結尾的點睛之筆,卻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驚喜,我覺得也是少有的富含哲理的。

當年千方百計死也想要逃出大山荒漠的四個“碎慫娃”,如今成了不同領域的精英人物,志得意滿。但也陷入了當代城市人的生活牢籠,他們忙於工作疏於陪伴孩子,腦子裡也是安逸的城市人日思夜想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完全同化進了城市人的思維中……然而,可喜的是,流著他們基因和血液的下一代卻繼承了上一代的熱血,衝動,好奇,對未知世界的嚮往,以及執著。

雖然已經遷居城市的,但始終流淌著父母骨子裡的不羈,厭煩了城市的興趣班,這幫熊孩子在得花姑姑的鼓動下,鐵了心悄悄迴歸湧泉村。在得花的帶領下,奔向父輩曾經奮鬥的家鄉,重走父輩的奮鬥之路,感受父輩當年的激情。當年父輩想逃離的是荒漠野山,如今,作為子輩的他們嚮往的卻是經過父輩拼命苦心改造的青山綠水,苦難和幸福首尾呼應,極具哲理意義。

而已經當了父母的四兄弟,還是重複著當年他們的父母在他們當時跑了的時候的那種急迫反應,一句“娃不見咧”,首尾呼應,相得益彰,令人感慨!

時間的洪流碾壓著時代的鴻溝,兩代不同經歷的人匯聚到“水最甜的地方”,共同緬懷點“沙”成金的故事。

每一滴汗水,每一點痛苦,每一絲善意,每一次付出,山海都不會遺忘,人們更不會遺忘。

從山的這邊到海的那邊,從千里荒漠到萬幢高樓,無不浸透著當年父輩對家鄉的執著與堅韌。縈繞瀰漫的對“故鄉”的懷戀和愁緒,飛揚著一種人類共通的心靈密碼、靈魂歸宿和精神終站的詩意。

《山海情》的成功,當然並不是說就十全十美,但瑕不掩瑜。

看到最後一幅畫面,眼裡噙著淚水,感慨萬千之餘,切身感受到了國家扶貧工作的不易,也打心底裡敬佩每一位奮鬥在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們。你們是時代的榜樣,正因為有了你們無私的付出,我們才打贏了這場脫貧攻堅戰!

3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中年女星演少女就是送命題?她們證明這題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