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了。
在宣發幾乎就是放棄的情況下,僅僅依靠超高口碑,《心靈奇旅》在中國市場實現了神奇逆襲,累計票房突破3億,成為了皮克斯電影在《尋夢環遊記》、《超人總動員2》後的第三好成績。
再一次,皮克斯交出了教科書級別的奇幻劇本,用一個超現實卻又緊貼真實生活的故事,闡述了一個再常見不過的道理。
珍惜、享受當下每一天。
同期上映的《神奇女俠1984》,表面上和《心靈奇旅》千差萬別,實際上卻有著一個共同之處。
那就是,兩部電影,都是藉助奇幻童話向的外殼,著重去闡述一個再明顯不過的道理。
《神奇女俠1984》更為商業化,配置了兩個反派角色。反派對主角構成威脅,兩者矛盾對抗,鬥爭,這種碰撞常常能讓觀眾興奮,為平淡的現實增添了調味料。
區別於商業片,《心靈奇旅》沒有真正的反派角色。唯一有點“壞人相”的是負責點算轉世靈魂數量的老鼠Terry,這個角色來自中國設計師辛穎宗的設計,也難怪算術的方法有點類似打算盤。
根據辛穎宗在採訪中的說法,Terry一開始的設定是反派,確實劇情中,他是男主角通往目標的主要威脅,而且老鼠一般給人的印象都不太好,名字還區別去其他Jerry導師。但導演彼特·道格特後來明顯是改變想法了。
Terry是有點不近人情,只顧著為自己的利益考慮,比較在乎個人榮譽。不過呢,他在片中的形象毫不暗黑邪惡陰險,給人更多的印象,反倒是一個勤勤懇懇,非常敬業的工作狂。
他去阻止主角Joe Gardner,那是因為Joe違反規則在先,他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職責而已。他沒做錯,也沒在做壞事,又怎麼能說他是壞蛋呢。
他能夠在“生之來處”工作,想必是經過嚴格考核的,品格整體肯定是沒問題。或許正是因為他太執著於工作,且不懂得變通,所以才沒有成為靈魂導師。
更為關鍵的一點是,Terry和Joe沒有形成真正的思想對抗。反派的最主要作用是挑戰主角代表的思想,主角只有戰勝一個足夠強大的反派,他所代表的思想才能更加讓人信服。
Joe最終領悟到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目標,那Terry作為反派,就應該要有“目標才是最重要”的信念驅使,最後以沒能成功引導Joe而告終。確實Terry在片中很看重自己的工作目標,可那只是侷限於“工作”,而非主題所想說的“人生”,過程中他只是單純在物理上與Joe對抗,精神層面上兩人沒多大瓜葛,所以就算硬把他作為反派,力度也是不夠的。
真正和Joe對抗的,是他自己。
如同片名《心靈奇旅》,整個故事是一次心靈上的鬥爭,有點角色研究向的意思。
角色研究向電影,近年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小丑》。
同樣是沒有大反派的片子,小丑自己就是反派。
恰好《心靈奇旅》中的Moonwind,他工作的場景令到許多觀眾都想起了小丑。
對抗著重在角色的內心,這絕不是吸引普羅大眾的好方法。
那為什麼《心靈奇旅》可以在中國叫好又叫座,廣受讚譽?
主要原因之一,是劇本對角色的目標訴求有著明確的設定。
最開始,Joe的目標是擺脫無聊的教師工作,成為一位真正的演奏家。
確立好目標,編劇要做的就是給予角色一次實現目標的機會,以及在通往目標的途中設定阻礙。
Joe很快就得到了一次和名家同臺,施展才華,一舉成名的機會,就好像一位小說作者終於要出版人生第一本小說一樣。
但才高興了沒一會,不只一次意外就直接把這次機會葬送,Joe還失去了自己原來的生活,“穿越”到了一個叫生之來處的地方。
從天堂到地獄,巨大的落差形成了強烈的戲劇張力。
吸引觀眾的懸念油然而生。
Joe能否回到現實世界,然後登臺表演,實現自己的夢想?
“目標”僅僅跟隨著劇情的腳步,幾乎貫穿Joe的奇妙旅程。
要回到地球,也就是現實世界,Joe又必須幫助新朋友22獲得通往地球的通行證。
對地球生活失望至極的22只差一項“火花”,就可以拿到通行證。
如何獲得火花,成為了一個新的目標。
這個看起來是支線任務的目標並沒有立馬達成,因為實際上這是一個事關主題的目標。
回到現實世界,Joe又陷入了各種各樣的麻煩。
同時,Terry的追捕,令到Joe的命運更加叵測。
當觀眾對如何達到目標,是否能達到目標而感到好奇,對角色的命運感到擔憂,那戲就會誘人而好看了。
《心靈奇旅》能夠獲得超高評價,豆瓣評分一度突破9.0分,可不只是因為目標和懸念設定地好,畢竟很多電影都很好看。
前面講過,這是一部藉助奇幻童話向外殼,著重去闡述一個道理的電影。
把道理講得通透舒服,才是促使影片成為年度動畫神作的核心推進力。
怎麼講的呢?
透過劇情進展中,主控思想的正反負荷。
而由於矛盾對抗聚焦在角色內心,正反負荷更多透過Joe來體現。
為了儘可能不劇透,下面用場景來試著分析一波。
①課室,裁縫店:
這時候的Joe信奉“目標至上”,因為不能實現理想,而鬱鬱寡歡。這其實是與主控思想“目標不重要”相對立的反思想。
主控思想在此處是反負荷的。
②大街,舞臺:
Joe得到了實現理想的機會,反負荷進一步加強。
Joe的理想瀕臨破滅,但他不知道,他即將得到一個領悟主控思想的機遇。
反負荷變成了正負荷。
④醫院:
Joe回到現實世界,繼續沉迷於自己的理想。並錯誤地認為“火花”就是個人目標。
主控思想再次遭受反負荷。
⑤理髮店:
這裡是一個比較隱蔽,促使Joe角色轉變的一個助推點,是尤為重要的正負荷部分。
Joe得知了理髮師好友真正想做的其實是獸醫。好友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但依然生活地很快樂。
以至於Joe誤以為他的“火花”就一定是理髮。這已經暗示了Joe對火花的初步理解是有不對的。
沒有達到目標但一樣可以快樂,活生生的一個案例對Joe是有影響的。其實不只是這裡,導演拍出來的情節,很多都潛移默化影響著Joe。
這才使得Joe最後的終極轉變,一點都不突兀。
⑥裁縫店:
Joe和母親的對話很激烈很精彩,不過這裡卻是反負荷。
因為Joe又更注重自己的目標了。
⑦地鐵,街道:
22找到了自己的火花,為Joe的終極轉變埋下伏筆。
主控思想在閃光,獲得正負荷。
Joe依舊很看重上臺演出的目標,並傷害了22。
比較明顯的反負荷。
⑨家,生之來處
完成目標後,Joe才有種“不過如此”的感覺,並開始了反思。
與22的經歷令他最終明白,目標並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
主控思想得到最大值的正負荷,戰勝反思想。
故事在正反負荷的動態變化中,正反思想的對抗中游走,這使得電影的心臟跳動了起來,所以《心靈奇旅》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都精彩紛呈,生動絕倫。
《神奇女俠1984》自然也有正反碰撞,只是在角色的成長上遠不如前作。神奇女俠已經成為了超級英雄,而促使她完成終極轉變的,更多是她自身(開場就)攜帶的英雄主義而已,並非來自新故事所帶來的影響。
而對比《心靈奇旅》,不僅角色弧光遜色,而且貼近生活的程度要低許多,口碑也就這樣被拉開了差距。
《神奇女俠1984》闡述的,撒謊,走捷徑的方式不能成就英雄,英雄就要敢於面對現實,追求真理的道理,和每個人也是有關係的,電影透過兩個凡人反派的反例來體現,他們都透過代表謊言的許願石達到目的,但這並沒有讓他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只是許願石的設定未免有些假大空,加上超級英雄題材本身就遠遠高於生活,導演沒有像諾蘭一樣選擇往下回歸現實,反倒是繼續往上走,那觀眾感同身受的程度就容易大打折扣。
《心靈奇旅》的生之來處有點像是中國投胎輪迴的傳說,在西方的話就是所謂的天堂了。雖然也很奇幻,但其中的元素卻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比如“火花”,22尋找什麼才是她的火花的時候,觀眾也會思考,什麼才是自己的火花。
天堂,投胎輪迴也常常與生死緊緊關聯,Joe正是在故事中經歷生死,這就比較容易讓觀眾聯想到自身,從而投入到故事之中。
至於目標是不是真的“不重要”?
是不是更有理由看天閒逛吃披薩喝奶茶,而不作為了?
最後想說,目標或許不是最重要,但往往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不是這樣,生之來處就不用設定各種各樣的特長專案,來協助靈魂們找到火花。
火花不是目標,目標卻是找到火花的一大利器。
就像Joe,因為他熱愛爵士樂,他才會輕鬆地找到屬於自己的火花。
不是非要成為著名演奏家,而是享受其中,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