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萬眾矚目的《山海情》以9.4的評分,高調落幕。
在一眾實力封神的男演員之中,熱依扎飾演的“李水花”脫穎而出,成為最值得讓人回味的角色之一。
這些年,熱依扎頻頻登上熱搜。
基本上,她的每一部劇,都能將她推向風口浪尖。
人們質疑的不是她的實力,而是她的“為人”。
一個女人,怎麼能這麼不老實?
一、熱依扎的是與非從小就因為出眾的相貌得到種種眷顧。
事業一路平坦的熱依紮好像缺乏一些“敬畏”。
她一直活得坦率而大膽。
在《山海情》拍攝階段,熱依扎正好處於哺乳期。
因為在微博上發了幾張“背奶”的工作照,被一些網友噴成“用母愛立人設”。
甚至說她“不知廉恥”。
這是一種很噁心的“男權思想”,女性在哺乳期,一般兩個小時就要吸一次奶,否則胸部就會脹痛到難以忍受的痛苦。
這是成為母親的“苦難”,為什麼得不到體諒,還要遭受侮辱呢?
要不是工作忙,熱依扎肯定當場開撕。
和李水花相比,熱依扎的“剛”是大於“柔”的。
而她對於噴子的態度很簡單:罵回去。
你罵我,我憑什麼不能罵你?就因為我是明星?
之前,拍《長安十二時辰》時,她剛剛走出了嚴重的抑鬱症。
隨後在網上大方的公佈病情和自己的治療經歷。
結果,又有一些人過來陰陽怪氣地說:抑鬱症還發微博?現在真是什麼人,都要蹭抑鬱症的熱度了。
熱依扎直接罵回去:
之前,病情最嚴重的時候。
她無數次想過自殺,每天都活在自我否定和懷疑之中。有一次在化妝間,她又有了輕生的念頭,就讓經紀人和化妝師出去。
“他們一出去,我就跳樓。”
這是她最陰暗的時光,卻成了別人口中調侃的笑料。
他們讓她退出微博,退出娛樂圈,認為她不配當演員。
在一些人眼裡,光鮮亮麗的明星,不該這麼“矯情”:明星已經賺了這麼多錢了,憑什麼還說自己痛苦?
這樣幼稚的仇富心態,讓熱依扎連穿衣都要被品頭論足。
之前,她因為穿著吊帶出現在機場,被網友罵上熱搜。
一個女人,怎麼能穿得這麼“不檢點”?
對此,熱依扎的迴應也很直接:髒的人,看什麼都髒。
是啊,已經二十一世紀了,為什麼還有人規定女人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
網友站在什麼立場上,對一個恪守道德和法律底線的公民,指手畫腳?
這些東西,本不應該成為話題。
如果還有爭議,那麼熱依扎就會抗爭下去。
她不介意自己成為一個爭議人物。
二、她的肩頭,扛著下一代和上一代在接到《山海情》的劇本時,熱依扎虔誠到有些惶恐的地步。
不說正午陽光的金字招牌擺在這。
單說這個角色,厚重、細膩、柔善、偉岸。
像極了她的母親。
熱依扎的媽媽是大山裡的孩子,為了走出大山,全家耗盡了九牛二虎之力。
母親經常告訴她:做人要腳踏實地,要靠譜,要與人為善,切記心浮氣躁……這個時代正在慢慢忘卻的東西,都是母親要強調的。
這次出演,更像是熱依扎的溯源之旅。
她要回到母親的時代,去尋找,留存在那片土地上的善與美。
為了塑造好這個角色,她找了很多關於農村的紀錄片,一幀一幀解讀;學方言、學動作、學神態,一有空就在家鑽研角色;有意識地重複動作,就連喝水這樣的下意識動作,她都要重複一次,直到找到那種隨意的感覺才罷休。
所以,觀眾眼中的李水花,那份謹慎、小心、柔軟、敬畏、傷心……都是那麼的自然。
李水花原本是一個很悲劇的人物。
她上過學念過書,成績還相當優異。
但是在老一輩人重男輕女的思想的荼毒之下,這些優點蕩然無存。
女孩,生下來就是要換嫁妝的。
女孩,生下來就是要依附男人的。
女孩,生下來就是要為男人傳宗接代的。
於是,李水花的父親以“一口水窖、一頭驢、兩隻羊、兩籠雞”的價格,將女兒賣給了安家。
李水花也想過反抗,當她挎上揹包,準備遠走高飛時,又擔心父親給安家人打死。
嘴上說著狠話,但低頭、抿嘴、眼神等動作,卻已經出賣了她。
心地善良,心腸柔軟。這是李水花的第一個優點,也是她的致命缺點。
她和得福兩情相悅,但在父親眼裡,這樣浪漫的愛情卻不如家畜來得實惠。
一邊是愛情,一邊是父親。
李水花夾在中間舉步維艱。
最後,李水花還是回到了村裡,順從了父親的意思。
永遠將家庭放在第一位,這是李水花第二個優點。
當她看到得福,本來是想笑著告別的,給彼此留下一個瀟灑的印象。
但內心翻湧的苦澀,還是讓這抹笑,變了味。更像一道傷疤,殘忍地提醒他們的分寸。
嫁到安家沒多久,丈夫就殘疾了。
原來以為能拿出那麼多財產買她的安家,是個大戶人家。沒想到,命運要這麼捉弄她。
沒幾天好日子,天就塌了。
生活還是要繼續。
李水花用板車拉著丈夫和小女兒,走了七天七夜,四百公里,到戈壁去謀生。
很難想象,一個看起來那麼柔弱的女子,硬起來,整個命運她都不放在眼裡。
很難想象,在旁人聽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的旅程中,李水花的臉上卻始終掛著笑容。
後來,她照顧殘疾丈夫,養育孩子,以一己之力支撐起了整個家庭。卻始終沒意識到自己的偉大。
這樣的情感,樸素到讓人心疼。
她深知知識的力量,對讀書充滿了敬畏。
自己沒讀好書,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孩子讀上書。
在她為女兒規劃的未來裡,沒有包辦婚姻,沒有重男輕女,也沒有貧困和飢餓。她拼死拼活,就是要讓女兒過上自己沒過上的生活。
“她(女兒)以後好好讀書,好好戀愛,能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
你看她說這些話時,眼睛有多麼溫柔。
這樣的李水花,像極了我們的母親。
就算自己遍體鱗傷,也要竭盡全力,拼湊出一份好的財富,留給子女生活。
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們,想破了腦袋也沒想明白: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而到了李水花這裡,問題卻迎刃而解。
她說,人活著,就是為了爭口氣。
三、結語如今,熱依扎也是一名母親。
她有一個尚在襁褓之中的女兒。
本就不甚“柔弱”的她,將會越來越“剛”。
因為沒有那個母親,會願意女兒生活在一個,處處受人限制,處處充斥著不公的世界裡。
別人朝你扔石頭,你如果選擇忍受,能展現你的風度;如果你更用力地扔回去,也不失為一種解決辦法。
就像熱依扎對“李水花”這個角色的解讀:生活是一潭湖光,困難就如同一顆顆石頭一般砸過來,但石頭有多大,激起的水花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