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在商業片越來越注重“硬核”和“重工業”的時代,科幻片正在逐漸成為電影工業水平的具象呈現。它們的對手不再是科幻作家們的奇思妙想,而是《速度與激情》中的肌肉和引擎,是《碟中諜》中的驚險和極限,是“漫威宇宙”中的天馬行空和百變娛樂。

其實“漫威宇宙”的大多數電影都被分類為“科幻”

現在的科幻片,戰鬥場面不能輸給戰爭片,場景設計不能輸給奇幻片,這個機器人不夠大就造個更大的,那個大爆炸不夠猛就一定要炸得更猛。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科幻片”在商業領域的審美價值變得和所有娛樂片一樣了。

但我們是否還記得,“科幻片”從一開始到底是靠著什麼樣的魅力征服了無數影迷?

《2001太空漫遊》海報

是斯坦利·庫布裡克用《2001太空漫遊》中的“黑石”審視人類千年的文明,探索宇宙更遠的未來;是雷德利·斯科特用《銀翼殺手》扛起來“賽博朋克”的大旗,極為超前地追問人類自我意識的終極命題;是羅蘭·艾默裡奇在《獨立日》中讓飛碟從天而降,上演了人類與外星文明鬥智鬥勇的傳奇戰爭。

看到了嗎?

“科幻片”的魅力從來就不在於“驚險刺激”或“打得好看”,而是“概念先行”的創意,以及對科學和未來的無限哲思。

然而,現在的科幻片,在市場喜好的裹挾之下,越來越呈現出娛樂化和無腦化的趨勢。回想過去的幾年,能夠在概念上玩出一點新花樣的,就只有2016年艾米·亞當斯主演的《降臨》和2018年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湮滅》了。

《降臨》海報

《湮滅》海報

“好看”的科幻片在好萊塢高度發達的電影工業面前早已經不是問題,而“令人意外”的科幻片卻越來越少見,那怕是一點點“意料之中的意外”,也顯得尤為難得。

下週將要上映一部美國的小成本科幻片,名叫《滅絕》,當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的時候,內心毫無波動,心想這無非又是一部“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所謂科幻片,老生常談了。

《滅絕》海報

可萬萬沒想到觀影結束後,才發現這部電影竟然是不按套路出牌,且反其道而行之——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人類入侵地球”的故事。

其實《滅絕》的故事雖然在概念上玩出了一點新花樣,但整體的故事結構還是比較傳統的。

從一開始主人公連番閃現的噩夢,彷彿看到了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末日場景,到發現不只自己一個人有這樣的夢境,到噩夢應驗“外星人”真的入侵地球,再到最後與外星人的戰鬥和交流之中終於發現了事情的真相:

原來主人公是一個人工智慧的仿生機器人,不只是他,他全家,他所有的同事,乃至於地球上所有的“人類”,其實是都是AI仿生人。

多年前的人類創造AI後,逐漸失去了對仿生人的控制,遂爆發了人類與AI之間的戰爭。血流成河之後,最終AI獲得了勝利,而殘餘的人類逃到了火星。

《滅絕》劇照

為了掩蓋這血腥的歷史,AI政府決定抹去所有仿生人關於這場戰爭的記憶,而AI們開始真把自己當做人類在地球上生活起來,主人公等一直做噩夢的人,實際上是記憶資料未刪除乾淨而跳了bug。

但遠走火星的人類自然不甘於家園被奪走之恨,時刻不忘“反攻地球”,於是才發生了影片中的“滅絕一幕”。

坦白說,當我看到主人公剖開自己,發現自己是機器人的時候,雖然心中早有預見,但還是禁不住有一份驚喜——終於有科幻片願意動動腦子了。

《滅絕》劇照

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外星人”或者“機器人”與人類之間“誰打誰”的問題,而是一個科幻創作的視角問題。

為什麼在科幻片的歷史中出現了這麼多“外星人打人類”或者“機器人打人類”的故事?

這種科幻創作思路的背後,是對外星文明的警惕,也是對人工智慧的質疑,更加是對於人類自身存在的反覆追問。

《機械公敵》劇照

如果有外星人,他們對人類到底將會是善意還是惡意?如果有人工智慧,他們會否誕生自我意識,擺脫人類的控制?如果將高度完善的人工智慧和人類放在一起,人類如何自證自己身為人類的存在?

這些問題,在當年看來,有的很超前,有的很終極,有的似乎在發生之前很難找到答案,所以我們的科幻片創作者才需要用各種極端的故事設計來營造一個表達的空間。

然而,在科幻片半個多世紀的經營之下,類似“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概念和故事早已經被講爛了,它們不僅已難以承載創作者的科幻哲思,更加難以引起觀眾的興趣了。

《獨立日》劇照

所以現在的科幻片,故事怎麼講,概念怎麼玩,才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如電影《滅絕》之中,雖然只是把“外星人打人類”的主體和客體調換了一個順序,但其效果還是顯得有些創意的。

如果沒有人類,人工智慧能否在地球上像人類一樣生存?如果可以,那麼人類和人工智慧又有什麼區別?如果不行,那麼人工智慧未來前進的方向在哪?

《滅絕》劇照

人類的世界總是充滿了紛爭和殺戮,但AI統治下的地球卻一片和諧,因為他們能夠集體刪除記憶,這是否就是AI社會優於人類社會的地方?但當思想都不能自己做主的時候,人還能稱之為人嗎?

看到了嗎?

只是在概念上的一個小小改動,其實可以衍生出很多問題,我們的科幻片看似陷入了越來越保守的創作模式,但其實空間一直存在,只不過“飛天遁地打遊戲”的娛樂片更好賺錢罷了,誰又會願意拍那種試圖超前的另類冷門片呢?

誠然,《滅絕》很難說得上是一部優秀的科幻片,但它至少讓我們看到,現在的科幻片,還有“腦子”,這就夠了。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2年多不見作品,「微博之夜」微胖的劉亦菲,卻讓人愛了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