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今天要來講一個好節目。

說真的,比起去年批過的第一季,真的好太多。

它要是一直保持這種水準做下去,我保證不罵。

紀實72小時 第二季

72 Hours · China

和第一部一樣,新一季仍舊是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團隊打造。

不過從整體表現來看,品質相較上一季明顯提升不少。

如果你看過原版,應該知道這原本是屬於日本NHK的口碑專案。

因為該檔節目習慣以小見大,透過個體遭遇去反映一個時代的脈絡,且每集體量僅有25分鐘,曾在國內視訊門戶感動過不少人。

豆瓣對它的評價一直居高不下。

說回新更的中國版。

首先來解釋下片名,為什麼要叫72小時呢?

其實,這是節目組給自己限定的“命題作文”。

要求是,他們只有三天時間(24h X 3)在一個相對固定的情景採集受訪物件。

這個條件細想的話其實非常嚴苛。

因為第一,地點被限制在一個固定情景,意味著採訪面積的縮小,很被動。

萬一恰好撞上不會聊的主兒,素材壓根兒就沒法兒用。

第二,情景的固定意味著受訪素材具有相當大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

這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好的部分是遇到有故事的受訪者就會特別出彩。

但相應的,遇到沒什麼故事性的受訪者,節目效果就會特別平庸。

第一季最大的槽點就在於——素材不夠抓人。

這也是當初播送後,為什麼不停被人拿來同原版比較的一個原因。

吸取了前一季的教訓,第二季的《72小時》無論在形式還是內容上都有了明顯進步。

和剛才講的一樣,新一季節目給我最直觀的印象是,選擇的地點明顯更有趣了。

在這一季中,觀眾會跟隨鏡頭去往全國各地。

不是什麼著名景點,全是一些不起眼的角落。

它們有舊式茶館、有商場的座椅、有收費自習室,甚至,還有夜班公交。

可別小瞧這些犄角旮旯,這恰好是這個系列節目的特色。

說到這兒又忍不住提一嘴原版。

就拿其中一期以日本秋田為背景的一集來說,NHK人家當時選擇的是在一個自動拉麵機前面採訪食客。

完整看下來你會發現,每個食客身上的故事,都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日本社會的現狀。

這種創作技巧被如數保留在內地版的新一季中。

記得之前給大家覆盤第一季(《極度失望,中國產高仿爛片連照著抄都不會》)的時候就說過。

在流程大體相似的情況下,因為種種原因,第一季的內地版被魔改成了餿雞湯。

無論是選取的素材上,還是對素材的串詞描述與總結上,都散發著濃濃的餿雞湯味兒。

這種情況,在新一季得到顯著改善。

原版中熟悉的說人話和不強行歸納的風格悉數迴歸。

就拿這開播的第一集來說,節目組挑的是重慶九龍坡的一個茶館。

作為當年給工人提供茶歇的地方,附近的拆遷改造並沒影響它的存在。

歲月留下的痕跡至今被其完整保留。

從早上6:00到晚上19:00,茶館裡的人氣一直很旺。

有老顧客,也有慕名前來的外地客和路人。

在這裡,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看到適合交流的物件。

和受訪者的一言一語中,人生百味於不經意間悄然而至。

這不,畫面中有個人就獨自坐在角落享受個人時光。

看似是悠然自得的一個人,等到和他一番攀談才知道他不幸的過往。

這位先生曾經是內燃機車修理工。

因為身體原因離職後,他一直處於失業狀態,目前只能靠低保過活。

也因為這個年輕時就伴隨著他的頑疾,他至今未婚。

據他說,自己每天的生活費不到10元。

一包煙6元,一杯茶3元,最後還剩1元。

這就是他每日的開銷。

聽著很慘,他卻笑著娓娓道來。

儘管現在他的身體所有好轉,但這場30餘年的疾病,已經奪走了他的一切。

在被問到“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時,他只是淡淡地說:

想過庶人的生活。

夜幕漸起,窗外下起了小雨。

這位先生起身回家,等著父母準備的一桌飯菜。

生活對於他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

親情,是他最後可以依靠的港灣。

和這位先生同樣保持樂觀精神的,是另一集中一位來自武漢的老人。

大清早,他獨自一人坐在商圈的長椅上休憩片刻。

上前攀談一番,才知道老人現在的身體並不算好。

而不好的原因,源自一場車禍。

因為這起意外,老人的右肩打了鋼筋。

事故發生時,他在醫院裡待了70余天。

雪上加霜的的是,老先生的女兒身體也出了狀況。

幾年前,因為突發疾病(精神障礙),她失去了婚姻和工作。

為了照顧女兒,老兩口把女兒接回了家裡照顧。

這一照顧,就照顧了七八年。

老人苦笑稱,餘生的時光都會繼續守護女兒。

別人可以拋棄她,但他和老伴不能。

“會好的,會越來越好的”,他說。

在困境前,一些人選擇負重前行,一些人則不那麼樂觀。

杭州,一所特別旅館。

在這裡,旅店老闆造了所類似日本那樣的膠囊旅館。

拍攝期間,攝製組遇到了一位來自外地的小夥。

他正在一個人吃飯。

小夥介紹,自己來杭州是為了找工作。

五年前,因為在老家做生意經營不善配得血本無歸。

等意識到這一點時,自己已經欠債40多萬。

因為欠債問題被錄入失信名單,留下的不良記錄也變相增加了其求職難度。

接二連三在招聘會碰壁,學歷不高的他,只能被動等待機會對自己的眷顧。

和茶館裡的那位先生一樣,在等待的日子裡,他每天的開銷也極少。

面對鏡頭,小夥兒直言:

有時候也會羨慕他們。

再被追問到“他們是誰”時,小夥子再也繃不住,淚灑現場。

但想來,他一定是羨慕那些零負債,能和家人過著正常生活的人們吧。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欠一屁股債,談好的婚事也被迫告吹。

鬱悶時,儘管身體惡化,他還是借酒消愁。

“人不可能順一輩子,也不可能不順一輩子”。

只是不知道,屬於他的逆襲,何時能來。

同樣陷入人生困境的,還有深夜搭公交回家的女孩。

和很多北漂不一樣,女孩坦率地說,自己來北京不是為了理想和金錢。

她只是單純想換個環境。

可既然是換環境,為什麼春節過年也不願意回家呢?

她的答案,相信很多有類似遭遇的年輕人都會感同身受。

女孩說,自己減少回家團圓的原因,就是因為受不了家裡親戚問東問西。

很顯然,被問的其中一項,就涉及婚姻。

年過30,部分90後已經被小孩稱呼為叔叔阿姨。

周圍同齡人的小孩也陸續出生。

在新老觀念的衝撞下,女孩選擇了遠離紛爭,勇敢追求自己嚮往的生活。

在老一輩人眼裡,大都市的人情過於冷漠。

可在年輕人看來,這未嘗不是一種對個人隱私的尊重。

當一些人被親情綁架,女孩選擇了繼續在大城市,按自己的意志堅持下去。

不誇張地說,到了這一季,原版的精髓才真正被我們get到。

每個場景中一段段鮮活的敘述,沒有矯情的註解,反映的全是生活。

這些故事中,有的驚心動魄,有的寡淡如水;

有的小確喪,有的充滿Sunny。

《72小時》真正有趣的部分,是帶領觀眾透過這些凡人俗事,去探究一個社會複雜而多元的一面。

這一面讓你意識到,總有一些人,在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活著。

他們有的人幸福美滿,有的人正在壓力的邊緣徘徊、掙扎。

如果沒有這樣一檔欄目,我們似乎就缺少了一扇進一步認識這個世界的視窗。

世事無常,浮生三日僅為一瞬。

可即便這短短的一瞬,卻讓我們得以窺探我們未必能體會到的滋味。

也正是通過它,我們才能更全面洞悉生活與生命的本質。

《自衛的藝術》說,世界本無規則,是人自己給自己限定了規則,活在了一種看似“應該如此”的窠臼之中。

久而久之,我們便對更多的可能性脫敏,進而陷入死迴圈。

在節奏越來越快的當下,當我們都在為KPI和房車奔波賣命之際。

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個迴圈,不妨聽聽別人的故事。

興許,對生活不夠滿意的我們,能找到一個重新看待問題的方法跟立場。

生活從來沒有“正確答案”,但一定不能沒有態度。

在每個受訪者的態度中,看懂了回答,你也就看懂了人生。

而這,正是《72小時》系列獨特的魅力所在。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明星大偵探》黃明昊鬼鬼“兄妹”相認 木偶復仇懸疑升級引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