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山海情》完播了。
網友們普遍反映:23集太少哩,麼夠看!
最後的豆瓣評分定在了9.4分。
這個分數,在整個國產劇裡,是跟《亮劍》、《士兵突擊》、《琅琊榜》同一個檔次。
但《上海情》還不大一樣,能夠把攻堅扶貧這種宏大命題拍得人人拍手叫好,接地氣又不說教的,是非常不容易的。
該劇講的是20世紀90年代,寧夏西海固人民在扶貧政策引導、福建對口的幫扶下,克服惡劣條件,將風沙走石的“幹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
在這宏大主題下,拍得既好看又有趣,拍出了濃濃的生活情,拍出了淳樸的煙火氣。
許多網友坦言:這就是我們原生態農村的生活!
而要細細訴說它的好,可以從三個方面探討。
《山海情》的細節做得太好了為了還原時代的真實性,《山海情》在細節上,做足了功夫。
基本上每一個畫面,每一個場景,都是經過反覆考究,挑不出毛病。
比如村裡的人蹲在一起,半嘮嗑,半談正事的場景。
大家看看這個牆,這個地,演員的穿著、坐姿,尤其注意演員尤勇的腳踝,乾裂而又黑漆漆的樣子,就是鄰家那個老大爺無疑了。
還有永富坐著自制手推車,進屋給累睡著的水花脫鞋子。他的衣服袖子上因為長期手撐推車導致的磨損破洞赫然在目。
這個細節讓人看到了劇組滿滿的誠意和對觀眾的尊重呀。
當然,水花家超市賣的可樂是居然非常可樂,則直接讓我震驚了。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起那曾經的國產可樂品牌。
方言版地方風味,比普通話版舒服因為演的是西北的故事,所以《山海情》啟用了許多西北籍的演員。
讓黃軒、尤勇、張嘉譯、熱依扎、黃覺、陶虹、閆妮、白宇帆等演員,說方言,效果非常好,相比配音版,觀眾更喜歡看方言版。
這在國產劇歷史上,也屬於比較罕見的。
還有祖峰飾演的白老師,是年輕時從浙江跑到寧夏支教的,所以他的口音帶著南方的軟和長居西北受影響的口音。
這種融合兩種文化的西北方言,讓觀眾感受到了外來教師的真實感。
而北京人郭京飛飾演從福建支援寧夏的幹部,說起“胡建話”整懵了一群人,演出了雞同鴨講的橋段,讓人不禁哈哈大笑!
土味方言帶來的那種鄉土感,直接把人帶回那個年代,那個原生態的農村的生活,
土味方言一夜之間成為新潮的語言,這一切都拜《山海情》所賜。
演員不是在演戲,是在生活這部戲裡的每一位演員,演繹得都入木三分,代入感極強,舒服而親切。
他們似乎不是在表演,就是在生活。
這部劇沒有主角配角,所有人都是主角。
熱依扎貢獻了國產劇歷史上,又一個經典獨立女性角色形象。一個女人,決心且堅韌,楞是用推車載著殘疾的男人和娃娃,400多公里,7天7夜,把一家子拉到了新移民區。
看到這裡,觀眾在彈幕上全是“我看哭了”......
黃軒飾演青澀的基層幹部馬得福,平時板著臉端正,講話時立馬變身憨憨的農村娃。
他與水花的愛情,土地掉渣,但土地真誠,比現今流行的甜寵劇還好磕。
而尤勇展現了老一輩戲骨演員的多面性,他演的就是每個村子裡都會有的那種二大爺,有點自私,有點心機,有點號召,又有點仁義。
演馬得寶的年輕演員白宇帆,青春、叛逆卻又自強,與麥苗的的“油餅CP”圈了全劇的點睛之筆,絕對前途無量。
劇裡每個演員,包括群演,都那麼生動,接地氣。也是這群人,奠定了《山海情》的整個劇情走向,雞飛狗跳,一地雞毛,卻又格外令人動情。
總之,看《山海情》的故事,看他們如何在漫卷風沙的苦寒之地,一步步開墾出良田;看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過上幸福的生活,好幾次都被感動得淚流滿面!
這是一部讓80後以前一代人的情感共鳴,一部極具回憶的電視劇。
它看上去很“土”,但又是那麼的“真”,可惜集數太少了,大結局之後,我又劇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