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電影《指揮家》以真實故事為藍本講述史上首位女性指揮家Antonia Brico的傳奇人生,探討男女平權性別歧視等社會主流議題,見證女性意識的覺醒,Brico以打破世俗偏見和突破性別限制的勇敢,讓世人領略到了女性獨具的堅強且獨立的溫柔力量。
出身貧窮,從未見過親生父母的私生女,被音樂老師性騷擾,遭遇性別歧視和職場霸凌,邂逅了灰姑娘與王子的愛情,與跨性別者成為莫逆之交,隻身異地求學克服重重困難,組建世界第一支女子交響樂團。
坎坷的身世,多舛的命運和離奇的經歷,本可以是一段令人敬佩與尊重的成長曆程。然平庸的劇情改編,讓這部音樂類傳記電影不僅缺乏音樂指揮技術層面上的專業體現,也將女主的成長軌跡拍得過於粗糙,人物塑造方面淺嘗輒止,著墨較多的愛情線帶著瑪麗蘇的味道也不落俗套地丟擲了愛情事業兩難全的世紀難題。
唯有最後首尾呼應的設計令人動容,但最令人唏噓的卻是片尾字幕的放映內容:“2008年,世界權威雜誌《留聲機》釋出的世界TOP20交響樂團中,沒有一個聘用過女性指揮家;2017年《留聲機》釋出的世界最偉大TOP50指揮家中,沒有一位女性指揮家”。
或許這才是音樂世界的真相,革命尚未成功,女性仍需努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