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關注一部電視劇,它的名字叫《山海情》,該劇主要講述了寧夏西海固的移民們用他們的辛勤努力,在這一片黃沙上不斷奮鬥,最終建立了新家園,也順利脫貧的故事。與之前主旋律電視劇不同,該電視劇在開播就廣受大家關注,豆瓣評分一度由9.1分上升到9.4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部良心劇到底良心在哪裡?
作為一部反映農村地區由貧窮落後到生活富裕的電視劇,最重要的要素是什麼?對,就是老百姓,那種地地道道的老百姓,在他們身上我們絲毫看不到演的痕跡,因為看到他們我們就認為他們是老百姓。如果說劇中由黃軒飾演的馬德福看不到一點老百姓的形象,那張嘉益飾演的老幹部馬喊水呢?他看起來鬍子拉碴的,在跟村民說話的時候,嘴巴里面叼著一片樹葉,喊起來嗓門高,帽子在他頭上也是歪歪扭扭的,這完全就是西北地區的老村長形象。
除了演員最大程度地讓自己變成老百姓,老百姓的各種眾生相也被演繹得讓人稱讚。我們不僅能看到老村長熱心、耿直的一面,還能夠看到他自私和人精的一面。在移民問題上,湧泉村鬧出了一些亂子,在村民大會召開之前,馬喊水提前找好了老書記,因為他心裡明白,只有老書記出面,村民肯定會服從,事情最後果然順利解決,當聽到可以打工掙錢時,他偷偷使眼色,因為他想先填了自家。除了張嘉益的精彩演繹,還有村民在拒絕移民的時候搬出的各種理由,有的說給蚊子改善伙食,有的說一回來就吐酸水,還有的說自己是沙眼,給我們展示了各種各樣的眾生相。
除了各種各樣的眾生相,當我每次看這部劇的時候,我就會特別揪心,因為每一幀劇情都是那麼的真實,那麼的接地氣。有人說接地氣就會顯得土裡土氣的,但是土的東西不代表俗,俗的也可以很高雅。但是高雅就不一定了,比如大家可能都看過的《小時代》系列,這一系列的電影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奢侈的衣服、昂貴的化妝品、誇張的劇情和毫無演技的演員,就像中國文聯對它的評價:它給大眾帶來的就是物質和慾望的“偽現實”,充滿了銅臭氣。《山海情》雖然看起來土裡土氣,但卻給我們詮釋了奮鬥、夢想真正的含義。
就像上面說的,土裡土氣的《山海情》與當今市場愛好或者年輕人的喜好格格不入,但是它就是堅守內心,不去迎合市場,不去迎合資本,從而重新定義了整個影視劇市場。如果你能夠重視鄉村,深耕農村,展現農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就能夠獲得大家的認可,因為能夠觸動觀眾的,不是那些離我們遙不可及的財富、名譽、官位,而是與我們大家息息相關的,離我們生活最近的東西,往往也是最容易讓我們感動的,從而產生共鳴。
再說回《山海情》這部電視劇,除了展現給我們生動活潑的眾生相,還有一點特別讓人感動,用一個字概括起來,那就是——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一些道具,那些道具就是90年代的,看起來很舊很破,但是很真。比如說在縣政府的板報,那些字型是90年代特有的字型;李大有家裡的牆上掛著一個福娃娃,估計現在很少有家庭掛年畫了;在教室的黑板上寫著《粉刷匠》的歌詞,這也是那個年代特別流行的歌曲;還有縣長辦公室牆壁上掛著的那一幅充滿年代感的地圖;還有時風三輪車,那個年代最出名的運輸工具……,這些道具,充滿了年代感和歲月的痕跡,看起來很破,但是特別真實。
除了道具的真實,不得不提到當時的拍攝環境的真實,當時拍攝的時候因為正處於夏天,又要現場取景,在茫茫的戈壁灘上,根本都找不到一棵乘涼的樹,當時的氣溫高達40多度,很多演員不用化妝,因為已經被大太陽曬得黝黑。黃軒就曾經透露當時的拍攝環境特別艱苦,但是大家都沒有放棄,每一個人都在咬牙堅持。當我看到這段採訪時,很是震驚,現在的演員哪裡還吃得了這種苦,平時在鏡頭裡一個個光鮮亮麗的,竟然還有人願意把自己“灰頭土臉”的一面展示給大家,這些演員已經與當地的拍攝環境融為一體,每個演員就像是從土裡長出來的一樣,這讓我相信,這就是我們中國大地上世世代代生活的淳樸農民。
沉迷於道具和場景的真實,我也喜歡劇中深情並且很有溫度的幾個場景。由熱依扎飾演的水花,整個人身上寫滿了不幸,從最開始逃婚,到與永福生活在一起,這個女人身上沒有被生活擊垮,還是那麼堅強的笑著。當她用種植菌菇的錢給自己的男人永富買了一把輪椅的時候,永富毫不客氣地拒絕了,並且逼著水花退掉它。但當水花在菌棚忙活了一天回家之後,她的男人永富坐在輪椅上迎接她,並給她做好了晚飯。一個貧困的家庭,哪怕有了一丁點希望,都能讓人淚流滿面。還有黃軒飾演的德福,為了給村民通電,數不清多少次去當地的電力局找人通融幫忙,為了灌溉小麥,又帶著村民找到了市委書記……這一幕幕溫情的場面我難以忘懷,現在想來還是非常感動。
什麼是感動?《山海情》用行動告訴我們,感動不是隨隨便便的,感動隱藏著每一個角落,只有懷著真誠的心,你就能發現感動,找到真情。不僅電視劇如此,我們每一個人也是這樣,充滿感恩,就能夠找到真情,發現感動。希望《山海情》能夠改變影視劇市場,因為影視劇市場從來不缺忠實的觀眾,而是缺少用心的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