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163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隨著【國劇盛典】頒獎典禮落下帷幕,刷完各位明星大咖的獲獎感言,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在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扮演李海潮“李爸”,這個角色的塗松巖的獲獎感言。
塗松巖說:“我要感謝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兒子塗一樂,他今年五歲,我最自豪的就是,在這五年中,我沒有缺席他成長的任何一個階段,是他教會了我,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爸爸。”
主持人和嘉賓們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從大家的眼神中,也能看出對塗松巖這番肺腑之言的感慨和認可。我們作為素人,時常都會覺得時間不夠用,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孩子。
相比較我們而言,明星的工作時間更加不穩定,不可能朝九晚五,也不可能節假日雙休。因此當聽到一個優秀的演員說他沒有錯過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時,就能知道其中的不易和用心。
孩子是真正教會我們成長的人
我和娃爹一起看的這個頒獎典禮,當塗松巖說道是五歲的兒子讓自己知道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爸爸時,我明顯能感受到娃爹的情緒起伏。果不其然,看完之後,他說:“真的,因為這兩個孩子,我真的覺得自己成長了很多。”
娃爹的脾氣一直不是很好,我家大寶經歷得最多。在大寶的成長過程中,一旦被爸爸看到不聽話,把家裡折騰得亂七八糟,吃飯左顧右盼,馬山就是一頓訓斥。但從事育兒領域工作的我,深知這是孩子的必然要經歷的發展階段。在一次次的溝通交流之後,娃爹才逐漸意識到自己在育兒方面的侷限性。
而娃爹對孩子的管教態度真正發生改變,則是在二寶出生以後。我曾經開玩笑地說:“你把所有的好脾氣都給了二寶。”
其實我也想過,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會生兩個孩子,會有一個替補隊員來柔化你的內心世界。所以大多數的家庭,是在和孩子的對抗中,和孩子的磨合中,一步步學著如何做好父母這個角色。
所以,這就是塗松巖那句話的難能可貴之處,也只有有過相同心路歷程的父母,才能明白這20幾個字背後的育兒經歷。換言之,真正教會父母成長的是孩子。
孩子依附於我們,但他們是獨立的個體
其實很多人在結婚之後,沒有孩子之前,過得都是戀愛般的生活。不擔心柴米油鹽醬醋茶,每天就是上班、逛街、購物,和朋友聚會,二人世界過得不亦樂乎。當得知媳婦兒懷孕的那一刻,大家欣喜激動,意味著整個家庭將圓滿,將會有一個鮮活的小生命降臨。
然而孩子的到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意味著什麼呢?我們是否真的想過。
意味著新手寶爸寶媽要開始負擔更多的責任,要學習如何照顧小寶寶,如何協調處理家庭瑣事,如何調解婆婆兒媳婦的矛盾等等。
有寶寶之後所有的生活都會進入到另一個狀態。孩子的屎尿屁、輔食安排、衣服材質是否合格、早教需不需要報、寶媽是不是要辭職全職在家帶娃等,孩子一生病,全家雞飛狗跳,都是我們要面對的現實。說實話,有多少人是被這些擊垮的呢?
從以上的字裡行間中,我們能清晰感受到嬰幼兒階段的寶寶需要家人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護。可能也正是因為孩子三年左右對父母的高需求,讓我們產生了一種錯覺:孩子是我們的附屬品。
但有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在所有的關係中,只有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是漸行漸遠。”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當他們開始有自我意識,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時,就已經開始了他們的獨立之旅,開始學著長大,學著如何離開父母。所以說,在孩子的成長中,他們的確需要我們,但在學著如何離開。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一點憂傷,養兒育女是為人父母的職責所在。雖然孩子在學著長大和離開,但他們成長的底氣來自於父母的陪伴和不缺席。
努力做到不缺席孩子的成長
塗松巖說自己最自豪的事情是在五年中,沒有缺席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他在【以家人之名】中的表現我們都能看到,把“李爸”這個角色演得活靈活現。聽完他的獲獎感言,我們才明白之所以能把角色刻畫得如此到位,是因為他在現實就是一名合格的爸爸。那麼,如何才能像塗松巖一樣不缺席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呢?
我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和需要為之忙碌的事情,不可能24小時不間斷地盯著孩子看。但這並不能成為我們逃避陪伴孩子的理由,想要做到不缺席,方法有很多。
首先,堅持和孩子每天溝通半小時。
親子交流,並非必須面對面,現在科技手段如此發達,影片語音電話隨時可進行。即使我們在出差,在外應酬無法及時回家,但半個小時的時間,是怎麼都能安排出來的。
無論是在家還是電話聊天,半小時的時間,可以和孩子聊聊自己的工作,孩子也會很樂意和你一起分享他這一天中所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其次,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的節奏。
當一種行為成為習慣的時候,你就很難改變它。關心孩子的點滴,也可以成為一種習慣,除了堅持電話溝通,建議還是要儘量協調好工作和生活的關係。
無論是來自爸爸還是媽媽的陪伴,都是在給孩子營造安全感,讓他們獲得滿滿的愛,獲得成長的動力。
最後,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
放下父母權威,嘗試著孩子成為亦師亦友的關係,這是為了保持一個能溝通的狀態。孩子每一個成長階段太多了,第一次自己刷牙洗臉,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等等。我們不可能全部親眼所見,但能從和孩子的溝通交流中獲得。
枕邊育兒寄語:
別再藉口自己忙碌無暇陪伴孩子,要知道,也許等到你有時間想要陪伴孩子的時候,他們可能已經羽翼豐滿,不再需要父母的陪伴。孩子的成長等不得,他們在順應自身發展規律成長,父母想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狀態,就要和孩子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