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祖國大慶,電影院裡更是熱鬧,三部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扎堆上映,票房大賣、上座率高,口碑也著實不低。截止10月4日,這三部影片總票房已破35億,可喜可賀。

縱觀近幾年賣座的都有很強的“主旋律”特定,自1989年第一部主旋律電影《開國大典》以來,主旋律電影早已從重大歷史題材,塑造偉光正人物的模式跳脫出來,變得更親民,更燃,更好看了。

這些變化集中也集中反映在現在的三部獻禮片上,透過這三部電影我們也能看到未來中國電影的發展方向。

壹 | ​群星成慣例,宣傳下血本

國慶的三部獻禮片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陣容,幾乎每部影片的海報上都有多達數十位的明星。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的明星更是多達52位。

最先開創“群星獻禮”這一模式的是2009年的《建國大業》,片中一共有172位明星參與演出,兩個多小時的電影裡基本幾秒鐘就有幾個明星出現,此後的《建黨偉業》、《建軍大業》也沿用了這種模式。

如此大的陣容無疑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一向依靠送票、包場來維繫的“重大歷史題材”電影也可以在市場上大獲成功,與此同時影片的宣傳也聲勢浩大,《建國大業》上映前全國各大媒體、報紙策劃了無數專題報道,各大雜誌也屢屢出現《建國大業》封面。

國慶的三部影片,《中國機長》早在今年春節就登上了央視春晚的舞臺,《我和我的祖國》剛宣佈開拍,七大導演連同本片的製片人就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電影啟動儀式。

影片上映時《中國機長》則將首映禮更是把首映禮搬到了萬米高空,三部影片也同時展開了聲勢浩大的電影活動,三部影片的宣傳基本佔領所有平臺,從線上到線下覆蓋面非常廣。

​貳 | 商業大片的模式,香港導演異軍突起

在影片的風格上,曾經的高大全的人物塑造方法,聚焦重大歷史事件的創作模式早已過時,取而代之的是強調場面、視效,追求刺激感的商業大片。

《攀登者》與《中國機長》都是如此,一個登山,一個空難表現的都是很有視覺表現力的極致事件,片中最令人揪心的也是這些危機的大場面,《攀登者》中冰原奇觀,高海拔雪崩、強風的場面,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球,而《中國機長》裡猝不及防的空難,機艙內顛簸的恐怖景象,令人心驚膽戰。

到了《我和我的祖國》樣式更為獨特,採用短片拼盤的方式,七大導演,七個歷史瞬間,製片人黃建新也主動“放權”大幅度保留了導演們的風格,達到了看一部155分鐘電影勝過七部電影效果。

同時,近幾年的主旋律也不斷借鑑國外型別片的先進經驗,如《攀登者》與《中國機長》實際上有著國外災難片的明顯傾向,此前無論的《戰狼2》、《紅海行動》都有著《黑鷹墜落》等國外戰爭片的影子。

對於商業片最有經驗的莫過於香港導演,上影集團《攀登者》也啟用了香港導演李仁港,監製則是徐克,《中國機長》的導演劉偉強也是香港導演。​

同時,主旋律電影也張開雙臂擁抱民營資本,尤其是博納影業與很多香港導演有著合作關係,這也促成了香港導演大量參與主旋律影片的製作。

2016年由林超賢導演的《湄公河行動》在國慶檔就收穫了十多億的票房成績,2018年的《紅海行動》票房更是高達36億。今年定檔大年初一的《緊急救援》同樣由林超賢指導。

劉偉強在此之前就是《建軍大業》的導演,今年博納的“中國驕傲三部曲”中的《烈火英雄》、《中國機長》,一個是監製,一個是導演,全都深度參與。

幾部電影下來,主旋律+香港導演成了牢固不破的品質保證、票房靈藥,在接下來幾年在這一模式也是中國產電影的一大發展趨勢。​

叄 | 重大歷史題材遇冷,用個人視角表達集體主義

在國慶三雄爭霸之前,電影《決勝時刻》在9月20日上映,無論從製作規模、陣容、口碑都非常不錯,但票房卻無法與國慶三部相提並論,而另一部國慶檔上映,多位明星參演的《解放:終局營救》也提前撤檔。

這兩部電影都是“重大歷史題材”電影,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直面歷史人物,這類電影曾是主旋律電影的主流,就比如最早的主旋律電影《開國大典》還有經典的《大決戰》三部曲。

但這個型別卻在當下遇冷,即便《決勝時刻》中以平民化的視角呈現偉人,在講述歷史事件的過程中穿插諜戰的線索,也無法激起觀眾的興趣。

​其實在此之前就有先例,2017年暑期檔《建軍大業》與《戰狼2》同臺對壘,作為建軍90週年的獻禮片,多位明星參演,受到多方照顧的《建軍大業》最終以4億票房慘敗給票房高達56億的《戰狼2》。

這無疑改變了之前的創作方式,《戰狼2》塑造的冷鋒有血有肉的個人英雄形象,延續到了當下的幾部電影裡,無論是《攀登者》裡的方武洲,《中國機長》裡的劉傳健。都是以個人的視角帶入歷史事件,以個人英雄帶入集體主義精神。

最受好評、票房最高的《我和我的祖國》更加微觀,用普通的“我”來表現“祖國”,即便在《前夜》裡面對開國大典這樣巨集大的歷史事件,還是以林志遠工程師的事件進行表現。

而在徐崢的《奪冠》裡,主角並不是中國女排而是一個小孩子,很多觀眾可能沒看出來,郎平也在客串了影片,徐崢也只留給她了一個背影,七部影片無意表現巨集觀的大歷史,所表現的一直是微觀的個人。

正如操作了多部主旋律電影的黃建新導演所說,主旋律電影是狹隘的理解,實際上都是主流價值電影。對於主旋律有各種寬泛的理解,不同型別的影片只要內容具有普世性,都可以是主流價值電影。

而在其他國家,涉及數十年美國曆史的《阿甘正傳》難道不是主旋律電影?反映二戰歷史的《拯救大兵瑞恩》、《父輩的旗幟》不是主旋律電影?反映主流價值的電影一定是賣座的,把價值用電影的方式呈現好了,必將成為經典。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二刷《我和我的祖國》發現數十感人小細節,這電影真是牛掰格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