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一個單純的好人,一夜之間從英雄變為嫌疑犯,他將經歷什麼?又是什麼讓他經歷這一切?而這一切孰是孰非?

這是電影《理查德·朱維爾的哀歌》想要表現和探討的內容。

電影海報

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被中國影迷親切地叫作“東木”,曾主演鏢客三部曲(《荒野大鏢客》 《黃昏雙鏢客》 《黃金三鏢客》),曾執導《廊橋遺夢》、《百萬美元寶貝》、《父輩的旗幟》、《薩利機長》等影片。

《理查德·朱維爾的哀歌》上映時,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已年近九十。這一次,東木老爺子又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恐怖分子在奧林匹克公園放置了炸彈,身為安保人員的理查德·朱維爾第一個發現炸彈,及時通知警方並疏散人群,避免了更大的傷亡。一時間,朱維爾成為了家喻戶曉的英雄。

但隨後,FBI懷疑朱維爾才是真凶,並對其展開調查。調查行動被洩露給媒體,在媒體的大肆報道下,民間輿論中朱維爾從英雄變為嫌疑犯。在FBI和媒體的雙重摺磨下,他與家庭不堪其擾,幾近崩潰。88天后,朱維爾洗清嫌疑,迴歸正常生活。

影片對這一真實事件加以改編,呈現於銀幕。

01批判矛頭直指美國權力機關與無良媒體

在公園執勤的FBI探員肖與熟識的女記者交談調笑,他專注於露天演唱會,事件發生前未曾挪動腳步四處巡視。反而是朱維爾一發現異常情況便過去察看,也因此,他意外發現了裝有炸彈的揹包。

在當時,朱維爾並不知道里面就是炸彈,同事與警察也不以為然,認為只不過是觀眾遺落的揹包,但朱維爾嚴格遵守處置規則,第一時間上報相關單位,疏散周圍人群。

肖探員的懶散大意、不盡責與朱維爾的認真負責、細緻小心是一對鮮明對照。這折射出影片對肖探員所代表的權力機關的強烈不信任。

由於之前有過第一發現人就是炸彈犯的先例,再加上一位向來對朱維爾懷有惡意的校長向FBI舉報他。因此,FBI對朱維爾展開祕密調查,負責此案的正是肖探員。

從電影的敘事來看,這不是一個“羅生門”式的故事。真凶很明確,確實不是朱維爾乾的,他是真正的英雄。而讓英雄遭遇這一切的,是無能的FBI與無良的媒體,電影將他們的醜惡展現得淋漓盡致。

影片最後設定了女記者獲悉真相後,留下悔恨淚水的一幕。似乎可以看出,電影對媒體的批判較為溫和,只是將其表現為為博眼球而不擇手段,一不小心就走偏了的群體。

但對FBI所代表的權力機關,影片則儘可能地描摹其無能與暴虐,將其完全推向主人公的對立面。

02借主人公的轉變表達政治主張

主人公朱維爾從小被教育要尊重國家機關,他也曾當過警察,因此對執法機關格外理解與配合。

但身為執法人員的FBI探員肖,卻利用朱維爾的這一點,企圖對他進行了誘導性問話。更關鍵的是,影片對FBI探員的刻畫是較為臉譜化的,絲毫沒有展現FBI探員的高超偵破技巧,只是一味表現他們是在憑藉偏見隨便懷疑人。

影片所呈現的美國權力機關形象就是如此的無能和不尊重人,美國人民失不失望不知道,反正主人公朱維爾已經絕望了。

朱維爾在最後一次接受FBI問訊時,面對肖探員毫無根據的粗暴指控,他爆發了。他原先對FBI這類機構抱有極大的嚮往,認為能來這裡工作是非常榮耀的事情。

但現在,他委屈不甘,他瀕臨崩潰,他承認自己想法變了,他已經喪失了對FBI所代表的國家權力機關的信任。

影片中出現的一句話“我對政府的恐懼大於對恐怖主義的恐懼。”鮮明地表現了導演的政治立場與觀點,即對政府公權力的極度否定與質疑。

03平緩敘事下的暗流湧動

電影整體敘事是平鋪直敘且較為舒緩的,即便有很多極易引爆的情節點,但導演沒有去利用這些情節點來製造高潮,渲染情緒,而是依舊四平八穩地將故事講述下去。

在電影結尾處,朱維爾洗清嫌疑,他幾經剋制,卻終於抑制不住,失聲痛哭。當看到這一幕時,作為觀眾,我們也很難不為之動容。

這部電影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煽情,卻一路鋪墊了主人公的情緒線索,使得最後情感宣洩與觀眾取得共鳴。

相比配角,尤其是FBI探員的臉譜化,主人公朱維爾的形象稱得上是豐滿立體,富有起伏。

從起初接受調查時的恍然不解到之後的委屈崩潰,朱維爾內心一直繃著一條弦,他的這份不安同樣牽動著觀眾的心。

他把這份重擔一直壓在心頭,甚至在夢境中幻想如果他當時撲向炸彈,以自己的身死換取更多人的平安,並避免日後遭受懷疑該有多好。

影片最後,朱維爾痛哭失聲,在此之前,他沒流過一滴淚,但情緒的鋪墊,到這裡已水到渠成。隨著朱維爾的哭泣,觀眾也如釋重負,將方才觀影所積壓的憤懣不平宣洩而出。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長於主人公的刻畫與情感的鋪墊,但由於對反面人物塑造的過於臉譜化,使得批判缺乏說服力,削弱了批判力度與政治觀點的表達。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搞砸了!徐崢電影《囧媽》提檔引不滿,發文致歉將發紅包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