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電影盛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完整提名名單在上週公佈了。
前有《小丑》《1917》《愛爾蘭人》神仙打架,後有《婚姻故事》《寄生蟲》《小婦人》不甘示弱。
久違的大年總算回來了。
一如既往地,在奧斯卡設立的諸多獎項中,四大表演獎仍舊最具分量,角逐也異常激烈。
不過,有趣的是,本屆提名揭曉後,相較於鳳凰和司機難分伯仲的影帝之爭,倒是一位勝算不大的女演員,佔據了絕對的焦點。
她首次入圍奧斯卡,便雙提女主、女配。
時至今日,她終於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強大——
斯嘉麗·約翰遜Scarlett Johansson
這是一箇中國觀眾再熟悉不過的名字了。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她榮登中國電影市場百億演員之列,既是百億陣營的首位女演員,也是首位外籍演員。
與此同時,放眼海外,2010年代全球票房女王的桂冠亦被她摘得。
導演塔伊加·維迪提口中“十年之星”(Star of the Decade)的稱號,她當之無愧。
但對於一名有藝術追求的演員,超高的票房和爆棚的人氣遠非全部。
它們固然可被視作商業運作的成功,流水線上的勝利,卻也難免掩蓋演員自身的特質。
十餘年來,斯嘉麗都深受其擾。
太多觀眾只記得“寡姐”的英姿颯爽,卻不曾一瞥“湯包”的別樣魅力。
現在,她已迎來事業的重要節點,我們也是時候擊碎成見,重新對演員斯嘉麗審視一番了。
1、「天賦異稟」1984年11月22日,斯嘉麗·約翰遜出生在美國紐約。
她來自一個演藝世家,爺爺是編劇兼導演,媽媽是製片人。
所以,她打小就愛看電影,也喜歡唱歌、跳舞,即興表演。
她還有著波蘭和丹麥的血統,是個漂亮的混血小孩兒。
於是,8歲那年,她和已在《死亡詩社》初露鋒芒,而尚未成長為文藝男神的伊桑·霍克搭檔,順理成章地完成了人生的舞臺初體驗。
斯嘉麗童年試鏡照(11歲)
1994年,10歲的斯嘉麗出演了她的電影處女作《浪子保鏢》。
次年,她又接連在幾部名氣不大的影片中出鏡,飾演一些小角色。
1996年,《曼妮姐妹》為年僅14歲的她贏得了獨立精神獎最佳女演員的提名。
好萊塢大導羅伯特·雷德福發現了她。
《曼妮姐妹》
兩年後,他在雷德福執導並主演的《馬語者》中出演女主角(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 飾)的女兒——
一名熱愛騎馬,卻因從馬背意外摔落而蒙受心理陰影的女孩。
細膩的表演令“票房炸彈”和“希望之星”的頭銜朝她紛至沓來。
此時的斯嘉麗·約翰遜,少女模樣初長成。
面孔仍舊稚嫩,演技卻已相當純熟。
雷德福評價她為“有著30歲表現的13歲少女”,便是最大的褒獎。
雷德福和斯嘉麗
說到這裡,也許你會感到驚詫。
因為斯嘉麗童星出身雖然並非什麼祕密,但卻鮮有人知,她在出道之初就以頗具天分的演技聞名。
即便從小美到大,她可沒當過哪怕一天的“花瓶”。
憂鬱、善感的早熟少女,分寸非常難以拿捏。
卻偏偏是她最樂於挑戰,也最長於駕馭的角色型別。
一點風韻,幾分天真;長久哀傷,偶爾歡欣。
一個個乾淨、清爽而不失厚度的少女形象全都被她演繹得好極了。
小斯嘉麗腳踏實地、一路走來的印跡就藏在這默默無聞卻結滿果實的年少歲月裡。
《馬語者》
但天賦主導的精湛演技還不是小斯最值得讚歎的優勢。
真正讓我欽佩的,是她獨到的選片眼光。
媽媽鼓勵她自主挑選劇本,她就拋開名利方面的考慮,專注自己喜歡的影片。
講原則,有個性,時刻將職業操守銘記於心。
對於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而言,這份不被機遇衝昏頭腦的沉靜和淡泊彌足珍貴。
就這樣,接下來的幾年,她又參演了《幽靈世界》《美國狂想曲》等獨立製作的文藝片,清新脫俗、靈氣十足的表現每每令人絕倒。
2001年,就連當年已名聲大噪的科恩兄弟也向她丟擲了橄欖枝。
在《缺席的人》一片中,深邃、凝重的黑白攝影竭力編織著光影,將小斯的遺世獨立映襯得出挑至極。
真正見證並促成斯嘉麗演藝生涯首場質變的是2003年的《迷失東京》。
這是一部天時、地利、人和的作品。
斯嘉麗的姣好面容和曼妙身姿出落得剛剛好,東京的迷濛天色也為主人公們的逗留、躊躇和逡巡提供了恰當的心境。
最關鍵的是,同為女性的索菲亞·科波拉比此前的任何一位導演都更加清楚斯嘉麗的迷人之處。
時年芳齡十九的她褪去了大半的青澀,在少女和熟女的邊界猶疑不前,來回試探。
科波拉便抓準了其間那不可名狀的曖昧質感,同時拍出了她的孤寂與明豔。
同年,她還主演了年代背景截然不同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片中,她集性感、清純於一身,精準還魂維米爾筆下的葛麗葉。
回眸一望,活脫脫就是油畫裡走出來的妙人兒。
可喜的是,這兩部作品讓她在第5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和第61屆金球獎中分別榮獲兩項提名。
最終,當20歲的斯嘉麗在英國電影學院獎的頒獎典禮上憑藉《迷失東京》捧起最佳女主角的獎盃。
她不光打敗了同期提名的其他演員,也打敗了另一部影片裡的自己。
這份殊榮,實至名歸,也來之不易。
2、「美麗傳說」《迷失東京》雖好,卻更像是一場本能的勝利。
在表演方面,斯嘉麗有著與生俱來的敏銳直覺。
再加上自幼拍攝大量相似題材影片積累的豐富經驗,夏洛特這個角色對她來說幾乎不構成任何困難。
因此,和所有有野心、有抱負的好演員一樣,年輕的斯嘉麗還想尋求新的突破。
她試遍動作、科幻、犯罪、喜劇等諸種類型。
不過兩年,就搖身一變,成了小老頭兒伍迪·艾倫的最佳拍檔。
應該說,伍迪·艾倫和斯嘉麗是互相成就的。
進入21世紀後,伍迪·艾倫的電影風格大變。
最為顯著的一個改變,就是女主演換了又換,怎麼都固定不下來。
其時,黛安·基頓不再年輕,米亞·法羅也早已跟他鬧掰。
從查理茲·塞隆到凱特·溫斯萊特,他的新任女主演無一不是大牌,卻沒有誰能夠像八、九十年代的戴安·韋斯特或朱迪·戴維斯那樣,在他的電影裡屢次出現,並築成一道道有記憶的風景。
伍迪·艾倫和米亞·法羅
二十年來,斯嘉麗是唯一的例外。
她非但主演了伍迪·艾倫的三部作品,還在龐大的伍迪·艾倫“宇宙”擁有了專屬的人設。
雖然資歷和黛安·基頓等一眾前輩還差得遠,但也算得上是老頭兒的半個繆斯了。
她所塑造的無腦金髮美女,單純卻不單薄,嬌憨卻不扁平,傻里傻氣又個性鮮明。
再配上這絕無僅有的驚世美貌,堪稱新世紀伍迪·艾倫作品序列裡最別具一格,也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
《午夜巴塞羅那》
斯嘉麗在片中飾演女演員諾拉。
論外形,她嬌豔欲滴,凹凸有致,一出場就吸引了已和女友談婚論嫁的男主角。
二人遂乾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
論頭腦,她蠢笨、無知,不夠理性,沒有遠見,總是不計代價地錯付真心。
到頭來,她的美豔未能傷及他人毫釐,致命的愚笨卻害慘了自己。
首度合作就碰上了老頭兒屈指可數的悲劇作品,不得不說,也是種緣分。
不過,這部影片尚且算是老頭兒對斯嘉麗的一次刺探,在逼她跳出既定表演框架的同時仍有所保留。
因為要想演出為愛痴狂的模樣,她就必須拋掉眼底的清冷和蒼涼。
她得盲目,她得糊塗;她不能機敏如往常,她一定很容易操縱,願意任憑情人擺佈。
但除卻那無可救藥的痴嗔,其他的部分她大可以本色出演。
這個角色就像是為她量身訂做的一樣。
畢竟,只有美麗如她——
光是站在那裡,一言不發,便能叫人神魂顛倒的她——
才能使整個故事成立,令愚蠢和虛榮也值得扼腕、憐惜。
但第二次跟伍迪·艾倫合作,斯嘉麗就沒這麼好運了。
2006年,老頭兒重拾駕輕就熟的喜劇小品,拍攝了《獨家新聞》。
斯嘉麗繼續擔綱女主,卻不再是豔光四射的女明星。
這一回,她戴上眼鏡,成了傻乎乎的大學生桑德拉。
桑德拉和斯嘉麗一點也不像,是個純粹的傻白甜。
儘管秉著好身材和漂亮臉蛋不利用起來實在浪費的想法,伍迪·艾倫大概是特地設計了一段泳池誘惑的戲碼。
但在大多數情況裡,桑德拉是美而不自知的。
可以說,斯嘉麗憑一身好演技騙過了桑德拉,也騙過了銀幕前的影迷。
總的來講,伍迪·艾倫之所以把斯嘉麗寫得傻,還是為了凸顯她的美。
在他的電影裡,斯嘉麗全無文藝氣息,僅僅是世俗意義上的大美人。
而美麗,向來是可以輕易流傳的。
於是,美與性感變作了最惹眼的標籤。
《致命魔術》
她先後收到德·帕爾馬、克里斯托弗·諾蘭等知名導演的邀約,主演了《黑色大麗花》《致命魔術》《另一個波琳家的女孩》。
在這些影片中,她以天使之容與魔鬼之姿勾魂攝魄,不知不覺間化身為“美”的代言人。
《黑色大麗花》
當2008年,斯嘉麗重回老友伍迪·艾倫的片場,她已美麗得落落大方,毋庸置疑。
《午夜巴塞羅那》裡的克里斯蒂娜不像諾拉那般小心翼翼,也沒有了桑德拉的畏畏縮縮。
在她隨性自然、風情萬種的言談舉止間,我看見的是頂級美人的自洽、自覺和自信。
3、「性感女神」21世紀的首個十年,斯嘉麗在諸多大導的提攜下實現了從女孩到女人的蛻變。
戲外不再默默無聞;戲裡不再黯然神傷。
她的神采是如此飛揚,她的美麗被人們大肆聲張。
觀眾耽溺於她的面容,導演欣賞她的可塑性。
理所應當地,剛一邁過十年之交的門檻,她就大踏步地向女神的身份進發了。
2010年,她在《鋼鐵俠2》中飾演“黑寡婦”娜塔莎·羅曼諾夫,而後迅速躋身好萊塢一線演員之列。
沒人能夠抗拒這名珠圓玉潤、身手矯健的紅髮女子。
她的幹練、英氣和骨子裡流淌著的性感讓知性、優雅的“小辣椒”也相形見絀。
後來,漫威的每一部《復仇者聯盟》和《美國隊長》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她在好萊塢的星光大道留名,作為第2470顆閃閃發光的明星。
伍迪·艾倫曾說她的靈魂深處有著夢露式的性感——一種“難以逼視”和“誘人犯罪”的美感。
但從接下黑寡婦一角開始,她已正式進化為對抗罪惡、拯救墮落的英雄。
美麗而外,她亦有力量、正義和勇氣傍身。
她一往無前,勢不可當。
她昭告天下:美不是原罪,而是武器。
興許是“黑寡婦”讓好萊塢看到了斯嘉麗的帥氣一面,鋪天蓋地的片約向她湧來,這一階段她風頭更勁。
在《皮囊之下》《超體》《攻殼機動隊》等片中,她反覆變換著造型,把外星人、生化人和超能力者演了個遍。
此時的斯嘉麗,與其說是美豔,不如說是帥氣。
《超體》
諸多大片連番轟炸院線,更讓她又美又颯、性感女神的銀幕形象和福斯印象日益深入人心。
很快地,斯嘉麗便走出美國,成為全世界男人和女人慾望的客體。
她的魅力,直擊人心,不限性別,不分年齡。
愛她的人不計其數。
在《Playboy》《Esquire》《Glamour》等時尚雜誌策劃的全球最性感女人評選中,斯嘉麗幾度獨佔鰲頭。
其標誌性的金髮紅脣和蜂腰纖肢更被視作“瑪麗蓮·夢露再世”。
而把她和夢露相提並論的當然也不止伍迪·艾倫一個。
在英國保守黨領袖鮑里斯·約翰遜的心目中,斯嘉麗的地位甚至超越了夢露和他的妻子。
所有的崇拜者裡,最誇張的莫過於NBA球星凱文·杜蘭特了。
九年前,他在社交媒體直言“願把斯嘉麗的洗澡水一飲而盡”,至今仍被廣大網友拿來打趣。
成了“寡姐”的斯嘉麗,愈發趨近一個任人幻想的性感符號。
青少年時期的憂鬱少女,早已隨風消逝。
伍迪·艾倫打造的標緻美人也剪短頭髮,換上了黑色束身衣。
斯嘉麗從未停止轉型的努力,卻似乎總是由於太過炫目的美麗、而被套牢在一個又一個角色模板裡。
好萊塢認準了這一點,便瘋狂地榨取她的外貌價值。
可8歲的小斯如若看到20年後的自己是這個樣子,一定會很傷心的。
所以,想要兌現當初的夢想,做個好演員,斯嘉麗就必須對自己的美貌有所警惕,另闢蹊徑。
4、「皮囊之下」在諸多消費外形的商業大片中,低成本科幻恐怖電影《皮囊之下》算是斯嘉麗最跳脫、最大膽的一次嘗試。
當時名不加經傳的MV導演喬納森·格雷澤將影片拍得神祕莫測,玄奧奇詭。
觀眾的評價褒貶不一,大批影評人卻不約而同地將其列為2010年代最被低估的作品。
斯嘉麗的選片品味由此可見一斑。
此外,她還在片中大方獻出數個正面全裸鏡頭,作出了不小的犧牲。
最後,儘管影片票房不高,口碑也趨於兩極化,但所幸斯嘉麗的亮眼表現沒有被埋沒。
手握四個女主提名的她,再度迴歸了頒獎季的懷抱。
一經迴歸,斯嘉麗就拿下了羅馬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
但助她一臂之力的並非《皮囊之下》,而是同年另外一部更為人所熟知的科幻愛情片——
《她》。
影片由斯派克·瓊斯執導,華金·菲尼克斯主演。
斯嘉麗為人工智慧薩曼莎配音,演繹角色,全靠聲線。
所以,這尊獎盃的意義尤為重大,因為它印證了斯嘉麗無需出鏡亦能封后的絕對實力。
同時,它也將斯嘉麗送上了影史首位憑聲音獲獎演員的寶座。
藉由這部影片,斯嘉麗做到的,是不刻意逢迎獎項的硬性指標。
而以自身的優秀打破約定俗成的條條框框,重新給“好演員”下定義。
華金和斯嘉麗
最近幾年,斯嘉麗將更多的精力投諸漫威。
作為初代復仇者的核心成員,黑寡婦無疑是漫威電影宇宙(MCU)建立和完善的程序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因此,只要使命尚未達成,娜塔莎就決不能缺席。
對角色抱有敬畏心和信念感的斯嘉麗也是這麼做的。
從2008年的《鋼鐵俠》起,這場“戰役”一打就是十年。
參演過8部漫威電影的斯嘉麗見證了MCU無數次的輝煌戰績。
但肉眼凡胎,終有一死。
於是,在去年上映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娜塔莎縱身一躍的英姿,某種程度上成了斯嘉麗十年“女神”史的絕筆。
還好,娜塔莎的退場換來了斯嘉麗的“重生”。
不管喜不喜歡她,或是對她持有怎樣的偏見,你都得承認,2019年的斯嘉麗帶給了我們太多驚喜。
《喬喬的異想世界》卸下她的主角光環,《婚姻故事》把她變得歇斯底里。
可緊接著,她就橫掃各大奧斯卡前哨的女演員提名,所向披靡。
1月13日,奧斯卡提名名單公佈後,網友沸騰了——
從影25年,斯嘉麗終於入圍奧斯卡。
而且是極其罕見的女主、女配雙提。
要知道,上一次有人同屆雙提表演獎,可是12年前的事了(凱特·布蘭切特)。
儘管輿論認定女主、女配已被蕾妮·齊薇格和勞拉·鄧恩鎖定,但2019年大銀幕最引人矚目的女演員非斯嘉麗莫屬仍是不爭的事實。
《喬喬的異想世界》中,她甘當綠葉,出場時間不長,卻令人過目難忘。
在美麗如舊的皮囊之下,母性和人性熠熠生輝。
她是溫柔、寵溺的好媽媽,也是正直、堅毅的抵抗軍。
身為母親,她會替受了委屈的兒子教訓欺負人的教官,動作毫不猶豫,又顯得漫不經心。
身為地下組織的一員,她曾在街邊長久佇立,心懷悲憫地凝視犧牲者被懸掛的屍體。
也曾在林蔭道上搖擺著騎行,為負傷歸來的士兵奉上甜蜜的話語。
而當她穿上不合身的外衣,在面頰塗滿爐灰,操著粗獷的聲線,扭動嬌小的身軀。
她是父親,也是母親。
至柔和至剛同時得到了完美的詮釋。
但與之相較,更能博得觀眾認可的,想必還是她在《婚姻故事》中的炸裂式演技。
一頭短髮的斯嘉麗,看上去前所未有地素樸,把絕望主婦的形象樹立得無比可信。
彷彿已全然將那個十餘年來人氣不減的好萊塢寵兒,拋在腦後。
當下,她就只是妮可,渴求擺脫成見,打出自己的一片天。
而今,看著這張寫滿了悲傷和脆弱的臉,人們大概終於能夠想起——
她是在《她》僅憑磁性嗓音便使人沉醉入迷,美豔絕倫亦不失古典韻致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她,從來都是想當好演員,併為之殫精竭慮的斯嘉麗。
2020年,35歲的斯嘉麗·約翰遜已是頂級美人、超級英雄和實力演員的結合體。
她不但懂得把自身的經驗代入角色的塑造,也學會了用影像反哺生活,使其在電影世界裡揹負的責任延展到現實的維度。
面對沸沸揚揚的伍迪·艾倫被控性侵事件,她尊重證據,不急於撇清關係。
今年,黑寡婦單人電影即將上映,她仍在為其他女性英雄爭取平等的契機。
這就是銀幕外的斯嘉麗,保有一份非比尋常的沉著和清醒,看待事物的眼界及表達異議的勇氣更是讓人欽佩不已。
下一個十年,請讓美麗傳說延續。
做最耀眼的星辰,照進佈滿灰塵的縫隙,照亮我們時代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