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聚焦上世紀90年代寧夏南部貧困地區的真實扶貧故事,由於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帶,山高坡陡,十年九旱,自然條件惡劣。這裡一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為人類不能生存之地。
我要說的就是這部全方言卻倍感親切的《山海情》,這部由正午陽光出品,孔笙、孫墨龍執導,黃軒領銜主演,張嘉益、閆妮 、黃覺、姚晨、陶紅、王凱特別出演,黃堯、熱依扎、白宇帆、尤勇智、胡明、姜冠南 、王莎莎主演的脫貧攻堅劇 。
講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寧夏對西海固貧困地區開啟了吊莊移民政策。剛從農校畢業的湧泉村本地人馬得福,被借調到吊莊辦推進移民工作,由此開始了他的困難工作。第一篇章就是第一批去吊莊的湧泉村村民跑回來了。
雖說主導移民吊莊的領導們都說——海吉是平原,生存條件比起西海固優渥得很,只要大家努力開荒墾地重建家園,過不了幾年就變成塞上江南。但是湧泉村的村民們寧可留在西海固,都不願意吊莊到海吉縣去。
主任去追問原因,一個比一個有理。“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東,大風三六九,小風天天有”,雙押;甩鍋給蚊子,“把咱這夥人調過去,就是給蚊子改善伙食去了”;“餓啊,餓的回來直吐酸水”。
但是上級下了指標,湧泉村必須出七戶吊莊到海吉。
無奈之下,馬得福和他爹馬喊水還有村裡的老支書,軟磨硬泡領著其他幾戶人家成了第一批吊莊戶。
第二集的高潮是在吊莊移民的過程中遇上了沙塵暴,沒有任何預警,就是在你漫不經心的時候當頭一棒。漫漫黃沙,滾滾沙塵,真的是把人給吹回去了。
本來金灘村滿六十戶就能通電,因為沙塵暴趕走了幾戶,剛好卡在了五十九戶。馬德福去電力所蹲守了三天,也沒能求來通電的告示,在他已經絕望的邊緣,那個曾經他心底女人水花的到來解決了一切問題。
雖然大家是吊莊過來了,大家靠打工賺的那一點錢勉強蓋起了房子,但是莊稼沒水澆灌,大家掙錢的方式也越來越少,即便是已經吊莊到海吉的人家,還是不斷嚷嚷著想回老家,這種情況持續了有一段時間,寧夏終於等來了福建對口幫扶脫貧。
山,是寧夏的山。海,是福建的海。1997年,福建開始對寧夏展開對口幫扶。開始第二篇章閩寧村發展到閩寧鎮的經濟變化。
但最好笑、最讓人想不到的困難,福建派來的幹部陳金山,操著一口濃重閩南風味的普通話,與當地人展開了一場雞同鴨講的“跨服交流”。誕生了“老教授研究自殺”“小偷要搞科研” 等讓人啼笑皆非的橋段。一個南方人剛到海吉第一夜,就被幹燥的天氣弄到流鼻血。
一開始工作的時候,他講的南方話大家都聽不懂,只能半蒙半猜還要靠馬得福翻譯。還好工作進展得還算順暢。
陳金山利用他的人脈,先把海吉的年輕人都送去莆田打工,大家進車間當流水線工人,一個月努努力能掙七八百塊錢。在海吉,這價錢都快趕上一個縣長的工資了。麥苗和白校長因為母親的去世在心裡的埋怨,她決定也去福建闖一闖。
然後,考慮到有很多人不能離家去外地,陳金山還請來專門研究菌草技術的凌教授,讓他教授村民們菌草種植技術,實現科技富農。只要村民們自己出錢蓋上大棚,種出菌菇就能賣錢。從種出蘑菇到全村種植,出現蘑菇滯銷後,凌一農又積極跑市場、聯絡銷售。因為沒預計到中間的運輸費用那麼高,他還自己貼了差價。
他們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也是了不起的小人物,正是他們的匯聚,才能形成山海,才能跨越山海。
為了閩寧鎮的建設和發展,讓大家徹底擺脫西海固的貧瘠,需要湧泉村全部的搬遷到閩寧鎮。第三篇章全部搬遷開始,馬德福的又一輪困難工作拉開了序幕。
面對村民對家鄉,長輩的懷念和不捨,不願搬離的想法,馬德福也無可奈何。李太爺作為湧泉村最德高望重的長輩,他脾氣倔強,有些頑固,但又不是不通情理,馬得花在喇叭中的一番話,其實已經打動了他。最後在馬德福對故土的一番講解中大家決定吃最後一頓通席,然後大家搬到閩寧鎮。
在村民和幹部的努力以及福建對口扶貧支援下,村民們逐漸脫貧,玉泉營裡的學校、醫院等設施也逐漸完善,玉泉營即將從閩寧村變成閩寧鎮。一路走來看著村子翻天覆地的變化,馬喊水這樣一個大老粗也是百感交集,閩寧村變為閩寧鎮之前,馬喊水用喇叭進行了最後一次廣播,他眼睛裡閃著淚花,聲音也有些許哽咽,那是對新生活無限的憧憬與嚮往。
他們每一個人,雖然都是在時代洪流中艱難前行的普通人,卻都有著讓人感動的信念和執著,為了更好的生活,一步一步腳印,艱難堅強。這樣與天地和命運做不屈鬥爭的芸芸眾生,讓人感動和敬佩。
曾經那個全身都透露著難的馬德福已經成了馬縣長,曾經逃跑的孩子已經為人父母帶著他們的孩子又回到了那個水最甜的地方,一切似曾相識又似曾剛認識。透過影像的力量展示中國脫貧攻堅隊伍的智慧,向全面脫貧攻堅的完美收官獻禮,相信每一位看到《山海情》的觀眾,都能體會到不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