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的火爆,讓人的感覺全劇23集是本劇最大的缺點,太短太過倉促。不管是拍攝時間問題還是內容敏感問題被刪,反正會讓觀眾在觀看劇情中,感到情節有點跳躍!
所以很多影迷都是紛紛期待著能出續集!但因為該劇是扶貧劇,最後一集也到了2016年大家都脫了貧,所以續集的可能性幾乎是0,除非主題不是扶貧,如果不是扶貧,也不該叫續集。但我覺得就《山海情》裡的一些還沒說清楚以及情節有提及的問題,拍個前傳沒什麼問題!
第一點當然是小時候的馬得福為什麼有長大後要幫村人走出大山脫貧的想法?要知道這想法不是人人都會有的,馬得福的親弟馬得寶在吵架時就有提過這麼一嘴,如果不是因為被他哥拖累,導致家裡揭不開鍋,他需要在家幫父母,他老早出去打工,早發財了!
這就是一個普通人的想法,不外乎是自己賺點小錢發點財把自己日子過好而已!一般人不會有遠大理想,所以馬得福的想法,肯定受到什麼刺激!
在《山海情》拆遷篇其實有提及過,馬得福在勸導大家遷村時說過,他小時候看著他爺爺急病,因為醫院路途遙遠的問題,堅持不到醫院。這裡可以是突入點,可以安排成他爺爺年輕時也是熱心村民最後因為某個意外事故因此這事給年小的馬得福極大的影響。
第二點就是嫁人後李水花性格的堅韌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說憑她一己之力改變了全家的命運,要知道殘疾家庭不在吊村移民規劃中,如果不是李水花一個人拉著全家走了幾百里路,那他們全家能不能撐到2016年都是個問題,更別說脫貧了!
所以是因為讀書時期受馬得福影響,可以寫寫她跟馬得福的相互成長,造就了李水花後面性格的獨立,也順便寫寫為什麼馬得福最後還是不敢主動跟李水花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山海情》原本情節也提過,讀書時期,馬得福一直講故事給李水花聽!這裡讓前傳來發揮完全不是問題!
第三點湧泉村是在這之前就被扶過貧的,張樹成到村子時,81只扶貧雞隻剩1只了!所以也是一個關鍵點,以前是怎麼失敗的,村民針對這81只雞為什麼意見統一的拿來改善伙食,究竟是什麼困難讓他們放棄了雞生蛋蛋生雞的商業發展模式?
上級送81只雞的目的又是什麼?為什麼後來上級也沒具體檢視扶貧雞的後續發展?想想在《山海情》中,福建商贈送的電腦還有了解後續情況呢?這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扶貧失敗問題現象!可以針對性討論扶貧的失敗是不是又有一些不作為的領導所導致?畢竟吃扶貧雞也不是短時間吃完,這麼大段時間上級都沒再派人來檢視情況的!
第四點就是全劇的重心點了!主要就是寫年輕的白老師從浙江來這裡,是受誰的影響,接誰的班,讓他心甘情願在這紮根!還有因公出差老婆意外身亡小麥苗成功救活後兩父女的相依為命也絕對是最大的催淚點。
另外他剛來時可是沒教室的,還有沒幾戶人在讀書的,吃都吃不飽哪有心情讀書?所以白老師都是挨家挨戶一個一個拉過來讀書的,情況的複雜比起後來來援助白老師的福建支教郭閩航來說那是困難百倍!這段拍出來估計很多人眼淚得哭幹!
再加上一些《山海情》沒說清楚的小支線,比如湧泉村本是李姓為主,為什麼馬喊水能當上了書記?他年輕時的事蹟也能發揮發揮!
還有尕娃他爸受不了窮拋妻棄子跑了出去,到底當時窮成什麼樣,可以細緻化詳述。還有年輕時的張樹成正在別的村扶貧的事。凌教授陳金山因什麼事才堅定不移死心塌地扶貧(別忘了有些不作為的領導只是形式主義也不在少數),時間就定在《山海情》的十年前左右這樣也等於變相的豐富了《山海情》的全貌?大家覺得妥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