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馬修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可以算作以導演自身經歷為故事原型。 電影導演說到影片裡的教育理念,對孩子好不是放任,更不是無意義的體罰,而是像馬修老師那樣,用有意義的行動來激勵孩子(或者說人)向善的方向發展。

還特地為我們解讀了壞孩子孟丹,我們總是拿固有的標籤來看人,一朝是壞孩子,就永遠貼上了這個標籤,這也是孟丹走向悲劇的直接原因,即使是馬修老師,也無法挽救。

孟丹最後燒燬學校,表示著舊教學制度(或者說舊制度)的覆滅,期待新制度的到來。

孩子們把紙飛機從窗子飛出的那一刻,完全控制不住自己,感動。我在想,電影中間院長飛紙飛機,落點永遠在自己面前,是不是一種隱喻與鋪墊。

我們的生命中都遇到過貴人,而馬修老師是每個學生,老師和家長的貴人。

有些電影會讓人產生不要有結局的期待的,比如:《放牛班的春天》。

不得不說尚·巴堤·莫里耶有著天使的外貌和魔鬼的聲音,簡直叫人沉溺地想死。真希望電影裡明媚的夏日不要過去,透過柵欄可以看到“池塘之底”,好朋友會告訴你5乘以7等於35,視窗仍然有紙飛機,給老師的每張卡片上都寫著完美的夢想。

電影擁有平靜而深遠的感動。每個孩子的眼神雖有縹緲和迷茫,但都純真而篤定。

童年時期遇到一個好的啟蒙老師太重要了,馬修透過自己的方式來促進孩子們成長,難能可貴。蒙丹倒是很可惜了。整個片子的色調很喜歡,給人一種非常實在淳厚的感覺。歌曲也太好聽了。

治癒系的馬修老師用自己的人文關懷改變了這間學校的體制和裡面的孩子,他無疑是個好老師。

可憐的是派皮諾和科賓打了一個小時醬油,特別是科賓當了那麼久的架子。我總會不自覺由莫朗奇聯想到那個法拉內利。可惜的是屌絲馬修最終沒有一親芳澤與女神相愛,而且潦倒終老。

老師跟孩子們的故事,用音樂連線起來了。沒有講大道理,沒有故意戳人淚點,一切很樸實。

沒有問題的孩子,只有問題的教育。

一群問題的學生在一位音樂老師的教育下,開啟了另一扇門,並透過這扇門走上了人生正途,甚至光輝的旅程。

電影沒有刻意去誇大問題少年一經改造就羽化昇仙,而是切切實實地去一點點往問題少年心裡埋下希望和善良的種子,這一點非常高階。

最美的紙飛機,最美的秘密,最美的師生情。有些人可以像浪潮的主人公一樣,另一些人可以像馬修一樣讓世界充滿愛和希望。

影片以倒序手法將這個集音樂、教育和愛的偉大故事於一體,將對人的關懷這個博大主題發揮到極致。這是一部歐洲人文關懷主義影片中的佳作!

12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我就是這般女子》男女主迅速和好,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