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反映西部扶貧攻堅戰的年度大戲《西海情》剛在幾大衛視播放完,豆瓣9.4的評分使他名至實歸,給大家上演了一部史詩級大劇,我今天和大家不聊他的劇情,只聊劇中我發現的15處穿幫鏡頭,看看細心的你發現了幾處。
空心磚生產有些早
首先在第2集,馬得寶、尕娃、喜旺三個人在吊莊移民村附近的磚廠打工,從事搬磚工作,大家可以發現他們搬運的磚頭都是空心磚而不是小紅磚。在上世紀90年代,在還沒有大規模建高層的前提下,幾乎所有的建築都是小紅磚,在整個劇中無論是移民點還是縣城再沒有見到空心磚的影子。所以此處磚廠生產空心磚有些太超前,而且比小紅磚貴,賣給誰呀!
磚廠的毛巾太乾淨,不真實
說完空心磚我們再說說磚廠工人的毛巾,大家都知道在磚廠工作灰塵太大,再加上西北的沙塵,即使再幹淨的毛巾也隨著工人師傅擦汗和落塵早已失去原來的顏色,在同樣第二集馬得寶三個人第二天來上班索要工錢的一場戲,可以看到磚廠幾乎所有工人都脖子上搭著一條純白的毛巾,難道早上不用幹活,洗乾淨毛巾就為了看這齣好戲?
說完磚廠的毛巾我們再換個場景,在第2集同樣是沙塵暴,同樣是揚塵,在第二批移民即將進入移民村的時候遭遇了沙塵暴,遮天蔽日黃沙,結果沙塵暴過後,大家都起來了,除過一個老鄉受傷外其他人並沒有灰頭土臉,都是像沒有被黃沙吹到一樣。難道剛才都躲進了帳篷裡?
說完沙塵暴我們再說說從湧泉村哪裡走出來的李水花,第3集中,為了改變生活,毅然自願吊莊移民,用架子車拉著殘疾的丈夫和女兒以及家裡的家當,用了7天7夜跋涉400多公里,來到移民村,她的這種精神可歌可泣,感動了不少人,但是大家細心一算就會發現資料有些不真實,400公里,7天時間每天就要走近60公里,按照正常人的步行速度每小時6公里,那每天她就要至少要拉10個小時的車還不算要吃飯喝水,那時很多地方還沒有通公路,山路崎嶇不平,人的體力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改成半個月時間還覺得觀眾能接受。大家覺得呢。
在第4集,張樹成書記要離開移民村去黨校學習,臨走時請馬得福吃灘羊,在小飯館裡兩個人交代事情,在其窗外可以時不時見到電動車經過,這在90年代,滿大街腳踏車,摩托車都不多的情況下,電動車的出現有些突兀。
到底是幾月份?
在第7集,喊水叔組織大家澆地卻沒有水,幾個村民找揚水站放水起了衝突,結果跟著馬得福到水站解決問題。在揚水站門口時大家可以看到路邊是一大片玉米地,而且已經一人多高開始揚花說明應該是8月份,這和每年3月份春灌的小麥時間上差了5個月,讓人搞不懂季節了。
第8集,福建來的陳金山副縣長請凌一農教授講解雙孢菇種植動員會,然後用一把青菜作為犒勞卻被一個大娘給家裡生病吃不上綠色蔬菜的大叔要去那一段,背景的路是一條水泥路,路邊上的電線杆上只有一根線,一看就是村村通的電話線或者有線電視的線,那時的電線由於不是電纜都是鋁線,不可能捆綁在一起。
第5集,得寶坐火車去新疆打拼,對面乘客喝水時手裡拿的是紅色新版實名制車票,這在90年代還沒有出現,在2000年以後高鐵通車後才開始車票實名制,這個出現有些早。
第12集,在福建,白麥苗休假時帶著老鄉去海邊,正好趕上王國輝的車送他們一程,而在同一集在救火前,麥苗看到告示欄裡對王國輝的處理決定,告示中卻寫的是王國飛,名字怎麼不一樣,一會是“輝”一會是“飛”到底是哪個?
第13集,馬得寶的雙孢菇終於種植成功了,凌教授教他和水花摘菇,一捏二壓三擰,就可以裝筐,但是在他們運到銀川集市上賣的時候可以明顯看到雙孢菇的根部是用剪刀修平了的。難道在運輸過程中剪得?
同樣是在第13集,雙孢菇滯銷,凌教授和馬得福忙得團團轉而麻縣長卻在村部找他們籌劃現場會的事情,後面黑板上寫著雙孢菇滯銷,組織大家把菇運到冷庫,而見面後麻主任卻不知道他們在忙什麼。
第15集,凌教授聯絡雙孢菇銷售打算走空運,銀川飛機場出現T3航站樓,這是後面才建的,有些提前,這個可以理解不可能為了拍戲再建一個飛機場吧。
第16集,白麥苗從福建回到金灘村到馬得寶加找馬得寶那段,明顯可以看到村子房頂上有一個後面才發展起來的塑膠集水桶,一般都是洗澡用的,靠太陽光加熱。自來水都還沒通的村子能用得上這種桶,有些多餘。
在最後一集第23集,湧泉村整體搬遷,僱了很多車,拉人拉行李,但只有前面的那輛車坐滿了人,後面兩輛大客車是空車,難道群眾演員不夠。張主任遇車禍,來接馬得福的三菱車牌照是“寧EQ5533”屬於寧夏中衛市車牌,而且不是純數字還帶字母,中衛撤縣建市在2004年,車牌加字母也是後面才發展起來的。
可能大家還發現了很多疑似穿幫的鏡頭,但是瑕不掩瑜,這個劇還是拍得很到位,從服裝、化妝到道具,都做得很好,本劇不僅吸引了年輕一代90、00後追劇,更是吸引了50、60、70、以及80後的幾代人的追捧。每個人都能找到劇中打動自己的亮點。老一輩人是追憶、回憶那一段艱苦的歲月,年輕一代看到那種艱難環境下不屈不撓的精神,鼓舞自己在現在生活中更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