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臺劇甩掉了「只知道拍攝瑪麗蘇愛情故事」的刻板印象。從刷爆各大社交媒體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到說盡生活苦澀的《俗女養成記》再到詭異而又可怕的《靈異街11號》,都獲得了極高的好評。
這些劇集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不管是犯罪題材還是生活題材,都能拍攝出一種獨有的風味,細節充沛、人物形象飽滿、從故事中對映現實。不管是哪個年齡階段的觀眾,都或多或少能從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今天,點點再次給大家帶來一部這樣優秀的臺劇,名字叫做《用九柑仔店》。小成本製作,卻在豆瓣拿到8.4高分,可以說是非常優秀了。
故事發生在一名叫做楊俊龍的青年身上,他今年30歲了。背井離鄉到臺北拼事業。費勁千辛萬苦,終於混上房地產經理這個位置。
但他仍舊很不開心。因為工作太辛苦,完全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更因為生活節奏太忙碌,根本就分不清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
這一天,楊俊龍像往常一樣出門上班。突然,變故發生。楊俊龍接到「從小一起生活的外公在家裡中風昏迷」的訊息。焦急的他連忙趕回家中。
但楊俊龍沒有時間開柑仔店,只能把它停掉…
《用九柑仔店》給觀眾的第一感覺,是懷舊。鏡頭掃過去,全都是80年代落後村落的畫面。老舊灰黃色調,霧濛濛的,瞬間把觀眾拉回過去的歲月。
劇集採用現實和過往來回交替的敘事方式。一邊是楊俊龍在外努力打拼的原因,一邊是外公開柑仔店的契機。雖說形式不一樣,但出發點相同。那就是: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
最開始時,楊俊龍並不能理解外公為什麼這麼固執,要守著一家賺不了多少錢的柑仔店。但慢慢,楊俊龍明白了柑仔店所承載的意義。
故事也正式朝「是留在家裡陪家人」還是「背井離鄉賺大錢」的抉擇中邁去。
楊俊龍是劇集中最為典型的一個形象。
是「幸福建設」公司的房地產總經理,每天都在幫別人尋找“能夠獲取幸福感”的房子,卻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幸福是什麼。
他是現實生活中每一個陷在生活漩渦中的我們。被沉重的生活壓力所迫,被忙碌的生活節奏摺磨。徹底迷失,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直至某一天,楊俊龍遇見一個因為懷念和亡妻相處時光而不願從樓房中搬出去的釘子戶客戶,誤以為客戶悲傷至極想要跳海而追到海邊,不小心自己落水。
模糊中,楊俊龍把伸出手來救自己客戶的臉看成是外公的臉。這一刻,他終於明白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看到這,想必大家也明白了。《用九柑仔店》是一個和夢想、親情、生活有關的懷舊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也沒有你愛我我愛她的戲劇性戲碼。卻仍舊憑藉充滿人情味的畫面走進觀眾心中。
劇集中有很多感人的小細節。
如外公總是給楊俊龍寄醃蘿蔔,希望不在家鄉的孫子能品嚐到屬於家鄉的味道。一罈,兩壇,三壇。不知不覺,楊俊龍家裡的冰箱就被醃蘿蔔塞滿。但他一點也不覺得多餘,因為那是漂泊在外遊子和家人之間牽掛的象徵。
另外,故事中的臺詞也很扎心。
短短一句“從臺北回到這裡頂多需要三個小時,而我需要三百六十五天。”賺走觀眾大批眼淚。情不自禁就想到那些在外艱難打拼的歲月,想到過去每個深夜思念親人的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雖說《用九柑仔店》的主題是懷舊,但它並沒有採用「通篇壓抑」的氛圍,而是恰到好處塞進一些小笑點。如楊俊龍決定回家繼承柑仔店後和鄰居們發生的搞笑故事,獨屬於寧靜小鄉村的生活方式。
色調超級美,很多場景都喚起觀眾對故鄉的回憶。是一個充滿生活感和人情味好看故事,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