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過往的國慶電影檔,沒有哪一年像2019年這樣,成了主旋律電影的天下。

《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三部獻禮片齊齊上映,票房也一騎絕塵。

這三部電影,有三個共同點:都由真實事件改編,都是超級實力派雲集,都製作精良、看頭十足。可謂是中國電影界為新中國70週年獻上的厚禮,為觀眾們打造的一次視聽盛宴。

《我和我的祖國》上映6天,票房已逾17億,總票房排名第一。

七個故事,158分鐘片長。陳凱歌導演將電影的主題定為“改變”。

同時,他還和總製片人黃建新為“改變”的主題定下12字方針:歷史瞬間、全民記憶、迎頭相撞。

所以7個故事雖然各自獨立,但描述的同樣都是“小人物”的故事,也都是圍繞著新中國成立後的某個歷史性時刻展開。

而在這其中,兩個發生在不同年代,卻同樣都是關於“升國旗”的故事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

原因無他,正是在看完原型故事後發現,現實的真相遠比故事更加精彩:

“前夜”原型中,林治遠並沒有爬上過22.5米的旗杆!阻斷球也並沒有斷,但狀況卻一樣凶險。

“迴歸”原型中,原來還有歷史性的“2秒之爭”,交接儀式上的“靜止12秒”也曾讓人驚心動魄。

真相究竟是什麼,小採接下來就為你一一揭祕!

前夜:所有的萬無一失,都是全力以赴。

歷史的高光時刻,牽扯的往往是國家命運的轉折,而曾為此奉獻過的每一個“小人物”,也從未被歷史忘記。

“前夜”講述的是新中國成立那天開國大典上關於電動旗杆的故事。

當時的設計與施工負責人林治遠,在大典前夜發現電動旗杆仍然狀況頻出。

電影故事中的主要狀況,是旗杆頂部的金屬球太脆弱被國旗頂斷了,林治遠連夜召集城內市民捐獻稀有金屬,打造出了更堅硬的阻斷球。

然後他在解放軍的幫助下排除萬難衝進被隔離的會場,克服恐高症爬上高達22.5米的旗杆,重新安裝了阻斷球,最終圓滿完成了任務。

電影中的林治遠在歷史上真實存在,但開國大典那天發生的故事卻不相同。他在現實中遇到的問題比電影中的更加複雜。

1949年7月,在距離開國大典還有3個月時,林治遠接到中央指派的任務,為開國大典設計一個和天安門城樓一樣高的電動旗杆。

但天安門城樓足足有35米高,當時百廢待興,沒有人做過這麼高的旗杆,還得是電動的。

林治遠想出一個辦法,他將不同直徑的水管套在一起焊接起來,但根據抗彎和彈性強度測算,旗杆高於22.5米就撐不住了。

林治遠不得不一級一級打報告說明緣由,中央最終同意將旗杆高度定在了22.5米。

電動的也好解決,林治遠找來建設局的樑昌壽設計電動升旗裝置。他們最終決定,將電線埋在地下,兩端連線旗杆和天安門城樓主席臺,到時候毛主席在城樓上按下按鈕,電動旗杆就能升起來。

前面的試驗一直都很順利,但在大典前一天,還是出事了。

試驗旗開始是升到頂部卻沒停下來,被絞進了滑輪裡。棚彩工不得不爬到頂部把絞破的旗子取下來,但是試驗旗接著又出現了升到一半不動的狀況。

一系列問題,把林治遠急的焦頭爛額。他不斷試驗不斷調整,直到10月1日凌晨,電動旗杆才完全運轉順利。

不過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林治遠還是做了雙線路,這樣一旦一條線路失靈,另一條能立刻頂上。

但總指揮聶榮臻來檢查時,還是覺得不放心,於是又加配了4名升旗手站在旗杆下,還安排樑昌壽守著線路。一旦電動裝置失靈,他們就第一時間切斷電源,手動升旗。

一層又一層把關,一次又一次地臻於完善。終於,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許,隨著毛主席“新中國成立了”的話音落地,國歌奏響,第一面五星紅旗準時升起。

林治遠的任務終於圓滿完成。

後來說起當時的心情,林治遠還是感慨萬千:當看到五星紅旗順利升到旗杆頂戛然而止,我才把提到嗓子眼的心放了下來。

林治遠只是千千萬萬個為了新中國成立全力以赴過的小人物之一。

但看過他的故事後我們知道,小人物從來都不是小人物。他們在對待工作時的堅守,以及為了保障國家利益時表現出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讓歷史的高光時刻更加奪目耀眼。

迴歸:捍衛尊嚴,是一秒都不讓步

電影是藝術,藝術則來源於現實。而當現實與藝術交織,則總能譜寫出動人的樂章。

同樣是升國旗,在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的前夜,外交部禮賓司副司長、交接儀式總指揮安文彬則陷入了另一個困境。

迴歸前夕,英國軍方堅持要在7月1日0點才降下英國國旗。他們的理由很“充分”:中英關於香港迴歸的協議上只說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迴歸中國,並沒有規定幾分幾秒。

這樣蠻橫無理,鑽條款空子的小人行徑像極了英國人過去侵佔中國領土時的霸蠻形象。

但他們忘了,中國早已今時不同往日。我們再也不是那隻任人宰割的羔羊。

安文彬帶領的交接儀式籌備小組,為此和英方進行了多達16次的談判。中方的立場非常堅定:

英方必須在1997年6月30日23:58分降旗完畢,7月1日0點0分準時奏響國歌,中國國旗升起,一秒都不能推遲!

升國旗奏國歌時,軍樂團指揮的指揮棒抬起來1秒,落下去1秒,安文彬爭取的正是這2秒鍾。

英方不依不饒,依然拿協議中出現的時間空白說事。安文彬終於忍無可忍,他站起來斬釘截鐵地道:“香港被英國殖民者掠奪佔有一百五十多年,中國人強忍心頭的痛。

今天,香港的主權終於要回歸中國了,我只要求你們給我兩秒鐘,你們卻這樣無理相拒。不僅中國人不能容忍,世人也是不能容忍的……”

在這樣被百般刁難的時刻,安文彬依然保持理智和剋制,展示著中國人民不卑不亢的氣節。

到這裡為止,都還是電影呈現的內容。但有一個細節,電影中是一帶而過的,就是英方最終為這2秒妥協的根本原因。

實際上,這還是安文彬爭取來的。在雙方都僵持不下時,安文彬提出要召開記者招待會,將這2秒之爭公諸於世,讓世界人民來評判,到底是英方的堅持合理,還是中方的要求才是公理。

154年的殖民,2秒的要求,這已然是中國人的底線,安文彬相信,全世界人民都不可能會站在英方立場上。

很顯然,英方同樣非常清楚這一點,他們這才作出了最終讓步。

然而談判達成,一切卻還沒有塵埃落定,因為最關鍵的是交接儀式現場。

狀況果然還是如期而至了。

英國查爾斯王子最後的致辭超時,足足推遲了23秒才結束。安文彬心急如焚,他通知英方奏國歌加快進度的同時,立刻下令道:就算國歌重疊,也要準時升國旗。

沒想到英方一下又加速過了頭,導致最終出現了12秒的時間真空。

中方並沒有因此提前奏響國歌,“一秒都不可以錯”,這是每個中國人的堅持。

但是當時擔任升旗手的朱濤卻因此陷入了此生最難忘的慌亂當中。

3個升旗手,訓練了500多次升旗,都是按照最後2秒的節奏來練習的,突然多出了這麼多時間。

現場來自45個國家的政要,43個國際組織的代表等8000人都在靜默地注視著他們,這還不算當時在電視機前看著的觀眾。

朱濤突然就大腦一片空白,他特別擔心那一瞬間自己出現了幻聽,導致程式出現任何問題。

但是按照規定,他不能向左右看,更不能求助,那種絕望簡直無法想象。

他後來回憶時也說:“當時給我緊張壞了,整個會場的空氣都凝固了,我的手心一直在冒汗。”

不過那一刻終於還是來了。

當時針終於指向23點59分58秒,指揮棒落下,國歌奏響,國旗升起的那一刻,全國人民都沸騰了起來。

在那一刻,安文彬望著國旗緩緩升起,默默流下了激動的眼淚,他喃喃道:“香港,你終於回來了。”

與此同時,場外惠英紅飾演的香港警司接到命令,一聲:“Change the hat badge(換帽徽)!”讓觀眾紛紛落淚。

換上那塊刻著紫荊花圖案警徽的瞬間,香港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戲外,惠英紅本人也是香港迴歸的親歷者,談到自己的感受,她回憶說:“我小時候是在紅燈區向洋人要飯的,經歷了太多的辛酸苦辣,所以等到迴歸那一天,我的眼淚嘩啦啦地流,當五星紅旗升起來的時候,我可以驕傲地告訴所有人,我是中國人!”

香港人在那一刻知道,自己也終於有了國家,不再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任人欺凌的被殖民者。迴歸祖國,他們才是真正的主人。

兩次升旗,兩次不同的歷史性時刻,兩次國家命運的轉折,但它們的意義卻是一致的:中華之崛起,不再是夢想,而是現實。

儘管夢想照進現實曾經走過了那樣漫長的道路,但曾經為它努力過的千千萬萬的“小人物”都被歷史銘記著。

是他們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蹟,是他們改寫了中國的命運,是他們維護了中國人的尊嚴,守住了每一箇中國人的底線。

此生不悔入華夏,未來也一定會更加光明!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攀登者》碾壓《機長》,票房輸給水軍,中國電影仍侷限在流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