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古裝大劇《風起霓裳》
熱播古裝大劇《風起霓裳》原名《大唐明月》,是以大唐王朝為歷史背景的,而新劇名中的“霓裳”也很有講究,一看就有鮮明的唐元素,因為唐玄宗創作過有名的樂曲《霓裳羽衣曲》,所以這個詞很容易讓人想到劇情的設定就在唐朝,“霓裳”是神仙衣服的意思,故事裡所有的風波都來源於製衣事件,因此用“風起霓裳”也是恰如其分。
熱播劇《風起霓裳》裡的唐太宗
《風起霓裳》的故事源於一件褘衣,可以說正是因為這件褘衣的製作而引發了後續的一系列慘案,也改變了男女主人公的命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件褘衣,完全是尚衣局的人獻殷勤的產物,因為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后仙逝,後宮一時無主,而楊妃是當時被認為極有可能掌管後宮的人選。
《風起霓裳》的故事因褘衣風波而起
劇中尚衣局的人因為之前怠慢過楊妃,因此就想在楊妃確定被立為皇后之前,就提前製作一件冊立皇后大典所用的褘衣來討好她,這是尚衣局內部的自作主張,而女官卓錦娘一心想成為“大家”,就頗有野心地接下了這製衣任務,但是所制褘衣根本達不到要求,為此她到民間逼迫自己的師傅“天下第一針”安氏出手,安氏為了自由和女兒答應幫她修改褘衣。
卓錦娘是《風起霓裳》中的大反派
褘衣改好呈現到楊妃面前之時,她本人也是被震撼到了,安大家的繡工針線的確是一絕,女人畢竟都喜愛華美的衣服;但天不遂人願,太宗這個時候到後宮看到了這件皇后褘衣,他本無意再立皇后,看到楊妃竟然提前準備,有上位之心,便大發雷霆,怪罪下來,楊妃欲以死明智,事情就這樣鬧大了,卓錦娘為了撇清關係,迅速“甩鍋”,陷害了自己的師傅安氏,安氏被逼自殺,而安氏之女庫狄琉璃就此成為孤兒,命運也由此改變,但精湛高超的製衣技藝她卻已經瞭然於心。
《風起霓裳》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大唐時代
故事中卓錦娘是徹頭徹尾的大反派,正因為她自不量力的製作褘衣,才引發了這冤案,才釀成了這慘案,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安氏確實很無辜,擁有舉世無雙的技藝竟然成了自己的“催命符”,而這件褘衣本來是送給楊妃的,正因為要討好她,才出現了後續的連鎖反應,那麼她是一個怎樣的人,歷史上有這個楊妃的存在嗎?
《風起霓裳》裡的楊妃
歷史上確實有楊妃這個女人,其實《風起霓裳》中也提到了,楊妃原來是齊王李元吉的妃子,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媳”,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元吉之後,便納了齊王妃,也就是楊氏,這是符合歷史的,也確有歷史記載的。
影視劇中的唐太宗與武媚娘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大一統王朝中極有作為的帝王,一生妃嬪眾多,子嗣眾多,長孫皇后是太宗摯愛,而後宮的“太宗四妃”也極為有名,是按照“貴淑德賢”為序而封,也就是妃子的封號裡會有此四字,這並非是特指哪四個妃子,而生前身後獲得過這些封號的有楊貴妃、韋貴妃、陰妃、燕德妃、鄭賢妃、楊妃等,這些后妃們又為太宗生下了十四個兒子:
“文德皇后生高宗大帝、恆山王承乾、濮王泰,楊妃生吳王恪、蜀王愔,陰妃生庶人佑,燕妃生越王貞、江王囂,韋妃生紀王慎,楊妃生趙王福,楊氏生曹王明,王氏生蔣王惲,後宮生楚王寬、代王簡。”
唐太宗李世民與楊妃
其中生下第十四子曹王李明的就是《風起霓裳》中出現的楊妃,需要注意加以區別的是,太宗李世民還有其他兩位楊妃,一位是楊貴妃,她可不是後世玄宗的那位楊玉環,太宗第十三子趙王李福便是她所生的,永徽元年這位楊貴妃還被位趙國太妃。另一位楊妃則是隋煬帝之女,她為太宗生了第三子吳王李恪、第六子蜀王李愔。
唐太宗李世民與曾是李元吉王妃的楊氏
《風起霓裳》中的楊妃在歷史上被提到的時候往往是楊氏,而不是楊妃,因為她最終被太宗李世民所拋棄,並不被承認,因此稱呼楊妃並不太準確。
楊氏在歷史上通常被稱為“齊王妃”、“海陵王妃”、“巢王妃”、“巢剌王妃”,這些稱號的獲得都因為她曾是齊王李元吉的王妃。
影視劇中的齊王李元吉
李元吉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四子,封齊王,大哥是太子李建成、二哥是太宗李世民、三哥是李元霸,都是大唐赫赫有名的人物,這哥四個都是太穆皇后竇氏所生,也皆是勇武之英雄,但在權力的爭奪過程中,李元吉是太子李建成一派,他幫助李建成多次暗害李世民,李世民隨後在武德九年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唐太宗對於自己的嫂子、李建成的太子妃鄭觀音沒有明顯佔有,而對於自己的弟媳齊王妃楊氏便堂而皇之納入。
熱播古裝劇《風起霓裳》劇照
太宗貞觀年間,為了安撫皇族宗親,李世民贈李元吉為海陵郡王、巢王,給他的諡號為“剌”,對於納楊氏,也有拉攏之意,太宗與楊氏更像是一種情人姘居關係。
《風起霓裳》裡的武媚娘
遊牧民族有“收繼婚”的習俗,比如匈奴、突厥等往往父死,子娶後母,兄死,弟娶其嫂;西漢王昭君出塞和親,就曾嫁給過匈奴祖孫三代單于,而隋唐皇帝身上都有鮮卑胡人血統,當時離五胡十六國時期也並不久遠,可能到了唐朝依然有這種風俗,所以太宗納楊氏可能在當時也很正常,並且也為社會所接受,而大唐時代的風氣也比較開放寬容,在種種原因下,太宗李世民就這樣納了自己的弟媳楊氏。
影視劇中的大唐後宮之楊妃
根據記載,楊氏極有可能為李元吉生下過子嗣,但是李世民將李元吉的後代都給殺掉了,其中極有可能就包括楊氏為李元吉所生之子;但封建時代,一介婦人,身不由己,命運也並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委身李世民,對於楊氏也算不錯的歸宿。
在歷史上,唐太宗確實考慮過立楊氏為皇后
一開始楊氏跟李元吉的其他姬妾等是住在一起的,非常擁擠而狹窄;因為是罪臣之婦,所以各方面的居住條件是很差的,後來被李世民相中以後,很得寵愛,併為李世民生下了第十四子李明,封為曹王,這也是李世民最小的兒子。
熱播劇《風起霓裳》劇照
楊氏可能的確是姿色過人,又能討得歡心,《風起霓裳》中關於她可能被立為皇后的傳說,其實所言不虛;在歷史上,唐太宗的確有立她為後的打算,可見對她的寵愛與認可;但是立後的事因為著名諫臣魏徵上書“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而被阻止,這是魏徵用春秋秦穆公女兒懷嬴多次嫁人的典故來警醒太宗,而被“愛情”衝昏頭腦的李世民聽後便立即作罷,並沒有把封后事宜真正付諸實施。
“太宗殺其弟齊王元吉,納其妃楊氏,有寵,生曹王明。長孫皇后崩,帝欲立楊氏為後,納魏徵諫,乃至。”
《風起霓裳》裡的唐高宗李治
在放棄封楊氏為後以後,太宗李世民再也沒立任何人為後,為帝一生,也只有文德皇后長孫氏唯一的皇后,對於楊氏,太宗的處理也比較絕情,生前他就下令在其駕崩後,他不允許楊氏陪葬昭陵,不承認楊氏曾是自己妃嬪的事實,可見對於楊氏曾是齊王李元吉的妃子,他還是介懷的,並沒有從心裡原諒和接納她,對她從未有真正的信任,等於是徹底拋棄了她。
在歷史上,唐太宗納入了曾經是自己弟媳的楊氏進宮
而貞觀二十一年楊氏就先於太宗而逝,太宗在兩年後的貞觀二十三年駕崩,所以說《風起霓裳》劇情中,貞觀二十二年,太宗生病,楊妃還在世,並侍疾是不符合歷史真實的;在劇中還出現了太宗十四子曹王李明擔心太宗安危,意欲取代太子李治伺候太宗的情節,展現了他想爭取皇位的野心。
唐太宗李世民與太子李治
對於曹王李明,歷史真實中對於太子晉王李治其實根本構不成威脅,李治是文德皇后長孫氏所生,雖然是第九子,但是為嫡出,而李明是原來李元吉的妃子楊氏所生,其出身境遇跟李治沒有可比性,而且歷史上太宗李世民還直接把曹王李明過繼給了李元吉當兒子,也就是在封建宗法制的規矩中,李明都不算是太宗的兒子,而是曾經齊王李元吉的兒子,可見太宗對於這個兒子並不待見,而一切都因李元吉,因楊氏而起,李明實際挺無辜的。
在《風起霓裳》中,大唐士族子弟的裝束
李明在貞觀二十一年才被封為王,而貞觀二十三年太宗駕崩,李明那個時候實際才六七歲,也並不是《風起霓裳》中展現得那樣已經是翩翩青年。李明在高宗年間,參與了侄子李賢的謀反,被降爵為零陵郡王,在武則天殺宗室的時候,他沒有幸免於難,被黔州都督謝佑逼殺,後來武則天死後,李明被恢復了曹王爵位,並陪葬了父皇的昭陵。
影視劇中的大唐後宮女官
兒子的一生命途多舛,楊氏的一生更是厄運不斷,先是丈夫李元吉在政變中被殺,讓她成為浮萍,基本的生存保障都失去了,被李世民相中納入,又沒名沒分,兒子還被過繼給了罪人前夫李元吉,楊氏的封號更是因為李元吉的封號而不斷變化,從齊王妃、海陵王妃變到巢剌王妃,可就是不算太宗的正式妃子,而僅僅算個姘居廝混的情人,死後也不被允許葬在昭陵,這種被拋棄和被藐視,楊氏真算是不折不扣的可憐女人。
影視劇中的大唐後宮妃子
封建王朝的女人,往往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經常會淪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她們的身世如雨打浮萍一般,並沒有什麼話語權,那是時代的悲劇,更是人生的悲哀,楊氏只不過是古代萬千無辜女性的代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