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他不當廚師,改防忽悠熱線了,殘酷的現實已直逼我的心理防線了,如果今年不賣他點啥,承諾三年的話題便無法與觀眾兌現了.......”
“先給他撥個騷擾電話——”
.........
說老實話,本山老師這段《功夫》小品的臺詞我能從頭背到尾,還不帶落下一個標點符號的.......
對於小品王趙老師我們是再熟悉不過了:
自從上世紀90十年代初,中央電視臺便開始鐵打不動地年年在除夕播放春節聯歡晚會........
每到這一天,老少爺們們,姑娘媳婦們,半大小子們便都會在晚上8點準時開啟電視機,收看春節晚會........
要說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哪類節目最吸引人,那首當其衝的應該算是語言類節目,要說語言類節目中那些品種最吸引人,那當仁不讓的當屬小品了,如果說小品中誰的表演最吸引人,那麼各位看官們會毫不猶豫的齊聲高喊:趙本山.......
可惜的是,每年的春節晚會,趙本山的小品都會被安排在了最後(23點左右),都會被安排做壓軸出場.........也就是說,想要看到趙老師詼諧幽默的表演,就必須等上好幾個小時........不過,等的時間雖然長了點,但趙老師似乎從來都沒有讓我們失望過.......從最早的《相親》,到大忽悠三部曲《賣柺》《賣車》《功夫》,再到笑掉大牙的《策劃》與《火炬手》.........最後封山的《捐款》.........小品王似乎始終都在印證著馮鞏的那句著名歇後語:好飯——不怕晚(碗)呀........
趙本山的作品多數都是以農村題材為主,穿插著東北黑土地獨有的幽默風格,他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其實是與中國社會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後農村所帶來的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變化分不開的........與周星馳將混跡於香港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分毫不差類似,趙本山演繹起黑土地上的農民大哥來,亦是形象生動,入木三分........與其說趙本山有著多麼高超的演技,其實倒不如說是這是他的本色出演,或許對於生長在大城市的人來說,根本就不知道黑土地上還能長高粱,根本就不知道開個介紹信還要走上十幾裡的山路.........然而,這些對於趙本山來說簡直太正常了,太司空見慣了........
趙本山的作品為何總那麼深入人心,在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不禁讓人淚目.......曾經有位偉大的喜劇宗師說過:其實最好的喜劇就是能夠讓人笑中帶淚.......周星馳做到了,趙本山也做到了........當趙本山夾著一隻早已老舊不成樣的褪色手提包出現在舞臺上之時,當他來回地比劃著將手提包放下,夾起然後略帶詼諧地說道:夾著就是一個幹部,放下就是一個收電費的.......之時,就在你為本山老師出色表演而開懷大笑之時.......您有沒有想過,其實事實就是如此,社會就是這麼區分有身份與沒身份人的........
與小品相比,本山老師的電影電視就更能體現喜劇的悲劇色彩,就更能讓人笑中帶淚了........如《落葉歸根》趙本山帶著喝酒喝死的工友上路之前,曾經說了這麼一句話:“我這個工友忒憋屈........平時幹啥都不行.......這不要回去了,一高興喝點酒吧,居然還喝死了.......”........喝酒喝死了,或許你冷不丁地聽到這句不鹹不淡的東北糙話之時,首先會覺得是一句冷幽默.......只不過,當你在笑過以後會不會為工友的憋屈而感到一絲嘆息,會不會為喝酒喝死了感到一點神傷.......再如《劉老根》中的老根,土生土長在黑土地的他或許走路吃飯都自帶著幽默,老根建立了龍泉山莊,你會為他高興,老根罵兒子你會啼笑皆非,老根與丁香搞‘地下情’你會捧腹大笑........然,當老根被騙子騙得傾家蕩產,一夜變瘋之時,你又會為他黯然落淚........這或許就是趙氏喜劇的魅力吧,讓你看著看著就落下了眼淚........
如今的本山老師已經昭華不在,滿頭白髮,早就過了花甲之年的他,卻依然住在鄉村老宅,卻依然用著土鍋老灶,卻依然有笑有說的與大夥一塊鏟著屋外厚厚的積雪........
或許這就是本山老師的本質吧,或許這就是黑土地所孕育出的質樸品質的本身吧.........或許這就是趙本山叫做本山的深意之所在吧........本山,本山,或許他本就屬於這片土,這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