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網路/丁小米,侵刪
2021年的開年很熱鬧,娛樂圈帶給吃瓜群眾的大瓜一個接一個。鄭爽和張恆的事還在拉扯,張碧晨與華晨宇又宣佈未婚生子,且沒有結婚意向,但會共同養育孩子。
這兩件事似乎都重新整理了人們對結婚生子的傳統觀念:
原來孩子可以不自己生。
原來養孩子可以合作,不需要結婚。
其實張碧晨懷孕後,一個人遠赴異國偷偷生下孩子,先斬後奏,是有跡可循的。
早些時候,張碧晨在接受採訪談到結婚這個問題時曾說:
“以前剛回國的時候,爸媽會催,後來就不催了。他們瞭解了我這個工作性質以後,也就理解了我不可能早婚早育,但是我媽媽還是會催。我媽會說你先找一個先生了,我先給你養著,然後不結婚也沒事兒。”
這一句“先生個孩子,我給你養著,不結婚也沒事”,道出了多少父母對子女催婚不成,背後的無奈和焦慮。
而不結婚先生子,恐怕就是最大的妥協和讓步了。
01 婚姻是必需品嗎?現在,年輕人婚育的慾望普遍不高,尤其是90後的一代。這其中有生活的壓力,有觀念的改變,也有周遭人婚姻不幸福、離婚率上漲的影響。
“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不婚不育保平安”、“一個人吃喝玩樂不香嗎?”婚姻,似乎已經不再是這個時代人生的必需品。
只是,在子女瀟灑走一回的背後,是老父老母親們深深的擔憂和焦慮。
對於傳統觀念來說,人生就得按照它的軌跡來,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該結婚的時候結婚,該生孩子的時候生孩子。婚姻,本來就應該是人生的必需品。
作為父母,子女不願意結婚,除了覺得面子上過不去,要承受別人的指指點點之外,更多的是對子女的將來擔憂。
擔憂什麼?
擔憂自己百年以後,子女今後孤孤單單一個人,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擔憂子女老了,老無所依,沒有孩子沒人照顧。
人生雖然不只有婚姻,婚姻也不再是必需品,但不是心理格外強大的人,是禁不住歲月折磨的。
02 只要孩子,不要婚姻,可行嗎?張碧晨母親的話,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心聲,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不少催婚失敗,已經不知該如何去勸說子女的父母們最後的底線。
很多時候,催婚催到一定的年齡,父母也就不抱希望了,尤其是40以後,基本上父母都放棄了。
但是,放棄催婚,不等於沒有擔憂。
所以,退而求其次,實在不結婚也可以,你得有個孩子。
在父母們眼裡,有了孩子,即使他們不在了,也還有個親人,有人關心照顧自己的子女。
這個無奈的讓步,是老夫老母親們的拳拳愛子之心。
在未來,或許只要孩子不要婚姻會越來越普遍,尤其是對於不婚的女性來說。
婚姻中,女性往往犧牲會更多。為了照顧家庭,很多女性不得不選擇放棄自己的事業,同時還要面對可能出現的另一半在飛黃騰達之後對自己的嫌棄和對婚姻的不忠。
而且,現在家庭中,不作為的丈夫,“喪偶式”的婚姻不在少數,他們的存在反而給自己添堵。
而選擇一個優秀的基因,只要孩子,不要婚姻,似乎這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有父母幫手,就可以做個快樂的單親母親。
那麼,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03 成為單親,沒那麼快樂有那麼一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成為快樂的單親媽媽,即使有那個經濟實力也未必做得到。
一個家庭中,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的缺席,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會是一種缺憾。
當孩子看到小夥伴們都是父母陪伴時,會失落,會有疑問:為什麼別人都有爸爸媽媽,而我只有爸爸或者媽媽。而這時,你會覺得內疚。
父母的溫度,是用金錢無法彌補的。哪怕另一半你看著再不順眼,對於孩子來說,那都是比誰都好的親爸親媽。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要做單親媽媽,困難則更要大得多。
首當其衝,就是經濟問題:要帶孩子就沒法出去賺錢,即使能找工作,也只能打打零工,因為孩子在家裡等著你去照顧。
如果有父母幫襯,情況會好一點,但孩子終究沒法享有正常家庭的溫暖。
以前我女兒一個幼兒園同學就是這樣,他媽媽懷孕後被男友拋棄,男方家也不要孩子,但她執意生下孩子,結果一直是自己父母照顧,她在外地打工。
所以,只要孩子不要婚姻,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現實一大堆問題會讓你焦頭爛額。
結束語:馬上又要過年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相親季。這段假期對於有些大齡未婚青年來說,可能是種折磨,甚至會有人害怕回家去面對父母。
其實什麼事情都有兩面性,包括婚姻,包括單身。
雖然,不幸福的婚姻有不少,但是幸福的婚姻也很多。兩個人相處,矛盾無法避免,大多數夫妻總是在彼此磨合中慢慢適應,從而達到某種平衡。
而在共同養育孩子的過程,我們也會學會承擔,學會成長。
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以及生活的方式,但是在做出某些決定之前,先評估一下各種後果,自己夠強大才去做。
做什麼選擇不重要,重要的是,選擇了之後,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不是不能回頭時想回頭,不能退單時要退單。
任何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你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