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截止至發稿前,《中國機長》上映6天票房突破14億,穩坐國慶檔票房榜第二位。

排片和上座率跟第一名《我和我的祖國》相比,不相伯仲。

這個成績,超過了導演劉偉強的預料,也打破了由他執導的電影票房最高紀錄。

他形容“跟做夢一樣”。

此外,他還在片中過了一把演員癮,客串一名呼叫3U8633的機長。

他一定沒有想過,北上拍片這麼多年後,會靠執導一部主旋律電影迎來了自己事業的第二春。

當時博納影業拿下了“5·14川航事件”的改編權後,博納影業Quattroporte於冬給劉偉強打電話,希望讓他來執導《中國機長》。

時間緊,任務重,留給劉偉強的時間只有一年。

香港的電影人拍電影出了名快。而劉偉強更是快狠準。

他的成名作《古惑仔》第一部只花了7天拍完。

後來封神的《無間道》也只拍了2個月左右,其中男主角梁朝偉本人只拍了20多天。

結果梁朝偉還拿了金像獎和金馬獎的雙料影帝。

這也是梁朝偉離開王家衛後唯一一次拿影帝的作品。

演員都喜歡跟他合作,因為不拖沓,準時收工。

在每次開機之前,劉偉強已經想好了機位怎麼擺放,鏡頭應該怎麼樣。

很多導演喜歡邊拍邊想,這樣做發揮空間會大點,但如果萬一遇上創作瓶頸,浪費的是演員時間和投資人的資金。

作為典型的香港人,務實,精明,勤力是劉偉強的特點。

他為了追求效率,經常好幾臺機器同時拍攝,這與他從事過多年的攝影師工作分不開。

可以說,比起導演,攝影才是他的精華。他始終鍾愛坐在攝影師的位置上,像遊戲迷那樣去玩控鏡中的世界。

1980年劉偉強中學畢業後投身邵氏,因為自小喜歡攝影,他在邵氏做起了攝影小工,五年後成為了攝影師。

正式成為攝影師後,遇上的第一部重量級電影是王家衛的《旺角卡門》。

在這部電影中,劉偉強大多數採用肩扛式攝影,增加了畫面的搖晃感,非常符合王家衛電影中瑣碎、曖昧的風格。

劉偉強憑這部電影首次提名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

此後他提名過不下10次“最佳攝影”,全部陪跑。直到拍完電影《傷城》,才讓他拿到這個獎項,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一次。

之後,被廣大文青視為經典的《重慶森林》,劉偉強大膽啟用藍呼叫色,配上他獨特的拍攝手法。讓663和阿菲在許多影迷心中定格。

在當攝影師的期間,劉偉強還練習起了當導演,拍攝過電影《朋黨》、《五億探長雷洛傳Ⅰ之雷老虎》。

那個時候,王晶和文雋成立了最佳拍檔電影公司,正計劃籤新人導演。

王晶第一時間想到了劉偉強。原因很簡單,又能攝又能導,可以省一個人的工資,划算啊。

劉偉強也不介意,反正可以拿電影練手。

很快,練手的劇本交到了他的手上,正是日後影響數代年輕人的《古惑仔》系列。

《古惑仔》第一部《人在江湖》在當時的香港影壇拿下了2111萬港幣的高票房,之後用了11天拍攝的續集《猛龍過江》在春季檔拿下2249萬港幣的票房。

劉偉強在《古惑仔》裡肩抗、搖、移等運動鏡頭,來突顯古惑仔們的青春狂躁心理。

《古惑仔》系列能夠在香港票房大賣,有其一定的時代特殊性。

那時的香港正在經歷著金融危機、香港迴歸、瘟疫蔓延、失業大潮等重大社會問題,生存成了香港人的頭等大事,好死不如賴活著的氛圍瀰漫在街頭巷尾。

年輕人越是焦慮,越是希望可以通過暴力解決一切問題。電影裡的很多情節讓觀眾的情緒得到舒緩和發洩,也讓很多當時正處於迷茫期的青少年找到了出口。

這個系列通過各種渠道傳入內地後,引起的轟動效應比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個年代,還沒有一部影視作品能直面青少年的迷茫、叛逆。很多人心底渴望卻做不到的事,通過《古惑仔》找到了心靈慰藉。

用現在的眼光看,《古惑仔》不過是幾個混混的成長史。但在當時的青少年心目中,它的地位猶如《教父》般不可侵犯。

劉偉強不滿足於只拍黑幫片,在那個不太注重特效的年代,劉偉強做起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主打特效的電影《風雲雄霸天下》一經上映,打破了當時“雙週一成”的市場格局,成為年度票房冠軍。

這部電影採用了大約550個特效鏡頭,長達40分鐘,所呈現出來的效果也與先前的江湖鬥爭片有著明顯的進步,不再是山寨感爆棚的粗糲感。

這部電影也被香港影評人烈孚稱之為“香港武俠片的新一階段。”

那個時候能夠拍漫改電影的,劉偉強認第二,沒有人敢認第一。

手握《古惑仔》和《風雲》系列,劉偉強有了創業的資本。

他成立了“基本映畫”電影公司,公司的第一個專案,就是《無間道》。

2002的香港,正處於非常時期。

整個大環境都變得非常壓抑,像是陷入了一種悲情到無法言說的命運中。

香港電影行業隨之陷入低迷期。

身份的曖昧不清和確認對方身份的追尋成了《無間道》最初的敘事動力。

以往香港的警匪片,是正與邪、情與仇之間的較量,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無間道》的出現,為我們呈現了黑與白之間的灰色迷離地帶。

當年劉偉強頂著壓力拍攝《無間道》,成了,大家吃香喝辣,敗了,轉行幹別的。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無間道》不僅成了當年的香港電影救市之作,還從新定義了香港警匪犯罪型別,在之後的16年來,都沒有同類型的電影可以超越它。

隨著香港電影的式微,香港導演集體北上拍片,但劉偉強似乎沒有像其他香港導演混得風生水起。

就連和南韓合作拍攝的《雛菊》,大家最後也只記得全智賢。

劉偉強一直找不準自己在內地市場的定位。

提起他,不像其他香港導演如徐克、陳可辛、杜琪峰、林超賢、王晶等那般可以貼上鮮明的標籤。

他不專注哪一個型別,他什麼型別都有涉獵。黑幫片、警匪片、愛情片、懸疑片、武俠片都能駕馭。

在講究導演個人風格里邊,他好像成了最“平平無奇”的一個。

文雋曾經說過“劉偉強尚欠缺一個‘大腦’,最需要的是有人替他搞劇本。”

很多影迷調侃劉偉強“麥莊在手,江山我有;麥莊一走,如喝假酒。”

儘管和王晶合作過票房大賣的《澳門風雲》系列,但由於這個系列充斥著鮮明的王晶風格,導致沒有幾個人記得他。

直到韓三平和黃建新找到他,讓他執導《建軍大業》。

劉偉強很詫異,在採訪的時候說:

我當時還想,哈?為什麼會找我拍?他們說很適合我拍。我就問為什麼適合我拍?他們說有很多場面是我會拍的。

黃建新希望可以將主旋律電影進行型別化和商業化包裝。

能夠駕馭多種商業題材的劉偉強似乎是不二人選。

事實也證明這個選擇是對的。

《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裡最商業化的一部,也是戰爭場面佔比最多的一部。

這個時候,劉偉強的攝影師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多機位同拍,在鏡頭轉換上行雲流水,動作場面的視覺張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為了全方位呈現戰爭場面,劉偉強從十一個角度採用航拍、搖臂進行拍攝。

最終呈現出來的畫面效果激烈、震撼。

在劉偉強的加持下,主旋律電影的型別化敘事又往前邁進了一步。

經歷過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林超賢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觀眾開始意識到原來主旋律電影也可以拍得很好看。

香港電影成熟的工業化型別化正在和主旋律電影逐漸融合。

劉偉強敏銳地察覺到了這個變化,開始往主旋律題材靠攏。

從《建軍大業》、到《烈火英雄》(監製)、再到現在的《中國機長》,劉偉強在主旋律這條路上走得很穩。

但劉偉強認為拍電影沒有“一招鮮,走遍天”的祕籍,每拍一部電影都要探索很多可能性的東西。

現在隨著觀眾觀影水平和口味的提高,他們更關心電影品質如何,好不好看,跟你是不是主旋律電影關係不大。

劉偉強不想被定義為是一個拍某個型別很厲害的導演。他一直在嘗試新的電影型別。

還有一年滿60歲的他心態依然年輕,他總會期待下一個作品,下一個故事。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安娜》:對某些男人來說,能打的女人最具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