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徐崢何意?

從徐崢自導自演的處女座《人在囧途之泰囧》開始,直到《囧媽》結束。

撇開電影中的搞笑片段不說,在電影中他想要訴說的其實是當代中年人對於未來的焦慮,對於前程和地位的追逐,以及對於親友關係的無奈。

從《泰囧》中的商業成功人士徐朗開始,到《港囧》中的上門女婿徐來,最後到《囧媽》中深陷婚姻和母子關係困擾的徐伊萬,他們都被徐崢貼上了“當代中年男”的標籤。

他們是徐崢拋向社會的一枚又一枚炸彈,而且當量越來越大。引導觀眾從當初的圖樂子變成了現在的深度思考。

從“囧”系列中我們能夠發現以下三個特點:

1.人物關係越來越複雜,從前兩部以兩人故事為主線到第三部以三人故事為主線。

2.越來越貼近生活。《泰囧》中的“油霸”似乎與普通人並不相關,到了《港囧》:“上門女婿”、“小舅子”、“初戀”這些可都是普通人津津樂道的話題,但常人很難糾纏上這麼多關係。

直到《囧媽》搬出母與子、夫與妻的關係,這才算真正接了地氣。

3.越來越能引發共鳴,也許《港囧》還沒那麼一針見血,但《囧媽》可就在硬生生地指出中年男的痛處了。

在拍《囧媽》之前,《港囧》還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但《我不是藥神》已經開始凸顯徐崢作品以“人”為核心的特點,電影中的“藥”不僅醫了患者,更醫了中國的藥品報銷體系。

我想這也是徐崢追求電影影響力的一個小突破,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徐崢電影的大突破——《囧媽》。

看完《囧媽》,我個人覺得內容不錯,但名字起得讓大家都往《泰囧》、《港囧》等喜劇片方向想了,而且官方也將該片定位為喜劇片。

然徐崢心有異彩,巧攻人心;且劇情剝骨抽筋,字字珠璣;我等哭著笑,笑著哭,望向長輩,心有所動。

這個電影本身想要講述生活,但情節又不太符合生活邏輯;

這個電影想要表現母愛,但影視圈關於母愛的題材早被拍爛了,他是怎麼突破的呢?

你還記不記得上一次給你媽媽的擁抱是在什麼時候?

年屆四十的徐伊萬有自己的專利和事業,在商場上他能左右逢源,擅謀擅斷,但他卻和媽媽處不來。

對於此事,往小了說這是個人家庭問題,往大了說這是中華民族普遍面臨的問題。

電影開頭就丟擲了這個問題:“你還記不記得上一次給你媽媽的擁抱是在什麼時候?”,然後替各位回答了“為什麼不擁抱”這個問題:“哎呀,我都四十多歲的人了.........”。

年齡確實是表達愛的障礙,但除了擁抱,你也可以做其它的事情。

徐伊萬表面是去看他媽,實際上卻是去開電話會議。現實中的你呢?是不是買點東西扔下就走了?是不是隻打個電話噓寒問暖一 下就算了呢?

徐崢硬生生地揭開了為生活而奔波的中年人的傷疤,自己以為對父母已經很關愛了,但實際上只是走走過場而已。

長大以後,為了理想而努力,漸漸的忽略了,父親母親和故鄉的訊息。——水手

確實,大千世界,浮華社會,財迷人眼,我們在不停的追逐中越走越遠,父母跟不上我們的腳步,只能無助地看著我們的身影遠去。

電影中的徐伊萬是個成功人士,最起碼有時間去陪他媽,可是電視機前的我們除了接受工作的安排,還有別的辦法嗎?

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地改造我呢?

電影中,不管是徐伊萬對自己妻子,還是母親對徐伊萬,他們都想讓對方活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可是對方卻在不停地抵制這一切。

電影中充斥著“改造”與“反改造”之間的鬥爭,不管是張璐喜歡不喜歡檯燈的問題,還是媽媽對於徐伊萬兩人應該要孩子的想法。

我們都能從這些事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說這部電影折射出了現實,而且是我們從小到大都在經歷的現實,那個現實叫做“別人家的孩子”。

電影想要告訴我們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不了“別人家的孩子”,我們只能按照最適合生活的方式去生活。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在爭吵,可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對彼此的愛。只不過,這份愛是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應該是完整的。愛不是控制和索取,愛是接納和尊重,希望你明白的不要太晚。

年少者看徐崢作品只知哈哈笑,年長者看徐崢作品只知心中酸。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大年初三, 抖音請全國人民免費看14部電影, 網友: 這波操作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