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就是演員3》之前,很多看過《慶餘年》的人,對劉端端的印象很好,感覺他是演技派,因為那個留著非主流髮型的二皇子形象太深入人心,明明是個反派,卻硬是讓觀眾覺得他可愛得不得了。
誰知上了《演員》的舞臺之後,卻連著兩次表演都翻車,從一開始跟伊能靜合作《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到後面跟張楠赫子銘合作《無證之罪》,表演中都透著一股尷尬。
最尷尬的是,最初出場時跟盛一倫演《香蜜沉沉燼如霜》時尬翻全場、剛演了個開頭就被導師三盞燈齊滅叫停表演的張楠,演技都有了肉眼可見的進步,赫子銘演殺人狂魔李豐田好像也沒太齣戲,唯獨劉端端,就是怎麼看怎麼奇怪。
對於他,郝蕾和章子怡批評的幾個點,我真是太贊同了。
第一個問題,太在意“攝像機”了,演的痕跡過重。
正式登臺表演之前,郝蕾就指出了劉端端的這個問題。
郝蕾是演員,不是導演,可能沒法陸川那樣透過系統的理論來指導演員,但她的表演經驗都是在自己日積月累的觀察與實踐中獲得的,相當細膩,因此她也能一眼就發現其他演員在表演上的那些毛病。
不得不說,她真的太好玩了,模仿的那個片段太搞笑了——她說她看宮鬥劇,特別討厭那種,比如太后問妃子什麼事兒,妃子跪在那裡眼睛骨碌骨碌地轉,滿臉都寫著“此刻我心裡有一個小算盤”,轉完之後裝委屈:哎呀太后不是這樣的!
就是演員知道有攝像機在拍,所以她想借此讓觀眾知道自己此刻的心情,所以故意做出反應。
這種現象實在太普遍了,這也是我看很多電視劇齣戲的原因。
劉端端就是典型的代表,不是演技不好,相反,他演技很好,但就是這種“自作聰明”的小動作太多,你看劇的時候,無法沉浸到劇情中,反而清醒地知道:這不是真實發生的,這就是在“演”。
一方面,是演員太在意鏡頭,另一方面,也是他們真的低估了觀眾的智商,你不用這樣誇張去表現,觀眾也明白的啊!
可惜的是,郝蕾糾正了好幾次,但劉端端一時之間還是很難徹底改正,畢竟是多年來演戲的習慣。
第二個問題,就是“用力過猛”,這個問題,其實跟過於在意鏡頭是一脈相承的。
表演結束之後,在《上陽賦》裡跟劉端端合作過的章子怡,都非常不客氣地指出了劉端端的問題,首先就是,擔心他“用力過猛”。
這也是很多演員、尤其是話劇演員的通病。
話劇跟電視劇不同,舞臺表演肯定需要更誇張一些,畢竟現場觀眾的眼睛無法像攝像機一樣放大畫面,演員只能以一種幅度更大的表演來確保觀眾能看清。
《慶餘年》本身是偏喜劇畫風的,又是離我們很遠的古裝,演員有一些浮誇的不真實的表演並不會太讓人齣戲,因為情景就是那樣的,可無論是《風中有朵雨做的雲》還是《無證之罪》,都是現代題材,故事很現實,場景也很真實,如果再用力過猛,就會很突兀了。
這也是為什麼,感覺有些演員明明在這部戲裡是演技派,可換了一部戲演技忽然就變爛了。
更可怕的是,這種“用力過猛”,很容易讓演員的表演越來越套路化,因為在某部戲中以如此用力的表演贏得了“演技派”的讚賞,於是以後演戲都按照這個路子來……
第三個問題,是章子怡跟郝蕾都提到過的,就是缺乏與對手戲演員的互動。
正式演出之後,章子怡指出劉端端非常齣戲的一點,就是他一開始上場,看到老婆在那裡悲傷落淚的樣子,他竟然連直視都沒有,就那麼走過去完成自己的戲份,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走位是什麼樣的,於是就照著那樣走,完全按部就班地演。
於是就形成了一種非常割裂的不真實感,現實怎麼可能是這樣的?
後面郝蕾更深刻地分析了劉端端的這個問題:你有一個金鐘罩,你有一個鐵布衫,無論你的對手多麼的真情流露,無論你的對手多麼的傷心欲絕,你還在表演你設計好的自己。
如果這是他一個人的獨角戲,那麼他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演員,因為他對自己這個角色的所有心理動作都琢磨得明明白白,每個細節都精心設計好了。
可惜不論是電視劇,還是舞臺劇,都不是他一個人的獨角戲。
他不是主觀上說我要搶戲,我要成為舞臺的亮點,而只是說他好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顧不上去看身邊的其他人,自然也就無法根據其他人的表演來及時做出反饋。
這樣連演員自己都抽離出去的表演,又怎麼能讓觀眾入戲呢?
一部戲,所有的演員都是一個整體,大家要齊心協力構建一個能夠讓人沉浸其中的氛圍才行啊。
這三個問題,真的是當前很多演員、尤其是曾經因為一部戲而被網友封為“演技派”、因為戲齡老就被網友封為“老戲骨”的演員身上普遍存在的,一言以蔽之:演的痕跡過重,好像他們的每一個表演都在叫囂著,快看我要飆演技了!(說實話,章子怡也有這個問題,只是沒那麼嚴重)
真的希望他們都能跟劉端端一樣,好好琢磨一下,改正一下。
也越發的佩服郝蕾,其實她本人算是“學院派”,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的學生,但她不管是自己演戲,還是教別人演戲,都沒有那種我學過所以故意展示給你看的刻意感,相反,她是非常善於觀察他人的那種人,然後自己從這種觀察中汲取養分,以一種最樸素的方式自然而然地還原,鬆弛、真實,這才是真正當之無愧的演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