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了十幾段苗阜早期的作品,可能我的笑點比較低,感覺有些包袱的構思還是相當不錯的,而且很多的作品,都是以傳統文化作為基礎來設計的,還是相當有水平的。
當然了,這是多年前的作品了,最近這幾年隨著苗阜在主流相聲行業裡地位越來越高,能夠出彩的作品寥寥無幾。
直到今天,能夠讓人記起名字來的,還是成名作《滿腹經綸》。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與個人事業選擇方向息息相關的,當苗阜選擇投身主流相聲界的時候,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已經遠遠超過了作品本身。
郭德綱選擇了另一條道路,那就是商演之路,這意味著必須要說觀眾喜歡的作品,否則觀眾憑什麼自己掏錢買票呢?
雖然苗阜直到今天還自稱民間藝人,不過青曲社的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而且整個青曲社,除了苗阜王聲之外,再也沒有扛得起商演的演員。
當一個人選擇的不是磨礪自己的功底,而是選擇終南捷徑的時候,就開始走上了一條人生歧途,因為真正做好一件事,成為內行人,總是艱難的。
德雲社的影響力已經超越了相聲行業,輻射到了整個娛樂圈,這足以讓同行們羨慕嫉妒恨了。苗阜屢屢碰瓷郭德綱的結果是,他和觀眾的距離越來越遠。
最近苗阜滿懷欣慰地發了一張徒弟的藝術照,兩個可愛的小徒弟梳著小辮,一副天真的表情,走在大街上,不過這張照片卻引來了無數槓精的嘲諷。
估計苗阜的內心也是很委屈,徒弟還小,發一張天真可愛的照片都被嘲諷。這真應了那句人走背字,連喝水都是錯。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