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沒想到,這部劇的後勁,居然那麼大。

《山海情》播完幾天了,熱度還沒散去。

飄前幾天剛安利了它(《9分劇王,五顆星都不夠打》)。

這兩天,又忍不住回味了一遍。

不得不承認,一部劇夠好,太多細節都值得細品。

品著品著,還真品出了點不一樣——

馬喊水和馬德福、馬德寶之間的親子感情,就刻畫得尤其耐人尋味。

馬·懟天懟地·湧泉梗王·喊水同志,依然是妥妥的笑點擔當。

講真,每次吃外賣的時候看到他出場我都要趕緊摁下暫停鍵,生怕自己下一秒就把飯噴在螢幕上……

但他和孩子之間的劇情,無論讓人捧腹還是感動,都有一股撲面而來的真摯氣息。

彷彿剛剛捕捉到那樣鮮活,讓人瞬間就能聯想到自己的家庭生活。

不禁再次感慨:

誰說只有BE的愛情才能讓人刻骨銘心?

影視劇中的親情一旦詮釋得足夠用心,往往能成為讓人想起來就如同煦日和風般溫暖感動的經典回憶。

最近大家都在談論“就地過年”的話題,或許也快要到了離鄉愁最近的時候。

今天,飄就和大家一起回顧三部我心目中的經典劇集,聊聊其中三類不同的父母形象和親子關係。

來來,看看哪一種,最像你爸媽?

傳統

《山海情》中,張嘉譯飾演的馬喊水,真的絕了。

他完全演活了一箇中國傳統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父親——

刀子嘴。

不擅表揚孩子,更不擅真情流露,卻在嘲諷和潑冷水方面天賦異常。

一輩子可能都無法對孩子說一句“爸爸愛你”,倒是可以一天說出十次“滾”。

豆腐心。

不管多麼嘴硬說著“我才不幫你”,背地裡只要是自己孩子的事兒,拼盡全力也無怨無悔。

嘴上可能罵著“兔崽子”,眼裡心裡呢?

其實都是“我兒可太棒了,我兒這麼可愛,能有什麼壞心思呢”。

這樣的父親,我們大多數人都並不陌生。

這是一個在“父權”和“父愛”中來回搖擺的父親。

他們看重自己的面子,人前最不願意被孩子懟,只有自己批評孩子的份兒。

出於對自己父親權威的維護,他們有時也會表現得嚴格,甚至不近人情。

比如小兒子馬德寶漂泊歸家後,馬喊水的態度。

明明天天都焦灼等待著孩子的訊息,等到孩子真的站到自己面前,卻開口就是:

“你咋不死到外頭了?你還回來幹啥?”

這當然是氣話。

事實上,表面看起來跟小兒子沒話說得暴躁老爹,背地裡卻心思深沉細膩。

回村前,馬喊水將大兒子馬得福叫到跟前,反覆叮囑要他看好弟弟。

誰說父親不懂?

很多時候,那個看似專斷的父親,卻可能是全家考慮最多的人。

更耐人尋味的,是馬喊水教育大兒子馬得福的方式。

黃軒飾演的馬得福,作為代理鎮長坐著小汽車回村,卻在村口就要求停車,讓司機先把車開走了。

這是父親給他定下的規矩:

小汽車不能開進村。

原因很簡單:

無論鄉親們有沒有表現出來,一定都會有人眼紅嫉妒。

而父親要他做到的,就是自己斷了張揚的心思,避免落人閒話。

但,嚴厲的另一面,是父親的慈愛。

馬得福沒走幾步,就看見老父親站在路上。

嘴上說是“看看你有沒有聽我的話”,手裡卻挑著重的東西都拿過來,幫兒子一把提起。

馬喊水這樣的父親,或許並不符合現代最科學的育兒理念——

他們對溝通技巧一竅不通,更別提“親密育兒”了。

他們堅信自己的經驗和判斷,有時甚至顯得專斷,讓孩子感到壓抑。

但。

他們內心對孩子的關心、支援、欣賞、自豪,卻不輸給天下任何父母。

眼看自己大兒子事業有成,當了幹部。

馬喊水人前嘻嘻哈哈,彷彿還把孩子當成毛頭小子。

自家關起門來,卻忍不住叫一聲“馬鎮長”過過癮——

那股驕傲和自豪,讓人莞爾又動容。

馬喊水這樣的爸爸,在如今也很是常見。

他們往往傲嬌又偉岸,可靠又可愛。

如果你有一位這樣的爸爸,請珍惜他的“數落”和“嘮叨”吧。

因為這些,都是他表達自己對孩子愛和思念的方式。

下次回家時,抱抱他吧。

哪怕他懟你一句“吃錯藥了”,心裡也一定樂開了花。

包容

談到家庭劇,一定有TVB的一席之地。

從豪門到百姓,從古代到現代,總能挑到你想要的那一款。

當然,有一說一。

由於“一家人齊齊整整”的執念太強,TVB的家庭劇並不符合所有觀眾的口味。

不喜歡這種調調的,會指責劇情說教性太強,甚至太聖母。

但喜歡的,就將其中刻畫的溫馨家庭橋段視作珍寶。

比如飄飄,曾被收視神話《溏心風暴2:家好月圓》弄得平均每集都要哭一次……

這部劇要說三觀,其實並不怎麼值得推敲。

為了小三拋棄髮妻的渣男老公,不但離婚還搶走了當初夫妻二人白手起家拼出的家業,甚至搶奪孩子撫養權,使得六個孩子無法在同一屋簷下長大。

後來又浪子回頭,想回到髮妻和家庭的懷抱。

竟然還……成功了……

唉,飄飄前兩年還回味過一次。

明明有狗血、有糟粕,偏偏就是看得停不下來,還動不動就被觸碰到了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原因無他——

劇中溫暖的家庭氛圍、老戲骨李司棋飾演的荷媽對孩子們無私包容的愛,真的太太太動人了!

劇中有一句經典臺詞:

不要怕,荷媽在大廳。

起初,是決心跟小三結婚的爸爸,氣勢洶洶地向媽媽提出離婚時,堅強的媽媽讓孩子們都呆在屋子裡不要怕。

後來,是荷媽告訴孩子們發生什麼事都不要怕,只要有自己在,這個家就不會散。

守護著大家的荷媽,常常讓人覺得是無所不能的。

六個孩子“家好月圓慶中”,各有各的煩惱。

但她總是能用360度無死角的強大與包容,幫助每個孩子走出不快樂。

她永遠不會吝嗇付出。

最小的兒子阿中判給了爸爸,被後媽送去英國唸書。從沒出過國也不會英文的荷媽獨自去英國探望阿中,在寒冬中忍著腿疼給兒子買夜宵。

她永遠不會被問題擊垮。

大兒子阿家沉迷炒股散光家財,她也能冷靜安慰“虧了不要緊,重要的是自己能從此認識到真正該做的是什麼”。

她永遠不會放棄自己的孩子。

養女阿月被人陷害誣陷,在全家人的不信任中心灰意冷離家出走。

是荷媽堅持“阿月是我的女兒,她說什麼我都會相信她。”

是荷媽哭著給阿月打電話,告訴她家人一直在等她回家。

也是荷媽,及時出現在阿月面前,道歉家人對阿月造成的所有傷害。

用滿腔的真誠和慈愛,融化了阿月內心的失落。

她永遠不會放孩子一個人不快樂。

陳法拉飾演的阿慶是個啞女,難免遭受很多不平等。

第一次失戀,阿慶獨自坐在天橋下傷心。

直到全家人一起找到她,用手語唱《分分鐘需要你》,陪她重新振作。

順便說一句。

這部劇裡的阿慶,是飄飄心中陳法拉的顏值巔峰……

如今看來,荷媽這樣不由分說得“撐腰”,有時或許也有變為溺愛的風險。

畢竟現實生活中,並非每個孩子都能在一味的包容中恍然大悟,幡然悔改。

但這個角色之所以令人感動,大概也恰恰因為:

在日復一日增加的壓力中長大了的我們,越來越明白沒什麼是永遠,卻又越來越嚮往永遠。

越來越明白沒有誰會無條件包容,卻又越來越嚮往沒有條件的支援和愛。

荷媽的存在,就像是家庭港灣理想化的寄託——

無論家人犯了什麼錯、遇到什麼委屈,家人永遠是家人。

永遠不需要理由就可以為你撐腰,就算大吵大鬧互相傷害也不會走丟。

畢竟,等到風景都看透,才會明白:

有人思念著自己,才是最大的財富和幸福。

永遠可以回頭的港灣,永遠可以得到溫暖的懷抱。

如果世間真的有那樣的樂園。

那或許,只能是被稱為“家”的地方吧。

成全

馬喊水的愛,是嚴厲的教育、樸實的付出。

荷媽的愛,是無私的包容、強大的保護。

而寶藏劇《請回答1988》中善宇的媽媽和外婆的愛,則是另一種動人:

能夠看穿孩子懂事的細心,和能夠成全孩子體面的溫柔。

作為雙門洞最早熟的孩子,善宇懂事得令人心疼。

爸爸去世得早,他總是能夠體諒媽媽的不易,細心照顧媽媽的情緒。

有一次回家晚了,走到門口才想起媽媽做的便當還沒有吃。

為了不讓媽媽傷心,善宇坐在臺階上,悄悄把難吃又冷掉了的便當吃完了。

少年的善宇,已經像很多成熟的成年人一樣,學會了對父母報喜不報憂。

可能會讓媽媽難過的事,他都絕口不提。

因為沒有爸爸,沒人教過善宇刮鬍子。

他總是弄得自己臉上受傷也不願意跟媽媽提起,實在瞞不住了才只好老實交代。

面對媽媽心疼的眼淚,他盡力安慰媽媽:

所有男孩子都是這樣的,不是因為我沒有爸爸才這樣啊。

而善宇媽媽呢?

她的溫柔和細心,又比孩子多了一層。

媽媽心疼孩子的傷,又不忍心戳穿孩子溫柔的謊言。

所以她拜託善宇舅舅帶善宇去澡堂。

絕口不提刮鬍子的事,卻早已在背地裡安排得明明白白。

這大概就是媽媽的溫柔和成全吧。

不知懂事是不是會遺傳。

善宇外婆來看女兒時,為了不讓老母親看出自己過得不好,善宇媽媽忙前忙後,甚至從隔壁“借”來了米、蜂窩煤、護膚品……

外婆溫柔地坐了一會兒,就微笑著走了。

卻悄悄留下了一封寫給女兒的信,和一些力所能及的錢。

那些不忍心當著女兒的面說出來的話,那些看穿了卻選擇成全女兒體面的溫柔,都在那封樸實卻又催人淚下的信裡。

和很多人一樣,飄飄也曾經對爸爸媽媽的“過度關心”感到不耐煩。

可是仔細想想。

願意這樣全心全意去關心你、能夠比任何人都瞭解你的人,也只有爸爸媽媽了啊。

試著多理解理解那些瑣碎的嘮叨和無孔不入的關心吧。

因為,那都是他們對你千絲萬縷的愛。

就像《請回答1988》裡善宇的母親會在外婆面前“露餡”。

就算努力穿著最好的衣服,表現出自己過得很好的樣子,假裝每天都很快樂。

那又怎能騙過母親呢?

母親是世界上最細心的人啊。

母親有一雙永遠能察覺到孩子快樂不快樂的眼睛啊。

所以。

母親才會是那個,我們無論多懂事,都可以卸下心防去依靠的人啊。

或許每個父母表達愛都有不同的方式。

但不變的是,不管我們已經多少歲、他們已經多少歲,爸爸媽媽都是世界上永遠最掛念孩子的人。

爸媽可能是世界上最“好騙”的人。

12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王祖賢54歲生日曬美照,盤點王祖賢三部經典電影及勁爆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