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吉祥如意》是一部非常驚喜和誠懇的作品,那麼貼近生活,那麼感同身受。結構形式上有點類似《攝影機不要停》,具有一定實驗性質。本片模糊了傳統紀錄片和電影之間的界限,不同於《鬼影實錄》這類電影用紀錄片手法拍電影,《吉祥如意》更像是反其道而行之,用電影手法拍紀錄片。表面是關於家族、親情和羈絆,核心仍是生老病死的皈依,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上映,尤其具有現實質感,看完內心的震撼久久難言。
大鵬本想拍一部關於姥姥的影像,無心插柳完成了一部中國家庭浮世繪全貌,冥冥之中天意安排一樣,這才是電影如虎添翼的地方。他用沉重的私人情感去完成了這樣的一次記錄:《吉祥》去記錄這普通的東北農村一家因老母親去世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如意》再透過“記錄”這次記錄,丟擲了若干個諸如“導演投射的私人情感應不應該算做影片的一部分”、“演員的入戲程度過深甚至超越了原型人物”等等“《紐約提喻法》式”的問題,遊走鏡頭下對真實與影像的解構既模糊了觀眾的認知又放大了情緒化的家庭矛盾,從人物、情感出發,步步深入,最終抵達人類情感深層,帶來共情,感受普世親情的價值所在。
《吉祥》是很像劇情片的紀錄片,《如意》是很像紀錄片的劇情片,它們是完整的一體。《如意》本來是對《吉祥》拍攝過程的紀錄,但從中能感到大鵬的故事預設和他、真麗麗、假麗麗(女演員)等人物的自我表演。人物在這部電影裡釋放的情感,藉助戲劇化的呈現,達到了難以超越的“比真更真”,整部劇情成了活生生的生活演繹。
“文武香貴”、“常回家看看”、“明天找媽”,三舅不停迴圈的字眼,家庭親情在他心裡分量很重。《如意》展現了另一種形式,真實的三舅更加可愛,真實的王慶麗也更加現實。“樹倒猢猻散,老人沒了,一家人就很難再聚齊了”家人的牽絆、負擔和義務,淪為現代人的親情之殤。姥姥去世後,全家人圍坐在桌前吃團年飯,談到三舅未來該何去何從時,成為全家人的困境,一家人爭吵推諉、激烈爭吵凸顯出三舅的孤寡,很現實也很真實的電影,真實到一句“三哥哭了、三哥哭了”,就能徹底擊潰我們心裡防線,也讓我們重新審視生活。
劉陸在這片子裡無論是戲裡還是戲外都應該是全場最佳,讓人感同身受,特別是餐桌那一段,那一跪禁不住落淚了。還有後面她問麗麗本人你怎麼可以十年不回老家,她可能不太理解麗麗十年不回來的內心感受,但卻依舊被她演活了。
「吉祥」又是一本難唸的經,「如意」又是一場難解的宿命,直面每個年輕人面對的親情壓力以及多年在外工作和家鄉的距離感。像大鵬在電影裡說的:“像我長時間在北京工作生活,家鄉的一切對我來說就像是另一個世界。”
最後一個片段讓人心服口服。 “就像天意,看看老天給我拍出什麼。” 宿命論下的人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