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是去年10月在韓國上映的,上映之後就頗受好評。
本以為是因為劉亞仁和劉在明出演的作品才被粉絲吹捧。
但最近把這部影片看完之後才知道什麼叫做“只能受到好評”的作品。
看過《無聲》的預告片和海報會覺得這是一部雙雄電影,但其實看完整部影片的話,你會認為這部劇的靈魂人物另有他人。
劉亞仁飾演的泰仁是一個並不是不會說話,而是一個嗓子有問題,幾乎不能發出聲音的“啞人”。
劉在明飾演的昌福是個腿腳不便利的大叔,和泰仁兩人一起做雞蛋生意,勉強維持生計。
看似平淡的生活,暗藏著並不平凡的人生。
兩人除了賣雞蛋,還另有“正職”——負責處理掩埋屍體,處理後事。
或許是出於想過上好日子的心理吧,兩人才選擇走上了這條歪路。
就像泰仁想穿著筆直的西裝,坐上有錢人的好車上,吸著昂貴的香菸,僅此而已。
是啊,僅此而已,這樣骯髒又沒底線的工作並沒有麻木兩人的內心。
他們遇到坐在村口路邊賣菜的老奶奶時,會送上幾個自家賣的雞蛋。
埋完屍體後會禱告,回到家裡還會聽磁帶洗滌心靈。
這麼看來,兩人的確是有血有肉的,不像個正宗的職業“收屍人”。
也許沒有初熙的出現,兩人會繼續這樣平淡的生活下去,說不定不用多久就能奔小康了呢。
初熙是一個11歲的小女孩,室長因為手頭緊,接了私活,綁架了初熙。
想從初熙身上訛些錢,訛到錢之前把她交給了這倆人看管。
但誰知道這室長啥能耐沒有,愣頭青一個,這件事很快被黑幫高層知道了,錢沒撈著,還把自己的命搭進去了。
泰仁和昌福兩人傻眼了,這可咋辦?
還能咋辦,在收到贖金之前只能自己先擔著了唄。
就這樣,昌福讓初熙暫時住在了泰仁家裡。
即使泰仁百般不願,但自己也說不出話,辯不過昌福,就這麼答應了下來。
泰仁讓初熙坐在自己的腳踏車後座上,準備載著她回家。
行到半路,初熙看到路邊的老奶奶,立馬跳下了腳踏車,跑向老奶奶求救。
但老奶奶知道泰仁是個不錯的小夥子,也知道泰仁家裡有個妹妹。
就誤以為她是泰仁的妹妹,讓她好好聽話跟哥哥回家。
到家之後,初熙被泰仁糟亂的家驚到了。
泰仁從小沒有父母和學校的教育,他並不知道該怎麼整理和生活。
當她看到泰仁的家裡還有一個小女孩的時候,以為也是被拐來的孩子,但其實這個小女孩叫恩珠,是泰仁的親妹妹。
這兩個小女孩代表著兩個不同型別的人生。
初熙出生在一個生活環境不錯的家裡,但重男輕女的家族觀念,讓一個年僅11歲的小女孩懂得了察言觀色,實在是有些可悲。
而且她高於同齡人的冷靜也著實讓我佩服。
比如目睹泰仁和昌福在搬運屍體時,沒有害怕,反而在滴下的血滴旁邊畫起了花朵。
當泰仁失誤打暈了警察時,她淡定地拿起鐵鍬示意泰仁把警察埋起來。
但這真的是一個11歲小女孩該有的反應嗎?她這樣做,是正常的嗎?
反觀恩珠,餓了就吃,吃完就睡,白天等哥哥回家,晚上摟著哥哥入睡。
沒受過教育,不懂得打理自己,但她這樣單純的表現才符合一個小孩子該有的樣子吧!
三個人就這樣一起生活了起來。
初熙教會了恩珠整理家裡、打理自己,恩珠也帶給了初熙孩子該有的快樂,泰仁承擔起了哥哥的角色,保護著兩個妹妹。
不知不覺間,三個人對彼此都產生了依賴感。
多希望三個人就這麼生活下去啊,但事情可並非你看到的那麼簡單。
這一切的一切,不過是初熙的計劃而已。
自己是被誘拐來的孩子,她本該自暴自棄,亦或是表達怨恨。
但聰明的她選擇反其道而行之,幫助這家人,讓他們對自己產生依賴感,隨之放鬆警惕。
然後,找機會逃走。
能讓誘拐犯從高度警惕到親自送自己回到原來的學校,別說是11歲的小女孩,換成一般成年人,也不會有如此自然又冷靜的“演技”吧。
影片的最後,初熙把自己平安送回的泰仁指認成誘拐犯,那麼,這又能說明她是一個沒良心的惡人嗎?
善與惡的界限本就是模糊的,這個界限是隨著為了能讓自己生存而變化的。
只不過是想維持自己和妹妹生計的泰仁和用生活真理行動的昌福是惡人嗎?
只不過是想擺脫被拐賣的命運的初熙是惡人嗎?
但從事非法職業的兩人和在一旁協助兩人犯罪的小女孩是善人嗎?
電影為何取名為《無聲》,原因或許就在於此。
表面意思就是講述不會說話的泰仁的遭遇,深層含義就是在講善與惡這些無聲的東西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
重男輕女的家庭觀念、底層人民的無奈生活、毫無底線的犯罪活動。
這些就是實實在在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
按照常理,這種拐賣兒童等犯罪電影都該以憂鬱暗沉的色彩來烘托。
但這部影片的畫面卻一直非常明亮,罪犯們彷彿就像我們的朋友,無聲地講述這些駭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