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在2021年春節檔殺到前,內地影史已經誕生了總共47部票房衝破10億人民幣的國產爆款電影(不包括中外合拍片)。不出意外,在2月就會超過50部。

那就跟隨著時間的腳步,開始一場“10億+”爆款巡禮。

①從喜劇、奇幻當家到型別多元化

2012年:《人在囧途之泰囧》。

史上首部“10億+”是徐崢自導自演的《泰囧》,當年是力壓3D重映版《泰坦尼克號》奪得年度票房冠軍。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喜劇為國產片吹響了反擊好萊塢入侵的號角。

2013年:《西遊降魔篇》。

周星馳開啟春節檔,成為第二位“10億+”爆款認證導演。

以前看《西遊降魔篇》覺得是喜劇,但明明結局就是一個悲劇。隨著大眾對星爺的解讀越發深入,其實劃為奇幻型別更為合適。

不嚴格來說這是黃渤的又一部爆款作品,不過他只是客串了一個場景,不算是主演,所以就不必計算在內了。

2014年:《心花怒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

春節檔和國慶檔各輸出一部。

喜劇和奇幻仍然是市場上最吃香的國產型別片。

而黃渤和徐崢一馬當先,是當時唯二擁有兩部“10億+”主演作品的演員。

2015年:《捉妖記》、《港囧》、《夏洛特煩惱》、《尋龍訣》、《煎餅俠》。

從每年一兩部,一下子爆發到了五部。

2015年是中國電影市場井噴式成長的一年。年票房前十名的門檻提高到了9.5億,好萊塢的位置只剩下三個。

六部“10億+”中,喜劇佔了五部,奇幻還是穩定輸出一部(更偏向於喜劇的《捉妖記》也算奇幻,但為方便統計只算作喜劇)。

造成如此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二三線城市的銀幕數量迅速激增。更接地氣的觀眾群觀影選擇更傾向於簡單愉悅,國產喜劇由此開始統治市場。

演員方面,黃渤和徐崢主演爆款數量都增加到了3部,舒淇有著兩部,在女演員中暫時第一。

而憑藉著兩部“囧系列”,徐崢可謂是當時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內地導演。

爆款上升到六部,但年度票房前十名的門檻已經來到10億。

奇幻型別與喜劇同樣佔據兩部。

《湄公河行動》成為了第一部非奇幻、喜劇的新型別片爆款,這裡劃分為主旋律電影。

井柏然在《捉妖記》後憑《盜墓筆記》也有了兩部,再加上《澳門風雲3》再下一城的周潤發,兩人的爆款數量緊追前面的徐崢和黃渤。

周星馳迴歸追平導演徐崢,總票房還高出一籌,證明了他星爺的名字不是白叫的。

2017年:《戰狼2》、《羞羞的鐵拳》、《功夫瑜伽》、《西遊伏妖篇》、《芳華》、《乘風破浪》、《前任3:再見前任》。

從六部增加到了七部。

喜劇佔據四部重新拿回統治地位,暑期檔的爆款單片票房要比口碑糟糕的春節檔更勝一籌。

吳京和馮小剛聯手將戰爭片推向市場主舞臺,鄧超、彭于晏、沈騰、馬麗、林允的主演爆款數量也達到了兩部。

沈騰在《羞羞的鐵拳》相對少,但至少不是隻有一兩個鏡頭或單個場景。考慮到他給觀眾留下了“你過來啊”的經典一幕,且宣發也拿他做招牌,姑且也算是他的主演作品吧。

2018年:《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捉妖記2》、《後來的我們》、《一出好戲》、《無雙》。

春節檔在良好口碑的助力下,迎來了全面大爆發,三部電影齊破20億,而暑期檔也同樣貢獻了三部爆款。

在這個市場風向出現轉折的一年,喜劇爆款其實也有四部之多,只是《紅海行動》代表的戰爭片,《我不是藥神》代表的現實題材,《無雙》代表的港片,表現都太過讓人驚喜。

中國電影市場終於是掀開了型別多元化的大幕。

導演票房號召力之爭方面,林超賢和閆非、彭大魔組合追上了星爺和徐崢的腳步。

演員這邊,沈騰爆款數增加到3部,但黃渤增加到四部。

井柏然這一年依靠《捉妖記2》、《後來的我們》和追平黃渤,他的片子口碑都不怎麼好,卻都異常賣座。

沒想到吧!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烈火英雄》、《少年的你》、《掃毒2:天地對決》、《攀登者》、《誤殺》、《葉問4:完結篇》。

“10億+”共12部,中國票房再創新高。

喜劇徹底失去了霸主地位,只佔據其中的兩個位置,而且都是來自春節檔。

恰逢建國70週年,主旋律電影乘機取代了喜劇的地位,一共炮製出了4部爆款;

港片有兩部殺出重圍,看到了復興的希望;

在戰爭片、主旋律崛起後,《流浪地球》代表的科幻、《哪吒之魔童降世》代表的動畫,《誤殺》代表的懸疑,也紛紛開始進入更多觀眾的視線。

“百家爭鳴”的時代或許就在不遠處。

《瘋狂的外星人》幫助甯浩加入到了“爆款導演”的競爭行列,也讓黃渤和沈騰的爆款數量在一眾演員中數一數二。

果然還是喜劇演員更容易在市場上脫穎而出。

2020年:《八佰》、《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金剛川》、《拆彈專家2》、《送你一朵小紅花》。

《送你一朵小紅花》《拆彈專家2》先後破10億後,2020年上映的國產片鎖定了六部爆款。停業了大約半年,剛好比2019年少了一半。

喜劇的份額只剩一部,戰爭片再次爆發,港片、現實題材、動畫各一部,市場繼續呈現多元化格局。

②黃渤、徐崢、甯浩鐵三角成爆款之王

最終,黃渤以7部“10億+”爆款的數量,成為了演員中的爆款之王。其中《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祖國》都可以算是他的主演電影。

如果加上《西遊降魔篇》,那就是8部。

沈騰如果算上《羞羞的鐵拳》,則是以6部的數量緊追黃渤。今年春節檔他很有機會再加一部。

張譯因為在《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祖國》都是單元裡的主演,加上三部戰爭片,和徐崢一樣是5部,並列第三名。

他也是非喜劇演員中的佼佼者。

同樣擁有5部爆款的,還有歐豪

因為參演了多部戰爭、主旋律電影(即便都是配角),這位從《快樂男聲》走出來的歌手已經成功轉型為演員,成為了一位百億影人。

可以看出,這兩種型別片近年有多火熱了,直接把一個新人捧上了天。

還有就是井柏然了。

兩部《捉妖記》,一部《後來的我們》,一部《盜墓筆記》,還有一部《攀登者》當配角,完全不靠口碑,就能達到5部爆款的一名歌手轉職演員。

不知他是幸運,還是選片真的特別有市場眼光。

吳京因為在《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祖國》都只能算是客串,所以只有4部爆款。

和他打平手的有鄧超王寶強

劉德華由於《長城》不算國產片,剛好3部,和劉昊然、杜江一起被擋在了前十之外。

女演員方面,舒淇、馬麗、譚卓、周冬雨四位都是主演了3部爆款。她們當中有能搞笑,有靠演技征服觀眾的,真可謂是現今中國電影的四朵金花。

周冬雨還演了《我和我的祖國》,但她所在的單元基本是張譯和任素汐的戲,所以不計算在內。

導演這邊就是徐崢和甯浩攜手成為最爆的爆款導演,都是擁有4部“10億+”作品。不過他們都是有《祖國》《家鄉》兩部聯合執導的戲湊數。

無論如何,加上演員那邊是黃渤稱霸,他們三組成的鐵三角絕對是近10年中國電影的爆款之王。

管虎依靠2020年的兩部戰爭片後來居上,和閆非、彭大魔組合一樣是三部。

擁有兩部“10億+”的導演就比較多了,林超賢、李仁港、周星馳、韓寒、邱禮濤等等。

而因為聯合執導,劉偉強、文牧野、郭帆也有兩部。其中,陳思誠基本是要在今年春節檔開始後加到3部,暑期檔的《外太空的莫扎特》有望讓他追平甯浩和徐崢。

從數量上看,以喜劇元素為主的電影,依靠著長年累月的積累,依舊是國產片的當家型別。

只是前面從年份的變化上看,喜劇的優勢已經逐漸被吞噬,其中以主旋律電影為排頭兵,迅速搶佔市場佔有量。

別看上面算的只有六部,實際上在戰爭型別片中,除了《芳華》之外,其餘4部都是濃厚的主旋律味道,這兩個型別幾乎都可以合併了。

而奇幻片因為口碑的影響,一直停滯不前,“10億+”數量被主旋律所反超。不知今年春節檔的《刺殺小說家》《侍神令》能否為奇幻型別重新煥發生機。

現實題材雖然在2018年《我不是藥神》的帶領下,有崛起的時候,但崛起的速度遠比不上戰爭和主旋律。

大概是因為拍出商業與藝術兼顧的神作,實在是太難了。

新型別中,科幻和懸疑各有一部突圍。而在4部爆款港片中,《無雙》《拆彈專家2》都有著濃厚的懸疑元素。

基於製作技術限制了拍片速度,科幻、動畫的成長會比現實題材更緩慢。而懸疑則能夠依靠劇情帶來驚喜,能夠有著更大的潛力與現實題材競爭,成為在喜劇、主旋律、戰爭、奇幻之後的國產片第五大型別。

7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上映4天收222萬,2年前的電影還來“騙”票房,誰給它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