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2020新春特別節目《“黃河之水天上來”國寶音樂會》正式播出後,你們有被“滔滔黃河水”驚豔到嗎?疫情宅家,讓我們重溫《國家寶藏》,再看母親河——黃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條奔騰了兩千多年的“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流經九省,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自西向東流入了山東,並在東營完成了匯入大海的偉大壯舉,全程長達5464公里!創造了燦爛奪目的古代文化,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
1995年,倪萍曾在《春節聯歡晚會》上向觀眾展示99瓶盛裝著從源頭到入海口各段的黃河水。2020年,《國家寶藏》再次邀請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首批48家文博機構的負責人,再一次從5464公里的黃河各段取水,再一次看看我們的黃河——母親河!
25年轉瞬即逝,在節目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力植樹造林使我們的母親河黃河水更加清澈,黃河兩岸的風光更加秀麗!激動人心的取水環節,讓人心生敬畏!跟著好客君足不出戶,走進《“黃河之水天上來”國寶音樂會》,一起去探索山東黃河兩岸的秀麗風景以及國寶故事吧!
黃河山東段
首批加入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的山東的博物館有山東博物館、孔子博物館、濟南市博物館、濟寧市博物館、菏澤市博物館、東營市黃河文化博物館。六家文博機構,共話一曲齊魯之音的黃河樂章!館長也為大家送上了他們關於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思考。
山東段的黃河似乎是最溫順的,它從從菏澤流入山東,經濟寧、泰安、德州、濟南、淄博、濱州,最後在東營匯入渤海!一路上造就了太多的黃河奇觀、美景、文化、美食,黃藍交匯奇觀、濟南的百里黃河,還有滔滔黃河水帶來的河鮮美味!跟著好客君一起線上賞黃河美景、品大河文化吧!
黃河流經菏澤,給這片土地帶來了優雅的“牡丹花”,黃河水滋潤一方土地,讓國花在齊魯大地上綻放的更加明豔奪目。給這片土地上的人——孫臏帶來了傳奇色彩的一生和輝煌業績!
圖片|海霹靂
黃河水流經濟寧,形成了八百里水泊!傳奇故事水波梁山好漢在這裡廣泛流傳,再加上文明著作《水滸傳》,讓梁山成為世人皆知的名山!108條好漢的英雄色彩,讓後人為之敬仰!
黃河水流經泰安,給東平湖留下了獨特的風景,群山環抱,山水相映,候鳥成群。無論是日出還是日暮,天邊被染紅的雲霞都讓人為之讚歎。
黃河水流經聊城,給聊城帶來了獨一無二的養生方式。來到聊城東阿不能錯過的是阿膠養生之旅,吃驢肉、喝阿膠、參觀阿膠生產線,走進博物館了解阿膠的前生與今世。
黃河流經德州,穿過夏津,在黃河故道森林公園依稀可見的是老黃河的遺蹟。充沛的水資源優質的土地讓這裡的植物生長茂密。尤其是梨、杏、桃、棗、椹、蘋果、柿子、山楂等果木,素有“小雜果之鄉”的美譽。
黃河流經濟南,給濟南帶來了氣勢磅礴的百里黃河風景區。堤防、大壩、懸河、水閘……站在這裡,親身感受來自黃河的雄偉與壯闊。高高的懸河奔騰不息,造就了“中國水上長城”!
組圖 |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
黃河流經淄博,相遇慢城高青。讓這片土地上孕育出豐富的物產,黑牛、大米、番茄……依著黃河,這裡還開發出了最美的水利風景區,既可以看從容平緩的河水向東流去,又可以在銀杏林中閒庭漫步,生活的十分愜意。
黃河流經濱州,“一湖百島,文化聖地、度假天堂”。在濱州的黃河三角洲景區,有最美的生態環境。在這裡可以穿行在萬畝生態林場中,坐在船前碼頭等待日出日落,望著黃河水繼續向東流。
圖|李建生
黃河流入東營,最終匯入渤海。黃河口曠野茫茫,芳草萋萋,隨處可見的是悠然自得的候鳥,素有“鳥類國際機場”之稱。這裡最壯觀的便是看“母親河”帶著大半個中國的泥土氣息匯入大海,看渾厚的黃色與澄澈的藍色相交匯的景象。
每年秋冬時節,鹼蓬草瞬間變成紅色形成一條長長的地毯,引你走向黃河的盡頭。
《國家寶藏》此次展出的文物
除了黃河取水之外,九件國寶的全面講述是此次節目的看點。九個文藝節目,九組國家級表演者演繹國寶的今生樂章!
山東國寶《明版彩繪孔子聖蹟圖》為您講述黃河故事。
《明版彩繪孔子聖蹟圖》一共36幅,從孔子降生,到晚年傷不逢時,寄蘭作操,圖文並茂的描繪了這位聖人孔子的一生。透過這件國寶,你將觸控到一位有堅毅也有迷茫,有困苦更有信仰的仲尼。
回顧去年的《國家寶藏》,山東博物館有三件國家寶物進入國人視線中,快來跟好客君再來看一看這些寶物的風采吧!
銀雀山《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漢簡
▲《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漢簡
1972年4月,山東博物館、臨沂文物組在臨沂銀雀山的西漢前期墓葬中,發掘出了書寫《孫子兵法》《孫殯兵法》等古代重要兵法著作的大批竹簡。這次發現,在《孫子兵法》的研究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批竹簡揭示了中國古代兵學的發展狀況。
銀雀山漢墓中失傳1700多年的兵書《孫臏兵法》竹簡與傳世兵書《孫子兵法》竹簡同見天日,一下子證明了歷史上孫武、孫臏確有其人,各有其書的歷史事實,解決了困擾史學界上千年的歷史懸案。
明衍聖公朝服
▲明代 衍聖公朝服
朝服是在比較隆重的大朝會或儀式中穿著的服飾。明代文武官員在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及頒降開讀詔赦、進表、傳制時穿朝服,外任官只在三大節、拜牌及迎詔時用朝服。
明代官員朝服繼承了唐宋以來的形制,戴進賢冠、穿赤羅衣、裳、白紗中單、蔽膝、革帶、大帶、玉佩、大綬、襪、履等。
戰國銅餐具
▲銅餐具 戰國
1991年冬,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為配合齊魯石化公司勇士生活區的建設,在淄博市臨淄區張家莊村東發掘了一座戰國時期的大型墓葬,雖然墓葬槨室被盜,但位於墓室內的陪葬坑儲存完好,出土了一批青銅禮器和生活用具,其中的生活用具設計精巧,製作精緻,表現出戰國時期齊國手工業發達興盛。
這組銅餐具由耳杯、小碟、盤、碗、盒等組成,共計62件。整套餐具分三部分裝在一個銅盒中,設計精巧,製作精良,部分餐具至今保持著青銅原本的金黃色。
黃河,文明起源地,中華母親河。等待疫情結束後,讓我們跨越時間與空間,走進山東,跟著《國家寶藏》與《明版彩繪孔子聖蹟圖》重新認識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