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獨立時代》終於修復的訊息,著實讓人興奮了一陣。楊德昌的所有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部,就是《獨立時代》了。
當然潛意識裡,是喜歡當年那個巧笑倩兮的琪琪陳湘琪吧。
雖然《獨立時代》在大部分影迷中的影響力,不如地位尊崇的《一一》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甚至《恐怖分子》或《海灘的一天》,但它在豆瓣的評分,卻高達8.8,和《牯嶺街》、《恐怖分子》評分一樣,略低於楊德昌電影中最高的《一一》(9.0)。
我基本上每年都會看一次《獨立時代》,當然,每年都要忍受坊間唯一能見的日本版DVD那糊成一團的臺北暗夜畫質,希望明年就不一樣了。
一直都覺得《獨立時代》片尾的鋼琴曲很是好聽,今年這一遍,就多留意了一下,原來,還是可以推測出好多故事的。
《獨立時代》最後一幕,小明進了電梯又按了出去,琪琪也回到電梯口,琪琪說,要不要去FRIDAY喝杯咖啡?兩人緊緊擁抱,然後出字幕,片尾鋼琴曲響起。
這首片尾鋼琴曲,其實是大師手筆,叫《秋天》,臺灣著名音樂家李達濤的作品,也是他自己演奏的。
《獨立時代》是1994年秋天在臺灣上映,而那年的春天,臺灣著名女歌手潘越雲,出版了專輯《秋天》,標題主打歌就是這首《秋天》,詞曲以及鋼琴演奏都是李達濤先生。
《秋天》專輯是阿潘在飛碟唱片的第三張國語專輯。
《秋天》的整張專輯,全部都是李達濤的作品,風格統一,格調雅緻,韻味悠長,充滿古典氣息和人文內涵。很可惜,在1994年那個芭樂流行歌曲登峰造極的時代,阿潘的這張唱片並不好賣,多年過去後,這張專輯卻成為華語流行唱片中,值得細細聆聽的“藝術品”。
《秋天》專輯中最有名的一首歌,反而是最後一首《七重樓》,因為它是瓊瑤劇《兩個永恆之煙鎖重樓》的片頭曲。
這張唱片出版的1994年,正是國際巨頭華納收購飛碟唱片最焦灼的階段,內部震盪非常大。1995年10月,為了安定公司歌手“軍心”,飛碟做了一張《相親相愛》專輯,試圖用愛的大合唱團結旗下歌手,而阿潘就在合唱的歌手中,還站的是C位。
專輯中收了一首阿潘《痴情》專輯中的《美麗的責任》。
《相親相愛》雖然後來成為很有名的合唱歌曲,但依然擋不住飛碟最終被華納鯨吞,歌手四散的現實。阿潘當年錄好的新專輯,拖了近三年,才於1997年發行,名叫《該醒了》,唱片中的《誰辜負誰》,本來是阿潘先唱的,但因為耽擱很久,被飛碟出走高層成立的豐華唱片一手打造的新人張惠妹拿去唱了,改名叫《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並大紅。
而豐華唱片,則承包了《獨立時代》下一部電影《麻將》的全部音樂,甚至還幫男主角張震做了一張個人專輯。
說回李達濤,之所以《獨立時代》片尾用了李大師的《秋天》鋼琴曲,應該和《獨立時代》的導演夫人兼造型設計師蔡琴有關聯吧。
李達濤其實和潘越雲淵源很深。1981年3月,滾石唱片宇宙的天字第一號專輯《三人展》出版,這是一張收錄飛碟唱片創始人吳楚楚、潘越雲和李麗芬的合輯,阿潘在唱片的第二首歌,唱了一首《我的思念》,詞是《阿里山的姑娘》的作詞、著名詩人鄧禹平,曲就是李達濤。
一年多後,蔡琴在海山唱片,出版了自己的第三張個人專輯《你的眼神》,也唱了這首《我的思念》。
十五年後,1996年,蔡琴在點將唱片,將自己1979至1982年間的民歌作品,重新配器翻唱,製作成《民歌蔡琴》發行,竟然不小心錄成了發燒唱片,多年來暢銷不衰,為收購點將的百代公司賺了不少銀子。
《我的思念》就在《民歌蔡琴》的第六首。
李達濤還寫了臺灣民歌時代非常有名的《再別康橋》的曲,最早由範廣慧演唱。範廣慧在“民歌40”演唱會上唱《再別康橋》,是那次演唱會最讓人動容的一幕。
蔡琴也在2009年的專輯《愛像一首歌》中翻唱過《再別康橋》。
1982年,本來在滾石的吳楚楚,以及彭國華合資成立飛碟唱片。1984年,蔡琴加入飛碟唱片,正式離開了民歌領域,進入到主流流行唱片市場,並且非常成功。
1987年11月,蔡琴在飛碟的第五張專輯《時間的河》中,由飛碟老闆吳楚楚和飛碟的主力創作人李達濤聯合制作,李達濤還寫了《月光》(詞:方惠光)和《白》(詞:林鳳鳳)的曲子。
1988年,飛碟攬下了“中國小姐”選美的音樂創作,旗下明星傾巢出動大合唱選美主題曲,而選美的加冕曲叫《美夢成真》,由陳桂珠作詞,李達濤作曲,由當時飛碟四大天后蘇芮、蔡琴、黃鶯鶯和王芷蕾合唱。
李達濤對蔡琴有多重要呢?他讓她拿了金曲獎。
1989年,蔡琴在飛碟唱片推出《談心》專輯,又邀來李達濤寫了《忽然想起你》、《慢舞》、《我心底的窗》等的曲。
憑藉《忽然想起你》,蔡琴獲得了第2屆金曲獎最佳女演唱人獎,而她當年戰勝的,全部都是大金曲,比如阿潘的《你是不是我最疼愛的人》,陳淑樺的《跟你說,聽你說》,還有張清芳的《不想你也難》,以及陳小云的《單身貴族》。
1992年,蔡琴離開飛碟,改投日資的波麗佳音唱片。正好這一年,潘越雲從滾石跳槽到了飛碟唱片,兩個淵源很深,在同時代各自精彩的華語經典女聲,就這樣錯過了當同事的機會。
李達濤早在滾石時代,就和阿潘合作密切,她在個人第一張專輯《再見離別》中,就足足有一半的歌創作來自李達濤,其中就包括潘越雲歌唱宇宙的第一首《老船長的話》以及標題主打歌《再見離別》。
阿潘的第二張專輯,著名的《天天天藍》,還有一首李達濤創作的《一顆砂粒》,早在《三人展》的時候李麗芬就唱過,後來這首歌被飛碟的女歌手葉歡也拿去翻唱了。
多年後阿潘去了飛碟後,自己成立越石工作室製作唱片,交由飛碟發行,自由度還是蠻大的,所以才有了《秋天》這樣人文氣息很濃郁,不太考量市場的作品出現。
《秋天》的裝幀設計也相當古雅,當年發行量極小,現在市面很難見到了。
《獨立時代》片尾曲用的《秋天》的純鋼琴曲,風叔的猜測,很可能是導演夫人蔡琴的推薦,加上導演很喜歡古典鋼琴曲,於是片尾就用的是大師親自演奏的《秋天》。
但是李達濤最有名的作品,是《奈何》,這首歌最早來自巨星劉文正1976年在歌林出版的專輯《她像個孩子》中,李達濤包辦詞曲。
不過《奈何》真正成為金曲,還是因為鄧麗君。1980年1月鄧麗君在歌林出了電影《源》的插曲《豔紅小曲》為名的專輯,《奈何》就收在其中。這張唱片是在臺灣發行。
而沒過幾天寶麗多在香港出版的《在水一方》專輯中,也收入了這首歌。
鄧麗君在很多場合都演唱過《奈何》,之後的翻唱版本也非常多,包括天后王菲在致敬鄧麗君的《菲靡靡之音》中也有翻唱,最新的翻唱來自王若琳去年11月的《愛的呼喚》專輯。
雖然李達濤先生在某某百科連個詞條都沒有,但他依然是華語流行音樂中,相當有分量的一位大師。
2007年,李達濤受邀成為第44屆金馬獎評委。
就在前幾年,大約2012年前後,李達濤還和老友吳楚楚、張桂明等,在臺北每週有固定的民歌演出,並且還上了一些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