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的總和》,好像把一整團拼貼組裝的黑色恐怖包起來似的,光片名就讓我非常地有興趣;事實上也多虧了這片名,否則實在不想花時間在這部片上。
讓我這樣想的主要禍首,就是本·阿弗萊克;縱觀他到此為止的作品,我覺得唯一能讓他成功入戲的角色就是「癟三」,《心靈捕手》、《怒犯天條》,甚至《馴鹿遊戲》裡的角色。
本·阿弗萊克最不擅長、卻也最愛嘗試的,就是「專業人士」,如《記憶裂痕》裡的天才產品設計師,《超膽俠》裡的律師,當然我這樣講就道出了某種刻板印象與相貌歧視。
好像長得像小本就一定得當混混或工人似的(沒有歧視工人的意思),可是至少每次他西裝筆挺、口操術語地在銀幕上表現時,我都覺得他好像穿錯了鞋子似的彆扭。
而到了本片,他飾演的中情局俄國組分析師傑克·雷恩,更是一個遠超過他形象所能處理的角色;能成功飾演傑克·雷恩,目前我首推哈里森·福特,亞歷克·鮑德溫太俊俏以致於容易混淆角色的焦點特性,又是偏見,我承認,然而他還是比本·阿弗萊克多了些通曉術理的靈氣。
要不是這迷人的片名,光是本·阿弗萊克的名字,就足以讓我否定這部電影。
當然,單靠本·阿弗萊克一個人,還不至於毀了整部電影,就像只有科林·法瑞爾還不足以毀了《亞歷山大大帝》一樣,這部電影還是有其他優秀的人坐鎮。
老謀深算的摩根·弗里曼極適合擔任幕僚與智囊的角色,詹姆斯·克倫威爾總統演慣了自然有個樣子,李佛·薛伯比我想象中更適合 飾演秘密探員(起碼比那些只會耍帥的傢伙有說服力多了)。
另外我很喜歡布布魯斯·麥克吉爾,雖然他沒什麼名氣,但卻是個氣勢威猛的演員,他尤其適合演政治人物或司法人員,比方說《驚爆內幕》裡頭短暫卻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綜合這些優質的配角,雷恩反而顯得有些無足輕重了。
事實上,這部片確實比想象中好看。
片頭就開始暗示著,核彈之所以恐怖並不在於大量持有,而在於膽敢使用的意志與決心;利用美蘇兩大強權的猜疑與對立,確實可能造成兩隻巨獸的互相殘殺,我很喜歡後來美國總統在和談的演講中所提的,「驅使我們發射核彈的,從來就不是憤怒,而是恐懼。」
在這裡,戰爭不僅是人類邪惡野心的實踐手段,而代表著人類失去互信與驚懼滅亡的恐慌,但是,正是這種恐懼造成了人類集體滅亡的深刻危機,這是惡性迴圈下的宿命,甚至也反映了賽局中的囚犯兩難。
將會毀滅人類的,不是任何無意識的恐怖災難,而是人類原本用以保護自身利益的強大武力。
不過,這部片畢竟也沒那麼傑出,湯姆·克蘭西的小說往往有詳實的技術細節,短短兩小時的電影只要稍不留意,就會看起來膚淺可笑。
當然這部片沒那麼糟糕,卻也把原本縝密精彩的恐怖陰謀,變成有些莫名其妙的兒戲,好像蘇聯的機隊隨便叫一下就會攻打美國航空母艦、美蘇的溝通渠道真的那麼簡單就會斷裂似的。
劇情類似、但牽涉規模較小的《紅潮風暴》因為焦點清楚、衝突明確,反而更為精彩服人,這是《恐懼的總和》非常可惜的地方。
倒是在看完之後,我的一貫想法浮現腦海,那就是:與其擁有千百個堅固的盾,不如有一把無堅不摧的利劍,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兇獸的數量與力道,還不如讓它們自己知道,我們有一死的決心與不容忽視的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