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從《鏘鏘三人行》到《圓桌派》,不變的是幽默博學的“名嘴”竇文濤。

主持人竇文濤自己在節目裡說“我就是個沒遠見的人,要是有遠見我早就不做《鏘鏘》了,我多少從鳳凰出去的同事現在發財了。”

“沒有遠見”的竇文濤做了19年的《鏘鏘三人行》,甚至在《鏘鏘》停播後仍堅持做與其相似的節目《圓桌派》。

依舊是“一張桌子,三兩好友,圍桌閒談”。熟悉的面孔,熟悉的風格,一切好像都沒變。

但說《圓桌派》不是當年的《鏘鏘三人行》者不在少數,那麼如今的《圓桌派》究竟是不是當年《鏘鏘》的味道呢?

那些年真實的《鏘鏘三人行》

“一張梯形的方桌,桌上三個馬克杯,還有圍著桌子的三個椅子。”就是《鏘鏘三人行》最初開播時的全部,也是《鏘鏘三人行》19年的常態

那還是電視節目追求正派的1998年,不論是節目內容還是主持人都追求新聞節目嚴肅,正派的作風。《快樂大本營》剛剛開播一年,我國的娛樂節目方興未艾

就在這個時候,竇文濤帶著他的節目《鏘鏘三人行》走入了觀眾的視野。

作為談話節目,《鏘鏘三人行》一反常態,用“俗人閒話”的方式研究熱門新聞事件或社會熱點話題。

19年的節目生涯,《鏘鏘三人行》選題可謂無所不包。

在網紅大行其道的2015年,《鏘鏘》做了“網紅全靠整?竇文濤探秘網紅特徵”。

在問題疫苗事件出現後,《鏘鏘》做了“問題疫苗與社會保障”。

不論是國家大事還是身邊小事,只要大眾關注,《鏘鏘》就一定會講。

知乎上看《鏘鏘》多年的觀眾說到“不管發生什麼大事小事,都想聽《鏘鏘》怎麼說。”

不僅說,還說得真實、深刻。

主持人竇文濤由疫苗事件的現象聯想到在面對社會問題時,部分人漠不關心。

堅持”詩和田野“的生活態度,一句“孩子都沒了詩和田野還有什麼用”道破了這些人逃避社會責任的本質。

但正當觀眾相信詩和田野沒用時,梁文道又接過話頭,說詩和田野有用。

說這句話的本意是讓我們在面對瑣碎生活的間隙不要忘了尋找詩和田野,即便去不了遠方,也不要丟掉生活的詩意。

《鏘鏘三人行》就是這樣,談論問題從不是泛泛而談,主持人和嘉賓都力求用舒適風趣的口吻把觀點講述給觀眾,同時探討角度豐富,表述態度真誠。

在觀眾相信一種觀點時又用另一種觀點輕輕“敲打”觀眾,告訴他們問題還可以從另一個方面理解,看待問題的角度不是單一的

在《鏘鏘》,再“高大上”的議題也能變得風趣易懂,這裡沒有晦澀的專業名詞,沒有故作高深的專家談話,有的只是三兩好友閒話家常。

博學如梁文道、許子東,耀眼如馮小剛、姜文,到了這裡,都會被主持人竇文濤真實、風趣的態度感染,放下平時面對媒體的“面具”,展現真實的自己。

《鏘鏘》的真實不止體現在議題和嘉賓說話狀態的真實,還體現在嘉賓選擇的多樣化

節目裡什麼人都去過,有刑偵心理學家李玫瑾,有中西方美術研究員曹星原,還有像馬未都、梁文道這樣的知識分子,甚至有一期還請了開“按摩店”的女老闆唐曉燕。

在嘉賓的選擇上,《鏘鏘》幾乎沒有設限,只要你對這個話題有想說的,都可以坐下來談。

面對這些來來去去,性質不定的嘉賓,竇文濤自己說到:“各人的處境都非常不一樣的,一個人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多大程度是他自己選的,多大程度是他不得不做的,多大程度是你可以評判的,你就真的立那麼高麼?”

有網友這麼評價《鏘鏘》:在這裡並不需要批判哪一種觀點是對的或是錯的,也並非要有一個明顯的價值觀疏導,它只會把更多的可能性放在你面前。

《鏘鏘三人行》就是靠著這樣的真實和豐富陪伴了觀眾19年,它隨性風趣的風格得到大量觀眾的接受和喜愛。

它探討問題時多面深刻的見解更是令其被《新週刊》譽為“15年來中國最具價值的節目”。

但就是這樣受觀眾喜愛多年的《鏘鏘》卻在2017年不得已停播了。

短短兩行字宣告一個19年節目的落幕,《鏘鏘》停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新媒體衝擊和國家對電視節目的調控等大環境因素。

陪伴了大家19年的《鏘鏘三人行》就這樣在17年默默落下了帷幕。

初時有不少老觀眾說一定要等《鏘鏘》回來,可他們最終沒有等回來《鏘鏘三人行》,倒是等來了也極富《鏘鏘》特色的《圓桌派》。

熱點變為話題,《圓桌派》和《鏘鏘三人行》還是一個味嗎?

在《圓桌派》的錄製空間,圓桌取代了《鏘鏘》的梯形桌,名嘴竇文濤品上了茶,焚上了香,談話的朋友由三個人變成了四個人。

小桌子上也不再是僅有水杯,還添上了四時水果。

節目由談論熱點時事變成了談論話題,主題內容更加貼近生活,如星座、飯局、缺錢等。

當然,在生活化的大前提下《圓桌派》亦不缺少必要的思辨性和哲理性。

例如有一期談論“要不要跨出舒適圈”,嘉賓和主持人從影視行業“走紅毯”的情況談起。

談到當下社會文化氛圍的變化,談到何冰等中年的影視行業工作者會怎樣看待“被時代拋棄”的現實。

整期節目“金句頻出”。何冰先生說“危險意味著進步”、“人到世界上不是來演完美的,而是來經歷的”。竇文濤說“不走出舒適圈你就會退化成嬰兒的狀態。”

談話真正做到了“淺入深出”,從身邊小事裡發現人生哲理,生活智慧,既引導了嘉賓,也點醒了觀眾。

在這一方面,《圓桌派》和《鏘鏘三人行》一樣,做到了“告訴觀眾別人想什麼和怎麼想。”

也如《鏘鏘》一樣,幫助了太多“跟不上變化的普通人”去認識世界,認識生活。

不僅如此,《圓桌派》還做到了《鏘鏘三人行》電視播放時期無法做到的“互動交流空間”。

《圓桌派》作為名嘴竇文濤和優酷“看理想”攜手打造的人文節目,因為優酷“彈幕”的存在而具有電視節目無法擁有的“互動效果”。

記得在《圓桌派》第一季剛剛播的時候,竇文濤焚香用的是打火機。

然後沒過多久,竇文濤的點火工具默默換成了火柴。

正如優酷泛文娛內容中心總經理幹超所說:“我們今天不是在用文化手段給別人上課,也不是用新聞手段改變世界。每個觀眾看的時候,會覺得你講這些話是在關心我。”

網際網路興起的最大好處之一就是“讓每個人發聲變得更加容易。”

在當下這個網際網路時代,人文節目的播出早已不是你播我看,彼此之間互不相交

而是彼此交流著,把節目越辦越好,充分尊重觀眾的意見和建議。

尤其像《圓桌派》這樣的主題談話節目,更不能置觀眾的聲音於不顧。

或許今天我們看到的只是“由打火機換成火柴”這一小小的改變,但背後其實蘊藏著在網際網路時代如何做好人文節目的“大智慧”

從《鏘鏘三人行》到《圓桌派》,時間過去了很久很久。

不論是當年《鏘鏘》的觀眾還是主持《鏘鏘》的竇文濤都由青春年華邁入了中年甚至老年。

《鏘鏘》幾乎陪伴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有許多人說如今的《圓桌派》比不了當年的《鏘鏘》,說《圓桌派》的選題沒有《鏘鏘》貼近時事,探討內容沒有《鏘鏘三》深刻

但或許只有竇文濤和他的朋友們知道,不管是《鏘鏘三人行》還是《圓桌派》,他們想要帶給觀眾“應該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理念沒有變

想要告訴觀眾“別人想什麼和怎麼想”的願望沒有變。

即便節目時長變了,節目主要探討的內容變了,但由《鏘鏘》傳承下來的精神還在。

只要風趣幽默的名嘴竇文濤還在,只要想與觀眾交流的那顆真誠的心還在,今天的《圓桌派》就還有當年《鏘鏘》的味道。

17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左小青離婚原因!是因為10年只生一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