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1月讓我們吃飽了各種瓜,好瓜壞瓜,而且其中有一個關鍵詞「孩子」,而就在1月28日,郎朗和吉娜,也官宣生子:“家庭音樂會的小聽眾,他來了~”
一瞬間,網友的各路祝福齊到,滿是對這組神仙鋼琴家庭的期待羨慕之情:
01當我們還在瘋玩的年紀,零食、動畫不間斷的時候,郎朗都已經開始在鋼琴界發光了。
受聘於世界頂級的柏林愛樂樂團和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的第一位中國鋼琴家;
在白宮現場彈奏《我的祖國》;
不到20歲,被美國《芝加哥論壇》稱讚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年輕音樂家”,與貝多芬、肖邦、李斯特齊名…
作為世界TOP級的鋼琴家,郎朗曾在白宮現場彈《我的祖國》;和金屬樂隊Metallica合作,燃炸格萊美現場;也曾以一曲“拉三”(最難的曲子)打臉那些諷刺過他的人。
這個平凡家庭出生的音樂天才,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天賦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的父親郎國任。
郎朗很小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興趣。在2歲半時就被動畫片《貓和老鼠》中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所吸引,從而對鋼琴演奏者的手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無師自通地在家裡的國產立式鋼琴上彈出了基本旋律,從此,由父親郎國任對他開始鋼琴啟蒙。
於是,郎朗3歲開始學琴,師從瀋陽音樂學院的朱雅芬教授;5歲第一次參加東三省少年兒童鋼琴比賽,獲得第一名...
在培養郎朗成為音樂家的道路上,郎爸沒有過一絲動搖,為了給兒子提供更好的幫助,在郎朗9歲那年,郎國任做出了一個令人驚掉下巴的決定:辭職,帶郎朗去北京尋訪名師尋鋼琴。
郎國任絲毫不相信什麼勞逸結合的教育理論,他還是堅持他的鐵腕教育。
郎朗每天必須把絕大多數時間都投入到練琴上,不能有絲毫的鬆懈,否則就會遭到郎國任無情的訓斥。
對於一個9歲的孩子來說,愛玩是天性;即使再有天賦,每天重複著枯燥的練琴動作,也難免新生厭煩。
這沉重的壓力,終於在後面徹底爆發,但郎國任為了逼迫兒子刻苦學琴,甚至不惜威脅兒子:“你不好好練琴,那你就去死!”
郎朗面對這樣的父親充滿了恐懼,他整整3個月沒有觸碰鋼琴,直到父親軟言求和,他才繼續開始練琴。
成名後的郎朗,多次在公眾面前表示:“有些能力的確是天生的,但天賦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透過更少的努力去獲得更大的成就。”
郎國任的夢想,終究是實現了,但他究竟是不是一個好父親,成為很多人心中的疑問。
沒有他的不斷施壓,就沒有今天的郎朗,但是他孤注一擲和嚴厲苛責,又讓人覺得不太人道。
有人說,他是一個殘酷的父親;但如果郎國任再次選擇,我覺得他還是會做同樣的決定。
02童年的缺失,為郎朗練琴空出了大量空間,可是我們也發現,郎朗近幾年執著地上了各檔綜藝節目;他開大師班,對孩子們又特別地寬鬆。
你會發現,他在綜藝裡重新享受遊戲,在與孩子的互動中,體驗自己童年缺失的部分。
有網友專門統計過鋼琴家郎朗在接近1年的時間裡接了42檔綜藝節目。
別人問他為啥參加綜藝,他說:“我覺得挺好,我小時候逝去的時間像是能找回來點兒”
被逼著練琴的郎朗長大了,也許是因為學鋼琴太過艱辛,長大後郎朗開始在綜藝裡“放飛自我”:
他會在綜藝節目裡,和妻子吉娜穿上了學生制服,想象自己的另一個少年時代。
在另一個綜藝節目裡,他索性扮成哈利波特,郎朗說:“我一直想扮演哈利波特”
而在《親愛的小課桌》裡,甚至和一群小學生一起寫作業。
他教孩子說英語,滿口輸出的都是東北味兒英語,自帶幽默Buff。
教孩子數學,不會要求孩子認真思考,反而寬鬆到願意直接給答案。
很多爸媽或許會覺得郎朗這也太溺愛孩子了,但一想到那個8歲就要練一整天琴的自己,他恐怕是不想現在的孩子,還受那份苦吧。
憨厚、親民、可愛、接地氣……這一切,跟那個聚光燈下鋼琴大師的形象,相去甚遠。
很多爭議隨之而來,很多人在螢幕前議論紛紛
“他是不是想帶老婆進娛樂圈啊!”
“哪哪都能看見郎朗,太煩了!”
“鋼琴家不練琴,變成綜藝咖,太墮落了!”
其實,郎朗不止一次迴應過這件事:“我首先呢,我非常感激這個節目。因為我從小,'童年感'不是特別強,主要還是彈琴。有童年,但是出來玩的機會很少。”
郎朗說,“自己活了快40年了,一共只春遊過兩次”。
每次都是隻玩了一會會,就被接回家練琴了。他還說,自己對童年照印象特別深刻,那是第一次登長城,但是卻玩不盡興。因為“我特別緊張,想玩又不敢太玩”。
郎朗除了用綜藝彌補童年的缺失,為了避免其他孩子經歷他那樣的童年,成名後,他還熱衷於用特別寬鬆的辦法引導孩子去享受音樂。
比如,他會用一種「返老還童」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興趣,來給孩子說曲子。
這個被逼迫彈琴的鋼琴大師似乎在用他的人格魅力告訴當代雞娃的爸媽們:
“讓音樂成為一種樂趣,而不是束縛孩子的枷鎖。”
所以,郎朗教孩子,很多時候,就自己先變孩子,用孩子的視角,帶著他們去感受音樂。
03跨年的微博電視劇盛典上,郭麒麟霸氣喊話“老子”郭德綱:“我有一句話得囑咐一下我父親,您老別瞎得罪人,回頭人都算在我腦袋上。”
滿堂鬨笑,老父親郭德綱也心甘情願地做了回捧哏。
看這父子倆“一捧一踩”相互調侃,都紛紛表示這樣的父子關係也太讓人羨慕了吧!
但其實,看似和藹可親的老父親郭德綱是圈裡數一數二的“虎爸”。
在郭德綱闖蕩北京的那幾年,郭麒麟是和爺爺奶奶一起過的。後來當爸的終於在相聲界打下了一片江山,就立馬把“太子爺”郭麒麟接了過來。
沒有想象中的溺愛,在江湖上跌爬滾打過的郭德綱,給郭麒麟的第一份見面禮,就是像座山一樣的規矩。
“見到長輩要說您,在家不能說髒字、蹺二郎腿;
師兄來了必須站起來打招呼,還得給他們端茶倒水;
師兄們跟父親談話,他是小輩必須站著聽,還得安安靜靜;
連吃飯時,好東西都輪不到他,得等師兄們吃完了他才能吃。”
好不容易得到父愛的小郭麒麟,小心翼翼地守著父親立下的規矩,連常見的叛逆期都沒有,一晃就長成了大人。
當年他和師兄同臺表演相聲《陰陽五行》時就遭了冷場,郭德綱看到他出錯,非但不安慰鼓勵,反而還劈頭蓋臉地訓了一番。
很多人說,郭麒麟有一萬種變換的可能,但他在磨練中走了過來,成了獨一無二的郭麒麟。
和華少錄製一部訪談綜藝,郭麒麟率先端起了茶壺為華少倒茶;郭麒麟是主也是後輩兒,先為客人和前輩的華少倒茶是禮貌;只是沒控制好力度,茶水倒滿了。
郭麒麟趕緊把這杯端到自己跟前,又給華少倒一杯:“不好意思,我喝這杯。”
在《王牌對王牌》中,郭麒麟一個下意識的手勢,謙虛有餘,大方又得體。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到老。
棍棒打不出孝子,但規矩可以成人。
04在《親愛的安德烈》中,龍應臺寫給兒子一段話: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作為父母,我們不過想要孩子在以後多一份生活的底氣,多一份生活的選擇,在他孩提時代,我們理應教會他學會堅持、懂得自律!
讓孩子參與選擇,一起制定目標
讓孩子自己參與,這個是幫助孩子堅持下去的重要一步。和孩子商量一起制定計劃,並嚴格執行,久而久之,這些所謂的計劃就變成孩子內在的習慣。 董卿曾說:“我基本上保持每天睡前1個小時閱讀,雷打不動的。很多人問我怎麼能堅持的,其實無所謂堅持不堅持,這是一個習慣罷了。”
父母以身作則,做好榜樣和陪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身體力行的告訴孩子,這條路不止你一個人,爸媽也在陪著你。
教育,從來都不是說說而已。教育孩子,身教的力量遠遠大於說教。
每次軒軒練字的時候,我都在她身邊一起寫,偶爾我會故意寫錯讓她“找茬”。
在孩子成長的同時,我們父母也是在成為更好的自己。
讓孩子體驗一些“成功”的滋味
在孩子學習中,做得好的地方,該表揚的時候,我們不要吝嗇讚美之詞。
可以根據需求帶孩子去參加一些小型比賽,讓孩子感受競技的氛圍,在檢驗學習成果的同時還可以結交到小朋友。
教孩子學會堅持
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決定孩子未來的,並不是智商,而是堅持。
在孩子遭到挫折失敗後,我們也要多和孩子說“堅持,不要放棄”,告訴孩子,努力了不一定有收穫,但不努力一定沒有收穫。
胡可曾上傳兒子邊哭邊練琴的影片,影片中,安吉抹淚的同時不忘彈琴的倔強模樣,真是讓老母親心疼。
正如胡可所言:“我們不需要執著一定完美的結果,卻要擁有堅持的品質。”
現如今,在我們看到那麼多虎爸虎媽下成長的孩子,為他們感到心疼的專家們跳出來提倡“快樂教育、尊重孩子”。
可是家長真正懂嗎?孩子的天性就是自由、愛玩的,對一些束縛他們的事物都會有潛意識的牴觸,可是他們還無法正確認識這個世界呀。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的童年很短,我不想讓他們日後回想起來,自己的童年不是那麼的五光十色,他不喜歡,我就不讓他做,他喜歡、他開心是最重要的!
可是不喜歡=不快樂,孩子喜歡就是快樂教育。我們忘記了成就感帶來的快樂也是快樂,堅持努力後,得到的結果才是真正的快樂。
釋放孩子的天性,是教育中最大的騙局。
郎朗曾說:“我小時候有陰影,怕,特別怕,一怕就不敢彈了。我不敢說彈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快樂的,光苦誰願意當鋼琴家,苦盡甜來太晚了,已經荒廢了很多人的希望。”
從他近幾年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的形象中看,他大機率是不會成為郎爸那種的極端虎爸的,而是在尊重孩子意願的基礎上,進行快樂教育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