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是2018年上映的一部電影。在官方的解讀中,影片主要試圖表達四個不同時期卻同樣出自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在時代背景下對青春滿懷期待、在矛盾與掙扎中面向未來。
然而,在這部充滿理想與奮鬥的電影中,藏著一段滿目瘡痍的市井婚姻:
妻子劉淑芬付出過度,在得不到迴應時恨不得將丈夫的事情抖落得人盡皆知;
丈夫許伯常玩得一手高超冷暴力,在無法獲得自由後在心底殺了原配千次萬次。
這段婚姻中,許伯常的冷暴力、劉淑芬的潑罵,共同鑄就一把刀,將原本的情分三三兩兩剪光。
他們的結局很慘,劉淑芬跳井而亡,許伯常嘶聲哭號,這段婚姻以最慘烈的面目結束了。
劉淑芬:"我只是個渴望好好過日子的女人"劉淑芬,人如其名,賢淑得彷彿透出芬芳;長相普通,跟村兒裡其他的"淑芬"也沒區別。
她與許伯常有婚約,是農村苦出身。
經年相處中,一個青春少艾,一個血氣方剛,他們也曾覺得彼此是最般配的。
這時候,情郎提出,想要讀書。劉淑芬沒有什麼大文化,她從小受到的教育便是"男人說啥就是啥",何況,眼前這個躊躇滿志的少年是她未來的丈夫呢?
沒有想一想家裡缺一個勞動力會吃怎樣的苦,她咬咬嘴脣道:"許大哥,你只管去念,一切有我。"於是,她開始節衣縮食、努力掙工分,用微薄的收入補貼情郎的寒窗苦讀。甚至,她會以準兒媳的身份時常出入許家,幫著割麥子軋花生。
日子雖苦,滿心歡喜:我與他夫婦一體,他好不就是我好麼?
彼時,許伯常一定也曾用"以學業為主"來搪塞兩人的婚事。隨著年齡逐漸增大,劉淑芬開始慌了。許伯常如期畢業,當上了中學老師,身份的轉變讓他不再有農村出身的自卑,他出人頭地了,不再需要劉淑芬的照拂也不想結婚了。
然而付出了一切的女人又怎麼肯?劉淑芬豁出性命拿著剪刀,大有"要麼你死要麼我死"的氣度,強迫心上人跟自己結了婚。
彼時鄉下人思想單純,想得只怕也是床頭打架床尾合,以為捱過了結婚這道坎,他們或許還能好好過日子。沒想到,許伯常的抗爭延續到了婚內。
劉淑芬在婚姻中,把自己掰開揉碎折騰得近乎分裂:她包攬全部家務,洗衣做飯,自己為了節省口糧用鹹菜沖水喝,她不遺餘力地示好,總希望有個她遞出話頭的瞬間,許伯常突然成了呵護自己的丈夫。
可是不是啊,壓抑成疾,她開始打,開始罵,彪悍地人盡皆知。門關起來的時候,她低聲嘶吼:你說要對我好一輩子,就這樣變了嗎?
其實,實在不能怪劉淑芬愛得沒有底線,在舊時代背景下,女性被賦予的價值就是"照顧"、"生養"。當她走入婚姻的那一刻,形似妻子,心似母親,她恨不能搜刮腸肚傾盡所有的讓丈夫感覺到愛。她甚至可能嘗試過獻身,第一次用剪子,第二次用孩子,一次次地把丈夫留在自己身邊。
可是這樣的感情形式之所以不再成立,是因為它有巨大的bug:
1. 許伯常雖然執拗,但也默默接受了許多劉淑芬的好。可以說,他們互相嘗試用劉淑芬的"付出"來壓制根本過不下去的日子。因此,許伯常會將劉淑芬的"力有不逮"無限放大,一併踩毀原有的恩情。
"付出"實在不是什麼褒義詞,當你貼上付出到底的標籤便意味著,你離這段情感越來越遠。
2. 影片中有一個細節,兩人年輕時,也曾擁有共同的愛好——拉手風琴。那時候的兩個人,或許曾經有過共同語言,唱蘇聯的曲子,吟明媚的春天。可是這段感情走過夏季,劉淑芬以為,那些"風花雪月"就不必存在了。她用付出先堵住了許伯常的嘴,後又用忙著掙錢斷了自己前進的路。人生可以有很多追求,她要求自己只在家庭裡打轉了。
她對誰都好,唯獨對自己不好。因此別人的輕賤來的那麼理所當然。你說劉淑芬無辜嗎,並不。
3. 劉淑芬對丈夫,存在著"家暴"。她不是以傷害肉體為目的的,她只恨打不醒對方的靈魂。可惜她在丈夫身上學到的是,最深的傷痕來自無聲,最有利的反抗也是無聲。這樣的一個好女人,其實離開再來過也沒什麼關係。我們知道她不是捨不得丈夫賺回的那些糧票,只是我們不知道她究竟是捨不得自己的付出,還是太沒有自信。
許伯常:"我只想在自由時代擁有自由婚姻"
許伯常也不知道自己從什麼時候發生了變化,也許是看到女學生青蔥的笑靨,轉過頭卻是劉淑芬蒼老的面容;許是他和同事們暢談泰戈爾,轉過頭是劉淑芬在跟他說菜又漲了價,只能屯點大蔥。也許..也許...
接受了新思想的許伯常對這段婚姻的不滿也許來自兩部分,一方面,他渴望擁有一個靈魂有香氣姑娘作伴,就像那些會用香皂洗頭髮的仔細女孩,對生活與夢想有更高追求;另一方面,他與劉淑芬的婚姻,是包辦。包辦二字總是摻雜了那麼些不情不願,儘管他早已心安理得得享受著丈夫的特別待遇。
他嘗試開口被拒絕,學識告訴他不能動手,於是他冷著臉,不再多跟對方說一句話。
他能有多過分呢?他從來不碰劉淑芬,將他們的所有東西分得清清楚楚,她是她的,他是他的。淑芬把自己的杯子打破,他寧願用碗喝水,也不願意碰對方的杯子。
人道是"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可是冷暴力,是比語言更能把人凌遲得體無完膚的"工具"。
如果說,王敏佳的悲劇是劉淑芬這個本分婦女一輩子唯一做錯的一件事,那麼許伯常就是推她的那個人:
1 生活不是隻有詩情畫意,更多的恰如劉淑芬所承擔的那樣,即便不是滿目瘡痍,也是雞毛蒜皮。許伯常之所以有空出來的時間想情懷,無非是因為劉淑芬把生活的重擔一肩挑起來。他不用操心餓肚子、不用計算著一張布票能給家裡添置些什麼,更遑論那些個柴米油鹽。他的清高與輕蔑,都不食人間煙火。
2高知分子選用的冷暴力,絕對"傷人"於無形。
殺人,誅心。他本以為冷漠只是一種反抗,然而這讓劉淑芬以為自己,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人。
3許伯常的人性中,隱藏著懦弱。
當王敏佳試圖"站出來"為老師"打抱不平"的時候,許伯常的內心或者有一絲竊喜:我可以擺脫這個女人了。當這種利己主義蓋過人性,也就造成了王敏佳毀容、劉淑芬跳井的悲劇。
說到底,他的渣隱藏在善良之下,他的懦弱藏在正義之下。
倍感諷刺的是,這個包裝良好、氣質儒雅的老師,才是整段故事中最齷齪的人。
結語這段婚姻不長,情節也不算曲折,但足夠諷刺,也讓人心有慼慼。
他們婚姻致命的問題在於,兩個人心中的發聲源都是"我",而不是對方,缺少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導致他們的情緒、奉獻、妥協始終是單向流動的。
婚姻這回事,到底是一門深不見底的學問,且行且修行。最後奉勸小可愛們三句話:
1、 在這個年代,"付出"已經不稀奇了,堅持底線、保有自我,最珍貴。
2、 溝通很珍貴,平心靜氣聊一聊,無非釋懷或者好聚好散。
3、 語言的刀子、揮出去的拳頭,一樣也不要忍耐。
共勉
END
半碗:減肥只吃半碗的老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