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如意”這四個字,對於人們來說,是常用的祝福語。
它還可以是一首歌的名字,也能夠是一部好電影的名字。
在春節來臨之際,曾經執導過《煎餅俠》、《縫紉機樂隊》的導演大鵬,選擇在“春運檔”上映電影。
在打造影視作品的道路上,大鵬給予觀眾很多不一樣的驚喜。
這一次,也不例外。
可看完預告之後,很多人的表情都會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懵”。
擅長走喜劇路線的大鵬,在這部新電影的風格上,卻不走尋常路,打造出另類、新穎的題材走向。
這真的是大鵬執導的電影嗎?還真是。
《吉祥如意》
沒有走進春節檔,卻在“年味”的道路上打造出了屬於觀眾的年味感和親情感,但大鵬想要表達的不僅於此。
作為一部文藝片,《吉祥如意》拍出了屬於文藝片的現實主義。
作為打造過優秀作品的導演大鵬,這一次採用親身經歷作為故事的題材,來展現中國式家庭的“原汁原味”。
與此同時,《吉祥如意》也戳中了大眾話題,那便是“養老”。
走文藝片風格,卻打破了第四面牆,大鵬執導的《吉祥如意》,到底如何?
01 劇情與贍養
《吉祥如意》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作為大鵬首次執導的現實題材文藝片,影片要講述的是導演回東北農村老家,將一家人如何過年的景象給拍出來。
然而就是這一段過程中,一系列意外讓整個故事的內容走向,變得與此前的設想完全不同。
本片的主人公原定為姥姥,但因為意外情況的發生,讓主人公從姥姥變成了三舅。
《吉祥如意》是大鵬親身經歷的真實事件,全片只有一位職業演員,其他成員均是非職業演員,都是大鵬的家人。
在這個電影內容裡,大鵬想要拍姥姥如何過年,在這個春節的日子裡,所要講述的故事。
但因為意外發生,鏡頭的主人公,轉而對準了三舅。
“三舅”王吉祥是姥姥養育的五個孩子中,家庭條件最好的一個,但因為生病變得神志不清,妻子與其離婚,女兒選擇離開。
王吉祥與母親倆人住在一起。
同時,大鵬也將這個話題透過熒幕拋向觀眾,引發思考。
春節作為一年中的“大日子”,每個人都希望身邊的人能夠吉祥如意,盼望早日回家。
然而各種各樣的情況,導致昔日的家鄉“可望不可即”。
與此同時,贍養老人、養老話題也是當下人們的熱議物件。
02 《吉祥》與《如意》
電影《吉祥如意》被分為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是《吉祥》,後半部分是《如意》。
《吉祥》將鏡頭對準家人、身邊人的大鵬,透過鏡頭向觀眾展現了中國式家庭另類的特性,也就是矛盾與苦惱。
《吉祥如意》裡的吉祥,是取自“三舅”王吉祥的名字。
而前一半的《吉祥》內容,皆是圍繞王吉祥和身邊親人的內容開展。
說是電影,但《吉祥如意》更像是紀錄片,確切地說,它是由電影與紀錄片組成。
透過《吉祥》,你能夠看到中國家庭的縮影,每個走進電影院的觀眾,都能夠看到與自己相關的、熟悉的影子。
與此同時,你也能夠看到思緒複雜的“親情”內容下,蘊藏遺憾的元素在裡面。
贍養問題是《吉祥》裡的關鍵元素,也同樣是現實中大多數人都會面臨的親情話題。
我們能夠透過王吉祥兄弟姐妹的談話,看到感情的裂痕與破碎感。
但內容展現更多的,是血濃於水、骨子裡的那份有血緣的親情關係。
演員張譯曾表示,《吉祥》讓大家感受到溫暖,《如意》卻勇敢將這種溫暖敲碎,最後又讓大家回到根上重新感受溫暖。
那麼,作為電影的後半部分,《如意》到底是什麼。
《吉祥》是大鵬拍攝的電影內容,而《如意》則是以大鵬如何拍攝《吉祥》的角度,去展現出整個電影想要表達的內容。
但它並非花絮或者側拍。
從不同意義的角度上來看,《如意》其實是打破電影的第四面牆,它能夠讓觀眾更能夠了解到,大鵬與《吉祥》的兩個角度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同時,親情關係中的“疏離”,也在《如意》中盡顯無遺。
03 文藝片的現實主義
透過電影《吉祥如意》,你能夠看到撲面而來的沉重感,彷彿與標題格格不入。
但它卻展現了中國式家庭的完整性。
走文藝片風格的《吉祥如意》,被注入了現實主義,使內容變得更加有說服力。
《吉祥》與《如意》像是兩段故事,但它們卻以“真實”和“夢幻”兩個元素交織在一起,展現出二者不可分割的獨特性。
觀眾透過熒幕去看內容,更像是在看一部“真實”的戲劇,一部在文藝片風格下展現出來的極具現實主義。
但對於大鵬而言,電影《吉祥如意》有著多重意義。
它既是文藝片風格,也有現實主義題材,更是源自導演本身的真實經歷,還有那些複雜的情緒。
沒有劇本、只有方向的《吉祥如意》,背後是大鵬在創作上的自我顛覆,打破電影邊界、第四道牆的“天意”。
即便刨去所謂的“拍天意”、第四面牆、文藝風格,《吉祥如意》也在模糊與真實的界限中,創造出對於觀眾來講,是一種極具真實的戲劇性感受。
綜上所述,《吉祥如意》是一部值得在電影院觀看的優秀作品,達到8分以上的水準,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這裡,你能夠看到“敲碎的溫暖”,亦能從中找到那些熟悉的身影、熟悉的感覺。
它不是觀眾既定印象裡的那種喜劇片,但它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