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整部劇只有23集,在當今動不動電視劇就五十集以上的大環境下,可以說是一部短小精悍的主旋律的電視劇了。
以至於該劇完結之後,觀眾們紛紛要求:注點水吧!
說實話,《山海情》短短的23集中,無論從道具,還是從演員,都給了我們源源不斷的驚喜。
不過,今天多米諾要和大家聊的卻是編劇的功力。《山海情》前後的對比呼應,堪稱一絕。
俄國的戲劇家、小說家契科夫關於劇本創作有一個著名的觀念是:
如果在第一幕裡邊出現一把槍的話,那麼在後面槍一定要響。
換言之就是:戲劇中的一切細節都要發揮作用。
這句話,在《山海情》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李水花全家的境遇對比大家還記得《山海情》中第一個章節的最後一個鏡頭嗎?
沒錯,是安永福被砸到了沙土中。水窖曾經承載著安永富多大的希望,這一幕就讓水花的生活有多麼地絕望,安永富殘疾了。
這個鏡頭中是漫天的黃沙,與水花撕心裂肺地吶喊,混合著刻畫出來的悲涼。
而在第二個章節的最後一個鏡頭,是安永富站了起來,水花的臉上不再是無所適從的驚慌,而變成了欣慰的笑容。鏡頭裡,只是一個小超市的一角,卻在溫馨中迎來了踏實的希望。
馬得福兩次會議的對比為了吊莊的事情,馬得福第一次臨危受命和馬主任到了湧泉村。
全村的會議,是馬喊水勉為其難地召集起來的。
馬喊水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兒子馬得福的仕途。
所有村民的態度更是明顯,那就是敷衍。
於是,因為一隻蚊子,到底叮出了什麼成果的問題,會場上竟然都鬧成了一團。馬主任想阻止,怎奈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不在吊莊這件事上。
與其說,那是一個吊莊的動員大會,還不如說是一個全村人發牢騷的大會。全村人都說著陝北的方言,沒有人會在意主任或者馬得福說了什麼。
再觀結尾篇章,也是從馬得福組織的一場招商會開始的。目的是為了向外界推薦閩寧鎮的葡萄酒。會場氣氛很熱烈,但絕對是秩序井然的。
馬得福說的是眾人都能聽懂的“陝普”,眾人對閩寧鎮的普通酒都非常感興趣。
形成強烈對比的當然還有兩場會的環境差異。顯而易見,一個是在黃沙漫天的空地上;一個是在燈光明亮,觥籌交錯的會場裡。
出葡萄酒與種蘑菇的產業對比說到這,大家有沒有記起來,當初村民種蘑菇的情節。經過專家和村民的共同努力,蘑菇批次產出了。可是,市場就那麼大,供大於求,必然會導致蘑菇的價格下降,甚至是顆粒無收。
而且,一沒有儲存的冷庫,二沒有運輸的方式,很多人只能看到蘑菇爛到自己的棚子裡。眼看著自己所有的努力,就這樣毀於一旦。
結尾處的閩寧鎮就大不相同了,不僅產葡萄,還出葡萄酒。既佔了基礎產業,又進軍了上游市場,在市場上形成自己的優勢,更做出了自己的品牌。甚至,葡萄酒已經暢銷到了海外。
政府找飛機和尕娃的運輸公司的對比之前的蘑菇要運出這戈壁灘,是需要政府層層協調,才會在飛機有空位時,才給能運出去的。
再看結尾處,開著運輸公司的尕娃那是忙得不亦樂乎。
大家為了找孩子,集合的地方是在高速路口,足以證明了閩寧鎮的交通運輸業已經非常發達。農副殘片生產出來,再也不愁運不出去了。對於運輸這一部分,閩寧鎮已經有了自主權和優勢。
農民蓋房子和得寶做工程的對比馬得寶是一個非常有經濟頭腦的人,哪個行業賺錢,他就能往哪個行業裡鑽。
不種蘑菇之後,馬得寶一直從事的是建築行業,就說明閩寧鎮有好多工程需要動工。
當初吊莊時,村民連建房子的錢都沒有。結尾處,馬得寶給閩寧鎮建的酒莊已經預驗收了,簡直是天壤之別。
看來,閩寧鎮接下來要涉足旅遊產業了。
醫療水平的對比水旺不僅在媳婦的支援下開起了藥店,還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開起了醫院。
對比當時整體遷村之時,李家太爺喝農藥用拖拉機往村外運的情節,是不是也是很好的呼應。
缺醫少藥的事情,對於閩寧鎮來說,早已經成為了歷史。
教育水平的對比之前的湧泉村的白老師,只能看著李水花輟學,被賣到鄰村當媳婦。只能拼命阻止十四歲的女娃去福建打工。面對村民們的愚昧,他能憑藉自己一個人的力量,來宣揚教育的重要性。
雖然,結尾處沒有出現白老師的鏡頭,但一個頂著博士後迴歸的馬得花,便證明了一切。閩寧鎮的女娃娃,終於有了受教育的權利。
開始給娃娃們上課後班的安曉燕,這個只出現在了手機螢幕上的人,也實現了水花的夢想,給安家帶來了新的希望。
馬得福的女兒,更是不能輸在起跑線的思想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
當然,在劇中明顯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群孩子跑在了青山上,而之前的一群孩子是跑在了黃沙漫天的禿山上。
《山海情》是一部很經典的電視劇,它會用很強烈的視覺衝擊,來震撼觀眾的心理。自然也會用各種隱晦的對比,讓觀眾自己品出二十多年的變遷。
這就是好的編劇,好的製作班底,呈獻給我們的好作品。《山海情》短短的23集沒有注水,更沒有爛尾。有哭有笑又感動,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