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劇《山海情》迎來大結局,在現在國產劇多則七八十集,少則 三四十集的大環境下,只有二十三集的扶貧劇《山海情》就像是一股清流,被譽為“國劇之光”。
劇情的一開始,為我們刻畫了一對,意難平的青梅竹馬,打破了我們對於影視劇愛情戲的習慣思維,沒有傻白甜、瑪麗蘇、大女主、霸道總裁、小三插足,有的是用女子換水窖、驢子的無奈,心酸,悲情。
農校畢業的馬得福,一參加工作就從農機站借調到“吊莊辦”參與吊莊移民工作。
提到未來,得福是迷茫的,但是提到塞上江南,他的眼睛亮了,彷彿看到了一片綠意盎然,水流潺潺,他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一眾演員一口流利的西北話,兩坨高原紅,甩著鞋底,大著嗓門,就是地道的西北農民,我們不得不佩服劇組對於細節嚴謹。得福坐在小板凳上的動作,就像一個剛參加工作,還有些孩子氣的少年。
村民把扶貧珍珠雞吃得僅剩一隻,兄弟三個一條褲子,讓我們看的眼淚與笑聲齊飛。
劇中吊莊移民的西海固在哪裡?西海固是寧夏中南部山區的統稱,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稱,劇情中的“一天三頓洋芋”,都是這裡的真實寫照。這裡山大溝深,長期乾旱缺少水,生態環境脆弱,20世紀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定義為,人類不能生存之地。
當時,福建對口幫扶寧夏的領導小組,提出建設閩寧村的的設想,把它打造成具有樣板意義的東西協作示範村。
也為我們展現了扶貧幹部工作的細碎和不容易。
隨著劇情的推進,尕娃的出走,得寶去新疆尋找尕娃發生礦難,我們看的眼淚嘩嘩流,這時劇中出現了扶貧的關鍵,技術扶貧,而不是物資扶貧,越吃越窮越吃越懶,從輸血到自己造血。
鏡頭轉換,麥苗去福建打工,得寶迴歸建棚種菇。
劇中的大友叔,他自己不願意幹,還擠兌別人幹,愛貪小便宜,貸款買了拖拉機,在村裡開著檢閱,神氣十足。
扶貧路沒有一片坦途的奇蹟,有的是蘑菇大量種植,導致蘑菇賣不出去,蘑菇在地裡爛了臭了。這時的馬得福堅持信念,在縣裡各級領導的帶動幫扶下,想辦法開拓市場,解決交通運輸問題,開啟銷路。
劇中另一條感情線,得寶和麥苗迎來有情人終成眷屬。
時間來到2016年,綠色家園建成。
何為山海情,山是賀蘭山下的閩寧鎮,海是沿海的福建,情是相距2000多公里的幫扶情,山海相依,山海相助,把昔日的幹山灘變成今日的金沙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