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今天來聊一部去年戛納電影節的遺珠。

其實,說到去年的戛納電影節,我們已經聊過其中的不少作品。

比如,讓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摘得影帝桂冠的阿莫多瓦電影《痛苦與榮耀》:

比如讓艾米麗·比查姆奪得影后殊榮的科幻驚悚片《小小喬》:

還有為南韓電影拿下首個金棕櫚的《寄生蟲》:

而今天要聊的這部作品,熱度或許遠沒有上面那幾部高,但品質同樣令人驚喜。

它同樣將視角對準了底層人民,基調比《寄生蟲》更加現實而殘酷——《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

影片出自英國名導肯·洛奇之手,他出身於工人家庭,自從事影視行業開始,就一直致力於反映社會現實,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思路,用鏡頭為底層吶喊。

幾十年來,肯·洛奇拍攝了一部又一部抨擊社會弊病、為底層代言的經典佳作。

此前,他曾憑藉《風吹麥浪》《我是布萊克》捧得兩座金棕櫚大獎,這部《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在戛納首映後,更是出現了“三封金棕櫚”的呼聲。

《我是布萊克》

雖然影片最終敗給了奉俊昊的《寄生蟲》,但就品質而言,本片絕對不在其下,豆瓣8.2的高分,也足見國內影迷對它的認可。

同肯·洛奇的大多數作品一樣,本片聚焦的仍然是英國社會裡失意的小人物。

故事發生在一個四口之家中。

因為遭遇次貸危機,身為男主的爸爸失去了工作,負債累累。為了養家,他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最近正打算去做快遞司機。

在中介的誘導下,他賣掉了家裡的車,通過按揭的方式買了一輛貨車,正式成為自己的老闆,投身到送快遞的行當之中。

他信心十足地以為,只要自己放手一搏,日復一日地努力工作,就會帶領這個家從此走出困境。

但未曾想,這卻是他們更大苦難的開始。

起初,一切的進展還算順利。

男主這邊,他像其他司機一樣吃苦耐勞,一天工作14個小時,每週工作6天,所有的快遞都準時準點送達。

而妻子這邊,儘管沒有了車很不方便,但她也盡心盡力完成護理工作,坐著公交奔波於老弱病殘的客戶間。

只可惜,沒過多久,他們的困境就漸漸浮出了水面。

首先是叛逆的兒子總是逃學玩塗鴉,男主本來就因為工作身心俱疲,看到兒子這麼不爭氣更是憤怒,父子倆很快就陷入了相互指責和爭吵中。

接著是妻子在照顧客戶時,明明盡職盡責,結果卻沒有加班費,還被公司安排更多的活,就連一家人一起吃晚飯時,都會突然被叫走去工作。

很快,因為兒子的問題,男主在工作上也備受困擾。

比如兒子打架,學校叫家長,男主要送快遞去不了,憋了一肚子火,最後和一個不配合的收件人爭吵了起來:

比如兒子因為偷竊被警察帶走,男主不得不為此請假,結果被主管記了一次警告,罰了一天工資。

後來,女兒看到了男主和哥哥的爭吵,私自偷了貨車的鑰匙,想著這樣爸爸就可以不上班多陪陪家裡人,結果這導致男主再次被罰,收到“開除警告”。

好不容易,男主找到了鑰匙回去工作,又遇到了歹徒,快遞被搶,男主被揍了一頓不說,主管還要求他再賠償1000磅……

這一切都讓男主感到心力交瘁,他和家庭根本無力承擔。

於是,剛一出院,他就不顧妻子和孩子的反對,帶著傷開車去工作。因為他知道,自己如果這時再失業,整個家就徹底完了。

就這樣,整部影片在男主滿臉掙扎與痛苦的開車鏡頭中結束。就像苦難的生活沒有盡頭一樣,他拼盡了全力,也只能苟延殘喘地前行。

從表面上看這個故事,我們很容易得出“熊孩子坑爹”和“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結論,但這顯然不是導演想要傳遞給觀眾的吶喊和思考。

馬克思曾經說過,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

通過平實的鏡頭語言,肯·洛奇藉助這一家四口的悲劇,所反映的正是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科技帶來鉅變的今天,由於資本的主導,底層人民“更加貧賤更加哀”的問題。

由於權力和資源的不對等,資本裹挾著技術對工人階層呈現出越來越強勢的的碾壓姿態。

在片中,快遞公司以“合作加盟”、“自僱”的美好說辭做掩蓋,成功實現了合法壓榨,規避了企業應該繳納的保險和加班費,將責任全部推到了快遞司機身上。

而快遞司機們想要獲得服務費,不僅需要兢兢業業工作,還必須長期透支體力,犧牲個人和家庭的一切,無論出於什麼原因請假,都會面臨著罰款和被開除的威脅。

同男主的悲慘遭遇一樣,那些被老婆趕出門的、女兒企圖自殺的、姐姐中風的、需要做手術的司機們,主管也通通不會批假。

因為他只為績效服務,身上體現的是資本的意志。

更悲劇的是,大資料、網際網路等新技術,為資本對員工的剝削,提供了更加精確而縝密的工具。

像男主這種快遞司機,送了多少件、走的什麼路線、每個件送達是否超時,都會被全面監控。

平心而論,這些技術的確將效率發揮到了極致,讓企業的效益大大提高,可以有效防止員工渾水摸魚等行為。但與此同時,卻也無視了人本身的感受和外界的不確定因素,將人徹底矮化為一件工具。

雖然說站在資本背後的,是一個個具體的人,但出於競爭和利益的需要,公司管理層做出“鐵板一塊、冷漠無情”的行為,卻並不罕見。

去年,馬雲有過“996福報”的言論;南京環衛工人曾被要求戴上實時定位跟蹤的智慧手環,原地停留超過20分鐘,就會被“加油”。

即便是最近,為了防控新冠肺炎的傳播,1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釋出通知,延長春節假期至2月2日,有網友把通知轉發到公司群裡,還遭到了副總的無理謾罵……

還有的企業,甚至無視社會影響和政府規定,罔顧員工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提前復工,造成人員聚集。

客觀來講,面對疫情,企業和員工都有巨大的難處,很多企業還可能面臨倒閉的風險。這個時候需要大家互相理解、共克時艱,但在大是大非和生命安危面前,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應該堅守底線。

回到電影中來看,新自由主義的價值觀認為,工作是自由和自我實現的一個途徑,一個工作如果壓力太大太繁重,人們完全可以選擇辭職另謀出路。

只是,這種思維忽視了芸芸眾生的差別和現實世界的複雜。

比如像男主這種不具備資源和資本的社會底層,並沒有選擇工作的自由。他們終日所擔心的,是如何不丟掉飯碗,不讓生活陷入絕境。

咱們聊過的紀錄片《美國工廠》中,也提到過科技的發展反而使底層更加無力,甚至會被機器代替,他們現在面臨的是“想要被剝削而不得”的無望。

而即便是那些有幸獲得工作的人,也會被糟糕的工作狀態影響到健康、家庭生活和情感關係。

片中的男主含辛茹苦地工作,結果就沒有了時間和精力陪伴家人。

他也想做一個好丈夫、好爸爸,可是面對叛逆的兒子,他沒有辦法給予足夠的陪伴和引導,對於兒子一次次做出錯事,他束手無策,只能與之爭吵,隨後又陷入自責。

片中有這樣一個短暫的溫馨時刻——因為妻子臨時被叫去工作,男主聽了兒子的建議,開貨車送妻子過去。一家人在車上開心地唱著歌,彷彿一場短暫的逃離。

除此之外,在女兒偷鑰匙、兒子勸爸爸不要去上班的背後,也存在著這樣一句潛臺詞——一切回到從前。

從前什麼樣呢?

至少男主和妻子的工作沒有遠超負荷,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休息和享受親情。如果回到從前,一家人不會有那麼多爭吵,兒子也不會做出那麼多錯事。

人們常說,要處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能顧此失彼。

只是對於很多人而言,這像是一個奢侈的夢。雖然影片看得令人唏噓,但轉過身還是要繼續好好工作,努力賺錢。沒有人的生活是容易的,唯願你我認清了這個真相後,仍然願意認認真真地生活。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這部剛剛獲得奧斯卡4項大獎的韓國電影,我不太建議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