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強上《十三邀》,和許知遠憶苦思甜,言談之間已經有了青年導師的氣味。
許知遠說,採訪王寶強,就是找個勵志故事。
從苦出身搖身一變成為大明星,爛牌打成王炸,王寶強成功實現了階層跨越。他確實是勵志的絕佳樣本。
《十三邀》中有個幹物流的小張,很多群眾演員看過王寶強的事蹟,辭去工作逐夢演藝圈。
王寶強的現在是他夢寐以求的明天。
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成功人士的話聽起來往往很有道理。
在《十三邀》中,王寶強分享了人生道理——人要懂得堅持。
2014年,王寶強老東家華誼兄弟投資製作的《微愛之漸入佳境》公映,王寶強在片中本色出演,在豪車上對著群演送雞湯,大喊“不拋棄不放棄”。
“不拋棄不放棄”是優良品質,但不代表它適用於逐夢演藝圈。
坦率地說,上電影學院是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一個小地方的工人想進電影圈,基本是做夢,所以我覺得我還是很幸運的人。
人還是要努力,王寶強的例子是很少的,北影的門口有多少人啊。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
其一,上學改變命運。
其二 ,王寶強能走出來,有尋常人沒有的運氣。
從第二點中也能覺察到張藝謀的觀點,王寶強的人生,可複製性極低。
許知遠問王寶強,他的人生有多少運氣?
王寶強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他的運氣都是努力得來的。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相信。
王寶強當然很努力,但幸運不是努力的產物。
王寶強能在影視圈找到站穩腳跟,離不開兩個人——李楊和馮小剛。
先說李楊。
遇見李楊之前,王寶強是籍籍無名的群眾演員。
因為個子矮,顏值低,當群眾演員都經常會被穴頭忽視。
在《十三邀》中,王寶強說別人能掙二十,他只能拿到十五,足以看出他當時的窘迫。
如果沒戲演,王寶強就當勤雜工,賺點生活費。
王寶強在自傳《向前看》中提到,他賺到的錢會掰成幾瓣,交房租,吃飯,印名片,洗照片,買傳呼機。
後面三點還遭到其他人的鄙視——瞎糟蹋錢。
他們想不到,正是這個行為成就了王寶強。兩年後,他見到了為拍《盲井》找演員的李楊。
李楊看到一身農耕文明氣息的王寶強,高度符合他對元鳳鳴的心理預期,果斷給了王寶強500元的預付片酬。
憑藉《盲井》,王寶強拿到金馬獎最佳新人獎,以及1500元獎金。
更重要的是,這部《盲井》讓他成為馮小剛心目中的傻根。
再聊馮小剛。
馮小剛對王寶強的影響幾乎是再生父母級別。
可以說,如果沒有馮小剛,就沒有今天的王寶強。
其一,傻根一角讓王寶強正式走紅。
《盲井》在國內屬於禁片,普及度遠不如《天下無賊》。大家都知道王寶強演過傻根,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在《盲井》中演的角色叫元鳳鳴。
其二 ,幫助王寶強加強辨識度。
這一點尤其重要。
馮小剛就對王寶強說過,增強辨識度是當務之急。
“你是一個草根。即便你多聰明,也只是暫時的。大浪淘沙,想要站得住腳就要不斷的強化自己的角色。”
如果再沒有類似於傻根一樣的角色滋養,王寶強很容易就過氣了。
在王寶強想在武打劇中繼續發光發熱時,馮小剛的媳婦徐帆點醒了他。
《向前看》這樣寫了兩人的對話。
徐帆:“拍武打片,你是男主角嗎?”
“不是。”
“那你拍這部劇,當男一號,拍完後,就不會再有人叫你傻根了”。
這部劇就是後傻根時期的代表作,2006年最好的國產劇之一——《士兵突擊》。
它部劇讓他明白,功夫明星不是王寶強的未來——至少在當時真不是。
話說回來,《士兵突擊》不僅讓王寶強有了新代表作,也讓他和陳思誠相識相知,為多年後共同拍《唐人街探案》系列埋下了感情線。
或許有人說,沒有李楊,馮小剛也會拍《天下無賊》,他也需要王寶強來演傻根。
乍一聽有道理,但王寶強能演傻根,不代表馮小剛能找到王寶強。
事實上,早在《天下無賊》之前,王寶強和馮小剛有過一次合作。
王寶強在《大腕》中當過群眾演員,皇帝喝可樂那段,王寶強是一個正臉都沒有的大臣。
據王寶強爆料,那一次葛優曾順手摸了一下他的頭。
這一次撫摸並沒有給王寶強的人生開光。因為馮小剛是看過《盲井》才發掘王寶強的。
如果沒有李楊和《盲井》,王寶強大機率難以成為傻根的扮演者。
看過王寶強在《十三邀》中的訪談,有些人很容易相信堅持就能勝利的勵志格言,信奉天道酬勤的心靈雞湯 ,把成功人士的言語當做自己人生的圭臬。
我並不否認王寶強不努力。
為了能夠出位,他可以玩命努力。
《盲井》拍到一半,劇組資金短缺。雪上加霜的是,攝製組取景的煤礦發生過坍塌事件,砸死過人。女主角害怕安全隱患,直接跑路。
劇組人心惶惶,一度有散夥的可能。
對王寶強來說,為了這500塊,搭上一條命值不值?
當然不值。
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跑路和堅持到底。
如果跑路,他是有500元的群眾演員。
如果堅持到底,有可能發生意外事故,也有可能憑藉《盲井》贏一個未來。
他選擇了後者。
沒有上帝視角,你會佩服王寶強的勇氣。
現在我們看著《十三邀》,聽王寶強和許知遠講述堅持就能勝利的勵志故事。
不過,他的勵志故事像老闆畫的大餅,好聽又好看,但不能信。
那位在節目中被王寶強鼓勵,放棄工作尋夢的物流小哥,大機率不會成為第二個王寶強。
因為王寶強的本身就是努力和幸運的雙重產物,不是努力就有收穫的自然結果。
王寶強接受《十三邀》的訪談,主要是為了他的網大《少林寺之得寶傳奇》造勢,而非指點迷津的佛旨綸音。
事實上,像《十三邀》這種知識分子向的談話節目,太容易放大王寶強自我美化的傾向。
這種傾向也是王寶強成名後很難避免的心態。
在《向前看》一書中,王寶強就美化了自己的身高。
“我十八歲以後真的又長了些,但即便如此,身高也僅170釐米。”
事實上,王寶強和王祖藍身高差不多。在書中,王寶強拔高自己,也不忘父母:
“爸爸年輕時長得很帥,一米八的大個子,穿一身軍裝,很英俊。”
從兩人的合影看,說他父親有一米八——即便考慮人老後身高萎縮的因素,說王寶強父親180,像1米8的黃曉明一樣不可信。
《十三邀》中的王寶強,依舊會情不自禁美化自己。
王寶強對許知遠說,傻根之後,客串給錢再多,他也會抵制慾望,一副頭腦很清醒志向很遠大的派頭。
根據王寶強在自傳《向前看》描述,王寶強在演過傻根後,確實迷失了。
他當時認為,學了多年功夫,不當武打演員,簡直太浪費了。
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下,王寶強接下《猜心妙手奪魂劍》和《傳奇·幻想殷商》。
《幻想殷商》能常被人提起,因為王寶強在本劇中有很強的表情包屬性。
這兩部劇的出現證明了王寶強的短板:不懂揚長避短,也沒有靠譜的職業規劃。
如果沒有馮小剛和徐帆,王寶強的命運肯定是另一個模樣。
現如今,王寶強會分享自己的成功,卻不會告訴別人,即便在當下真有人像他一樣,努力給穴頭髮個人資料,卻不能保證有個點化群眾演員的李楊。
關於這一點,古人早已明白:“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