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昨日影視圈最大的訊息莫過於《寄生蟲》折桂奧斯卡,這對於整個南韓電影界甚至亞洲電影都是值得慶祝的一件事!

在92屆的奧斯卡頒獎禮上,《寄生蟲》大放光芒,獲得了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國際電影等4項重磅大獎。

《寄生蟲》以非英語影片登頂奧斯卡,更一改英語電影統治奧斯卡的局面;成為了近百年奧斯卡史上,第一部非英語的最佳影片。

對於如此天大的喜訊,南韓大統領第一時間發文對《寄生蟲》表示熱烈祝賀。而《寄生蟲》可與世界最高電影頒獎禮揚眉吐氣,也可稱得上亞洲電影的驕傲。

對於南韓電影能如此成就,我們除了羨慕之外,多少更有些嫉妒和怨恨的情緒在。

當然南韓電影能有如此成就,不得不讓人聯想到中國和日本兩國電影的現狀。如果細數中日韓三國電影史,共通和差異化明顯、合作和羈絆更讓其呈現出多種樣態。

對於南韓極端的國民性和極端性,在電影中多少有所顯現;而金基德的極端虐戀、李滄東的詩意表達、樸贊鬱的仇恨慾望,在世界影壇上獨樹一幟,且獲得了國際社會的紛紛認可。

尤其近幾年以來,《樑鳴海戰》引發全民熱潮,金基德的《聖殤》折桂威尼斯、李滄東的《燃燒》揚威戛納。南韓電影與商業化和藝術化道路上兩開花,更展現出強大的實力。

對比南韓電影,日本多少沒有展現出與其經濟實力相匹配的電影實力,動漫文化的大量稀釋,加上好萊塢電影的衝擊,進入21世紀後的日本電影卻逐步顯露出疲態。

除此之外,老一輩電影大師紛紛離世,恐怖片和特攝片長期佔據主流,日本電影在其他文化的衝擊之下,更無法成為文化輸出的主力。但各個領域綻放、多而強的格局,不妨礙日本成為三國之中最強的文化大國。

相比較日本和南韓而言,中國電影則顯得更加忐忑和不可預料,當然中國電影史上,也出現過許多傑出的電影人才,但是受大環境因素的約束,創造力和想象力不免受到了影響。

即便這樣,隨著80年代第五代導演的崛起,中國電影逐漸在國際上嶄露頭角,而第六代與第五代的相互傳承,多少讓人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在商業化到道路上,中國電影也逐漸找到了一條合適的方法,喜劇片的泛濫、軍事題材引發全民效應,也讓中國電影票房節節攀升。

但是就電影品質而言,卻逐漸與優質相去甚遠。包括許多評分低票房高的電影、許多因為賣情懷而高票房的電影,這也左右了中國電影的健康發展。

同樣,在國際認同度上,中國電影與世界電影整體風Grand SantaFe走越遠。包括三大電影節被逐漸冷漠,到奧斯卡幾乎無任何提名,這也成為了電影文化海外輸出的不利現象。

如果對比南韓近幾年於海外市場的表現,中國電影多少有些相形見絀,海外票房的孱弱,包括之前引以為豪的藝術獎項也被南韓比了下去。

尤其是近幾年疫情的影響,讓1,2月份的電影無法正常登上院線之餘,更給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雪上加霜;所以20202年,曾經引以為傲的票房現象或已不復存在。

其實反過來說,這次疫情多少也給了中國電影足夠反思的時間。

中國電影要走出死衚衕,除了要學習南韓電影的開拓性、大膽性和進取型之外,還要從自身尋找原因,進一步提升的藝術深度,做出真正無愧於人心的藝術作品!

最新評論
  • 1 #

    電影產業隨緣吧,還是搞好科學重要些。

  • 2 #

    能獲獎的過不了審,中國電影如何走向世界?

  • 3 #

    大環境限制了導演的思維

  • 4 #

    中國產不敢拍啊,國人思想被限制的太厲害了

  • 5 #

    為什麼要得到奧斯卡認同 我們電影工作者今年走了那麼多 為什麼華人只有致敬中國臺灣高以翔

  • 6 #

    東亞應該要建立自己統一的價值觀體系才對,提升東亞文化在世界的話語權,東亞人在歐美國家受到的歧視是最多的?

  • 7 #

    南韓電影別說中國了,國際影響力超過印度了沒有

  • 8 #

    奧斯卡再好,也是美國人視角的獎

  • 9 #

    中國產電影越來越商業化了

  • 10 #

    跟足球一樣,馬上連高棉都幹不過了。

  • 11 #

    這個不讓拍那個不準拍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她單部電影破56億票房,婚後生活一度低調,老公生日卻大膽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