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圖:網路/侵刪

《山海情》,豆瓣9.4分,一部扶貧劇能出圈也只有正午陽光能做到。

9.4分是什麼概念?

看一下達到9.4分或以上的是哪些劇:琅琊榜9.4分;父母愛情9.5分;武林外傳9.6分;紅樓夢9.7分。

在沒有流量明星參演且題材偏冷的情況下,這個成績實屬優秀。

《山海情》屬於主題劇,可全劇並沒有出現各種脫離生活的歌頌,最大的特點便是真實。

點開第一集,感覺就是土,特別的土。整個畫面灰濛濛的,一眼看不盡的黃土戈壁。

面色黝黑嘴唇乾裂的人們,渾身一抖便是飛揚的塵土。

張書記與馬德福騎著二八大槓疾行在蜿蜒的山路上,

兩個農村扶貧幹部的形象便鮮活地立了起來。

觀賞點一:不喊口號,突顯真實

故事發生在1991年寧夏西海固地區,黃軒飾演的馬德福畢業參加工作第一項任務就是動員湧泉村村民參加吊莊移民。

寧夏西海固這個地方,1972年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之一。參考與它同被劃分的其他兩個地方:貴州石漠化地區,新疆塔克拉瑪干,由此可見生存環境的惡劣程度。

千山萬壑,旱渴荒涼。村子的名字叫“湧泉村”“苦水村”,村民的名字叫“馬喊水”“水娃”“李水花”“水旺”,無一不突顯出民眾對水源的渴望。

兄弟三人只有一條褲子,誰出門誰穿;一個水窖、一頭驢、兩隻羊、兩籠雞就能換個老婆。

這個地方的人沒有尊嚴,人與牲口的價值幾乎都能劃等號。

貧窮,不光是土地貧瘠,還有閉塞、生產方式原始、科技文化落後等原因。

把村民們都移出去,脫離這祖祖輩輩的貧困生活,便是扶貧幹部們最重要的任務。

扶貧是極有難度的,不僅是地理環境的惡劣,還有摸不透的人心。

領到扶貧款後便用來喝酒,作為種苗的珍珠雞成了幾頓菜餚,

這種情況即使到今天依然存在。

貧窮是真實的,懶惰是真實的,逃婚也是真實的。

更真實的是村幹部軟磨硬泡都不及族中老人的一錘定音,

吊莊移民的這項艱鉅任務方才得以實施。

移民後絕不是一帆風順,接二連三的困難讓人身心疲憊。

光是通電,馬德福就來回跑了好多次。

若不是水花的主動移民,這六十戶的指標不知猴年馬月才能達到。

電後面是水,水後面是學習種植雙孢菇新技術。

扶貧過程中的種種困難與普通群眾的心理變化,都是一道道艱難的考題。

所幸的是,無論是馬德福還是陳縣長、凌教授或是張書記。

在這場攻堅戰中他們都極為堅韌地堅持了下來。

他們帶領所有的吊裝移民,艱苦奮鬥。

花了三十年的時間,讓一篇荒涼的沙地成為今日的閩寧鎮。

有人倒在了扶貧工作的路上,這絕不是煽情。

之前有一位犧牲扶貧工作者的日記紅遍網路,字裡行間看似雲淡風輕,

而讀者們卻在這裡讀出了血和淚。

沙漠變綠洲是一段人間奇蹟,馬德福不是一個人,他是一群奮鬥者的代名詞!

觀賞點二:少談愛情,多談創業

愛情在所有電視劇裡都是一個爽點,有些醫療劇、創業劇都打著搞事業的旗號大談戀愛。

《山海情》裡也有愛情,編劇讓愛情這件事徹底地融入了生活中,服水土。

不要過高地讚譽愛情,面對現實它從來不堪一擊,得福與水花的愛情便是如此。

始於心動,死於貧窮。

李水花若不是女子,或許也和得福一樣考上大學。

可在那個貧瘠的地方,她只是一個交換水窖和性口的悲慘村姑。

她就是一個命苦又不願被命運打垮的堅毅女子,

面對丈夫因傷殘廢、活不下去等遭遇。

堅定地用板車拉著丈夫和女兒,走了七天七夜去尋找新生活。

在移民區的漫天黃沙中,得福遠遠看見她便笑了。

水花的到來一是解決了通電的問題,二是總帶著些年少時的青梅之情。

往後的幾十年裡,他們之間不會再有愛情了,有的就是戈壁灘上人與人之間的互幫互助。

這就是清醒又痛快的人生,不侷限於小情小愛。

水花在勸說麥苗時的那段話極為通透:感情這回事,有緣就成,無緣也是白等。

最重要的事情是爭氣,為家人創造出更好的生活。

劇中另一對用情人得寶與麥苗,也是沒有一味地愛得死去活來,而是在歲月中各自成長再相互依靠。

堅強,獨立,各自美麗,就是《山海情》裡關於愛情描述的最大亮點。

麥苗遠赴福建打工,從流水線上的普通女工到海吉女工的代表性人物,再變成當地的專案負責人。

她努力地讓自己成長,給自己不斷地添上價值,換來自由決定人生的主動權

她可以回福建,也可以留在閩寧鎮,無論在哪裡,跟誰在一起,她都能過得好!

這就是現代女性的底氣!

得寶也經過了生活的洗禮,從一個叛逆少年成長為真正的男子漢。

十多歲時的年少氣盛,自以為是地可以憑一己之力找到失蹤的表弟尕娃。

差點命喪黑煤窯的經歷,他返回老家。逐漸成長了當地透過扶貧專案的創業領軍人物。

跟隨凌教授學校雙孢菇種植技術的同時,也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他是金灘村第一個成功的菇農,也是閩寧鎮建設的過程中的代表性人物。

他與麥苗的愛情成長,源於對彼此的執著。用心創業,無暇理會外界紛擾,簡單純粹且無比堅定

這裡的情感描寫不再沿用菟絲花的隱喻,女子必須要依靠男性的所給予的愛才能成長。

更像舒婷的《致橡樹》裡描述的那般,“我必須是你身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與你站在一起。”

觀賞點三:實力演員,傾情演繹

方言版比普通話版更引人入勝,地道的西北話,略帶粗鄙的口頭禪,讓觀眾更為上頭。

黃軒、張嘉益、熱依扎等演員,在這部劇中都給觀眾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沒有霸道總裁與半永久妝容等浮誇的元素,每個人都灰頭土臉原汁原味。

還有郭京飛與黃覺,為了演好角色,倆北京人硬生生學了一口福建普通話。

臺詞又長又密,若不知道他們,真的會認為他們就是地道的福建人。

有很多的鏡頭,樸實無華,在演員的演繹下令人動容。

特別要表揚熱依扎,她演繹的李水花,將一個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強村婦形象塑造得極其生動。

逃婚時候的驚慌失措,眼淚大滴大滴地往下流,讓人無比心疼。

答應出嫁後那個委屈又無助的笑容,讓人知道了什麼叫笑比哭更難。

她拉著板車在漫天風沙裡艱難前行的倔強身影,

伴隨著“走咧走咧”的西北民歌調子,猶如戈壁灘上頑強的小樹。

在勸說麥苗的時候,她告訴她:“人要想不可憐,就得想明白。”

熱依紮在詮釋這句話的時候,帶著心酸與嚮往。

水花是個羞澀又含蓄的人,面對生活的苦難,永遠選擇樂觀和笑。

她在維護家庭和努力奮鬥裡相互平衡,終於獲得了丈夫安永富的支援。

過去對熱依扎的印象只停留在《甄嬛傳》裡那個桀驁不馴的寧貴人,如今全國觀眾都知道,她是實力演員。

拍攝這部戲時,她是一個哺乳期的母親。大量的鏡頭都涉及到勞作、奔跑等戲份,辛苦可想而知。

努力終不會被辜負,李水花,讓她一戰成名。

除了以上的幾位實力派資深演員外,幾位新人的演出也不負眾望。

飾演麥苗的黃堯,飾演馬得寶的白宇帆,飾演水旺的姜冠南,飾演尕娃的李金江。

戲份或多或少,完成度很高。

這四個小夥伴將年輕一代對美好日子的嚮往,一步一步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他們引發了觀眾的情感共鳴,讓觀眾看到劇中人物是如何一步步成長。

還有閆妮、姚晨、白宇、王凱等正午陽光老熟人的客串,讓這部作品更添魅力。

寫在後面:

《山海情》這部劇聚焦東西部協作扶貧模式,跨越山海奔赴而來

這一份情是寧夏老區與福建地區人民互助的深厚情誼。

我是山,你是海,無論相隔再遠,也能緊密相連。

看今日閩寧鎮風貌,便知這是一份獨有的中國奇蹟。

什麼是好劇?什麼是好演員?《山海情》可能一個打分的標準。

10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最近熬夜也要追的5部電視劇,部部精彩,看上一集就停不下來